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華永道對香港IPO市場的前景持樂觀態度,預計2025年該市場將繼續保持上升趨勢。據其展望,2025年全年將有大約70至80家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其中不乏多家大型公司,這些企業的籌資金額預計將在1300億至1600億港元之間。
這一樂觀預測意味著,香港有望在全球IPO市場的排名中重新躋身前三甲。普華永道的分析指出,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香港視為上市的首選之地。
在2025年,預計人工智能、資訊科技及電訊服務、電動能源以及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等相關行業板塊將成為市場的焦點。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創新將吸引大量投資者的關注,進一步推動香港IPO市場的繁榮。
普華永道的預測不僅為香港IPO市場注入了信心,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以便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ipo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25瀏覽量
3335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599瀏覽量
245903 -
普華
+關注
關注
0文章
89瀏覽量
67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國內第五大模擬芯片廠商納芯微港股IPO:汽車領域營收超7億,機器人賽道已破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今年以來,港股IPO熱度持續上升,已有超過30家A股企業披露擬港股IPO進展,包括峰岹科技、和輝光電、藍思科技、杰華特、天岳先進、廣和通、江波龍、云天勵飛

全球半導體市場2024年預計強勁復蘇
根據知名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的最新報告,全球半導體市場(涵蓋存儲產業)在2024年有望迎來強勁復蘇。預計全年營收將達到6210億美元,同比增長高達19%。這一顯著增長主要歸
歌爾微電子計劃在港股主板上市
2025年伊始,聲光精密制造巨頭歌爾股份正式吹響了“A拆H”(A股上市公司分拆至港股上市)資本市場布局的沖鋒號角,1月20日,其子公司歌爾微電子向港交所遞交了
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增至7050億美元
根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的最新數據,全球半導體市場將迎來持續增長。預計2025年,全球半導體收入將達到7050億美元,同比增長12.6%。這一增長趨勢將在2024
2024年晶圓代工市場年增長22%,臺積電2025年持續維持領頭羊地位
根據市場調查及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晶圓代工市場以22%的年增長率結束,展現出2023年之后的
2025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樂觀
2025年,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將迎來一系列變革性的發展,智能手表的銷量將實現5%的顯著提升,這一增長是由多種因素共同驅動的。 生成式AI、健康監測、連接性的提升以及新興設備的涌現,將成為推動市
2025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十大看點
原創 中國電子報 編者:經歷了2024年的蓄勢與回暖,全球半導體業界對2025年市場表現呈樂觀預期。WSTS預測,2024年全球銷售額將同比
2025年半導體市場銷量有望超兩位數增長,AI成重要推動力
增長。在今年,這些新興市場,也將繼續推動半導體市場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 多家機構發布預測報告看好2025 年半導體市場 ? 2024
Ampere預測2025年IT領域的發展趨勢
隨著 IT 領域的持續演變,新的趨勢正在涌現并有望在 2025 年重塑企業對待技術的方式。從生成式 AI 到數據主權,未來一年各行各業都將面臨重新思考其戰略以適應新變化的挑戰。基于關鍵觀察與行業信號, 以下是 Ampere 對
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規模將達6298億美元
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HPC)需求的飆升正強勁驅動2024年全球芯片市場的發展,尤其是對相關算力和存儲芯片的旺盛需求。
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得益于人工智能的
2024年大尺寸OLED面板市場迎來強勁復蘇,出貨量預計大幅增長
根據行業權威研究機構Omdia最新發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大尺寸顯示面板市場跟蹤報告》,大尺寸(9英寸及以上)OLED面板市場在經歷2023年的低迷后,預計將在2024
iPhone中國市場強勢復蘇!
來源:EETOP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蘋果手機的降價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4年5月份iPhone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月大幅增長約四成,銷售持續呈現復蘇態勢
家電市場強勁復蘇,政策加持,內外銷量雙雙大漲!
白電市場穩步增長,小家電市場突飛猛進,元器件廠商們,你們做好準備迎接機會了嗎?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家電市場顯示出明顯的回暖跡象。 年初以來,政府積極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落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