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處于數字文明與生態文明交織共生的新紀元,利爾達作為物聯網領域的領航者,深度參與由中國美術學院文創設計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濕地博物館聯合發起的“自然對話:AI時代西溪濕地再發現計劃”實踐活動。
通過提供自主研發的AI開發套件,利爾達助力設計師們探索人工智能與自然生態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重構人與自然的多維互動。
AIoT技術筑基,打造生態智慧新范式
本次場景系統設計以沉浸式交互體驗為核心,通過AI賦能聚焦杭州西溪濕地這一國家級生態文化地標。
利爾達憑借在物聯網通信與智能硬件領域的深厚積累,為本次場景設計提供AI豆系列開發套件——包含小豌豆(Wi-Fi)、小黃豆(Cat.1)、小紅豆(RedCap)三款產品,可通過模塊化設計與多協議兼容特性,大幅降低多場景部署復雜度。該系列套件搭載字節跳動生成式AI交互引擎,可高效處理視覺識別、音頻分析等任務,為濕地生態項目開發提供“感知-決策-交互”一體化技術底座,助力設計師快速構建高兼容性、多模態融合的解決方案。
賦能場景創新,解碼生態保護新路徑
在此次濕地場景設計環節中,利爾達的技術支持成為多個創新方案落地的關鍵。
例如,在“青羽歸途”生態沉浸體驗項目中,學生團隊以瀕危物種青頭潛鴨為原型,通過利爾達AI開發套件實現“AI+AR”雙技術聯動:基于視覺識別算法構建智能觀鳥線索系統,結合AR望遠鏡虛實融合功能,游客可跟隨擬人化IP“青仔”探索濕地生態,在超視距觀鳥、虛擬科普交互中深化生態保護認知。
另一項目“咔擦計劃”智能美拍系統則依托利爾達套件的環境光算法與AI語音交互能力,實現生態主題濾鏡自動適配、構圖優化及語音引導拍攝功能,讓游客一鍵生成兼具藝術性與科普價值的濕地打卡作品。
通過將AI設備、濕地生物、游客聯結,利爾達助力構建起數據驅動的生態敘事網絡,展現了AIoT技術在生態價值轉化中的巨大潛力。
目前,課程成果已在中國濕地博物館成功展出,吸引眾多參觀者近距離感受科技與自然共生的未來圖景。利爾達科技也將持續深化“物聯網+生態”戰略,以更開放的開發者生態、更敏捷的智能化工具,推動數字技術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創新引擎。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4090瀏覽量
27520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645瀏覽量
246141 -
利爾達
+關注
關注
1文章
229瀏覽量
100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