昨日(5月8日),工信部發布《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初步名單》公告,正式公示首批國家級重點培育中試驗證平臺。
首批國家級的中試平臺涉及原材料工業領域、消費品工業、裝備制造領域、信息技術領域、新興和未來產業、共性需求領域等6大領域34個行業,共計242個中試平臺,其中,傳感器產業有7個中試平臺進入名單中,后文附全名單。
中試平臺建設是為促進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制定的國家戰略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又一重磅國策。
? 2024年1月,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制造業中試創新發展實施意見》,政策正式出臺;2024年9月,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加快布局建設制造業中試平臺的通知》,中試平臺建設進入落地階段。建設目標顯示:
圍繞國家戰略與產業發展急需的關鍵領域,引導有條件的建設主體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建設模式、發展策略和舉措,“一類一策”推進中試平臺建設。計劃到2027年,在有條件的地方培育建設一批省部級制造業中試平臺,遴選認定若干個輻射范圍大、轉化能力強、發展機制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制造業中試平臺,推動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技術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切實提高創新成果技術價值和質量水平,加快解決成果轉化落地難題,顯著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什么是中試平臺?
中試平臺是中試驗證平臺的簡稱,有些類似芯片流片過程中,研發線、中試線到量產線的概念,相關文件指出:
中試是把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的過渡性試驗,是科技成果產業化的關鍵環節,是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制造業中試平臺是由企業、專業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主體以市場機制為牽引自愿建設、自主結合,為處在試制階段的新產品轉化到生產過程提供中試服務的法人實體,是制造業創新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
中試平臺的主要功能是面向制造業創新發展需求,匯聚各類產業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提供技術研發轉化、性能工藝改進、工藝放大熟化、產品型式試驗、產品性能測試、小批量試生產、儀器設備共享、設備應用驗證等專業化服務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對產業科技創新發揮戰略支撐引領作用。
顯然,制造業中試平臺將聚焦先進科技領域、關鍵“卡脖子”技術,突破技術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瓶頸,加速先進科技的產業化進展。
聚焦到傳感器產業,共有7個傳感器中試平臺進入名單,其中5個傳感器中試平臺歸屬于儀器儀表(全部8家),2個傳感器中試平臺歸屬于集成電路(全部10家),這些傳感器中試平臺有:
中國傳感谷智能傳感器中試平臺
歸屬:裝備制造領域-儀器儀表
所在地:安徽
承擔單位:安徽北方華鑫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華鑫智感是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注冊資本9000萬元,其中,微電子院持股60%。
華鑫智感依托北方微電子院傳感器芯片技術和平臺優勢,重點從事力敏、磁敏等類型的智能傳感器、專用電路和整機類產品應用開發。華鑫智感建設有品種類別涵蓋全、國產芯片配套多的傳感器產品體系,與國內200多家企業有著密切合作。資料顯示,華鑫智感2024年成立當年產值就達到2億多元,截止2025年4月,訂單實現翻倍增長。
安徽北方微電子院擁有領先的6/8英寸體硅MEMS微系統工藝平臺,自主研發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4套工藝技術體系,系統解決了MEMS制造領域技術短板,先后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200余項、發明專利400余件,是國內中高端MEMS技術與產品的頭部企業。
中國傳感谷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蚌埠是我國傳感器技術發展和創新的策源地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初,已是中國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擁有完善的傳感器研發生產體系,是安徽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當前,中國傳感谷匯聚了北方微電子院、希磁科技、芯動聯科等中國傳感器產業領軍企業,目標打造成自主可控芯體最多、傳感器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產業集群。
汽車傳感器中試平臺
歸屬:裝備制造領域-儀器儀表
所在地:吉林
承擔單位:吉林省工業技術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吉林工研院和吉林工研院集團公司揭牌成立。吉林工研院是吉林省政府批準成立的新型研發機構,目標是促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服務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同時,吉林工研院集團公司作為企業化管理和市場化運營的主體成立。
目前,吉林工研院已建立了人工智能及智能機器人、光電子及智能傳感器、汽車電子及新型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和新醫藥等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儀表功能材料及特種傳感器中試平臺
歸屬:裝備制造領域-儀器儀表
所在地:重慶
承擔單位: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材院前身是重慶儀表材料研究所,成立于1961年,原屬機械工業部直屬一類研究所,1999年改制轉入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重材院是我國專門從事功能材料共性基礎技術、工程化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已建成特種合金材料、金屬功能材料元件、貴金屬材料、難熔金屬材料、特種陶瓷材料制品、傳感器敏感材料及元件、特種傳感器等7 條科研中試生產線。在特種合金、金屬功能材料、測溫材料、特殊用途傳感器四個專業領域有顯著的優勢地位。
高精度光柵尺制造與應用中試平臺
歸屬:裝備制造領域-儀器儀表
所在地:吉林
承擔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長春光機所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國設立的第一個光學專業研究機構,被譽為新中國“光學的搖籃”,曾研發出1秒精度大地測量經緯儀、1微米精度萬能工具顯微鏡、大型石英攝譜儀、中型電子顯微鏡、中子晶體譜儀、地形測量用多倍航攝投影儀、光電測距儀和高溫金相顯微鏡、融化態光學玻璃等先進光學儀器設備。
光柵尺是利用光柵的光學原理進行測量的高精度光學位移傳感器,光柵尺經常應用于數控機床的閉環伺服系統中,可用作直線位移或者角位移的檢測,其中,絕對式光柵尺是閉環數控系統核心功能部件。多年來,長春廣機所在光柵尺研制方面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打破了絕對式光柵尺需求完全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填補國內空白。
機械工業儀綜所工業 MEMS 傳感器中試平臺
歸屬:裝備制造領域-儀器儀表
所在地:北京
承擔單位: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
儀綜所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舉辦的事業單位,成立于1980年,儀綜所承擔工業信息化底層技術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測量控制與自動化、科學儀器、高端醫療裝備領域綜合性科研職能任務。
儀綜所傳感與儀器中心專業從事高端MEMS/NEMS傳感器研發,特種測試儀器裝備開發,微納加工,裝備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評估,以及高端儀器設備可靠性測試、提升和使用期限評價等技術研究。
此前,儀綜所曾參與“MEMS超聲換能器元件及傳感器”項目等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傳感器”重點專項。
12 寸智能傳感器特色工藝中試平臺
歸屬:信息技術領域-集成電路
所在地:上海
承擔單位: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
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是由工信部于2018年6月批復成立的一家以智能傳感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中試為主要目標的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其運營主體為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芯物科技建設了國內首條以國產設備為主的12英寸先進傳感器中試線,具備晶圓鍵合、晶圓減薄、干濕法刻蝕、物理和化學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化學機械研磨、濕法清洗、自動化量測等先進傳感器和晶圓級3D集成技術的核心工藝能力。
8 英寸光電融合特色工藝及設備物料驗證中試平臺
歸屬:信息技術領域-集成電路
所在地:重慶
承擔單位:聯合微電子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聯合微電子是重慶市政府傾力打造的國家級國際化新型研發機構,于2018年10月注冊成立,首期投資超30億元。 CUMEC 公司針對國家微電子行業高端發展的需求,著力打造集技術、產品和工藝為一體的光電融合高端特色工藝平臺,以硅基光電子、微系統先進封裝、多光譜探測、碳基集成電路等工藝技術和產品技術為核心,探索“超越摩爾”的行業發展模式,已建成國內首個開放硅基光電子、微系統先進封裝等工藝的光電集成高端特色工藝平臺,中試產能3000片/月,已經對外發布7套工藝PDK,器件性能和工藝能力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自主工藝平臺,開發了硅光集成光陀螺、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等典型產品,2024年底可實現批量應用;引領國內光電融合仿真工具(EPDA)開發,在光FPGA、光AI等前沿技術方向取得核心突破。建設有西南地區首個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創新中心)。
2025年4月,聯合微電子中心成功研發出硅光集成光纖陀螺收發芯片,并開始量產,聯合微電子中心成為西部地區唯一能夠批量生產硅光陀螺儀光學組件的企業。
附錄-首批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培育中試平臺初步名單(全)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2文章
52503瀏覽量
763265 -
工信部
+關注
關注
2文章
554瀏覽量
359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工信部新成立標準委員會!傳感器專家尤政院士任主任委員(附委員全名單)

AspenCore評選中國Top10傳感器公司出爐 豪威科技、格科微、思特威、匯頂科技等上榜(附全名單)

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入選工信部第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智芯公司兩項技術成果入選工信部首批先進適用技術名單
胡潤中國500強名單出爐,9家國產傳感器公司進入榜單(附全名單)

工信部規劃2025年信息通信業發展目標
2025 年引起轟動的 10 大傳感器技術(附全名單)

小米首款SUV車型YU7亮相工信部申報
剛剛,美國將140家中企拉黑!包含7家傳感器芯片企業!(附全名單)

“2024智能傳感器新銳企業TOP50榜單”在無錫發布(附全名單)

2024年度全球最佳傳感器獎名單出爐!2家國產傳感器公司入圍決賽!(附全名單)

蘇州納米城助力園區再登“MEMS傳感器十大園區名單”榜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