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家電網公司于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計劃,根據其輸電業務的商業規劃,將在截至2031年3月的五年內,向該業務投資至多350億英鎊(約合444.5億美元)。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是英國能源系統的重要運營商,同時在美國紐約和馬薩諸塞州也經營著電力和天然氣業務。此次投資計劃彰顯了公司對英國輸電業務的堅定承諾和持續投入。
據悉,這筆巨額投資將主要用于兩大方面:一是維護和升級現有的輸電網絡,投資金額超過110億英鎊;二是推進英國三個加速戰略輸電投資(ASTI)項目的建設工程。這些項目旨在進一步提升英國的輸電能力和效率,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英國國家電網公司表示,此次投資計劃是公司在應對能源轉型挑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大輸電業務的投入,公司將為英國的能源系統和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224瀏覽量
60135 -
能源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92瀏覽量
11402 -
輸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1085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價超170億元,霍尼韋爾收購英國百年巨頭核心業務
在當地時間的5月22日,霍尼韋爾正式宣布,已同意以18億英鎊(約合174億元人民幣)的全現金交易,收購英國化工公司莊信萬豐(Johnson Matthey)的催化劑技術
森源電氣刷新在國家電網市場單月中標額新高
四月份,森源電氣在多個市場領域捷報頻傳,單月中標總額數億元,其中在國家電網市場連續中標多個重點項目,金額超億元,刷新了在國家電網市場單月中標額新高。這不僅是市場對公司綜合實力的高度認可
東方電纜投資20億建設深海輸電項目
【嗶哥嗶特導讀】手握百億訂單的東方電纜繼續加碼“萬億”海上風電市場,擬投資20億元建設深海輸電項目。 在“雙碳” 目標的推動下,海上風電產業迅速崛起,海底電力電纜市場需求隨之大幅增長。 1月10日
微電網能量管理系統為什么是助力微電網穩定運行的 “智慧大腦”
,如“雙碳”政策、推進電力源網荷儲一體化、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為微電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據共研產業研究院預測,2024年中國智能微電網市場規模同比增長6.8%。同時,根據國家電網

武漢小米智能家電工廠奠基,開啟大家電業務新篇章
近日,小米集團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隆重舉行了其首個智能家電工廠的奠基儀式,標志著小米在大家電業務領域的布局邁出了重要一步。 這座占地751畝的新工廠,是小米繼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之后又一重要戰略布局。它
亞馬遜云未來五年將在意大利投資12億歐元
亞馬遜云計算部門AWS近日宣布,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在意大利投資高達12億歐元,旨在進一步擴大其在該國的數據中心業務。這一舉措是亞馬遜云提升其在
國家電網表新標準PCB應力應變測試儀DL-1000/TSK-32系列
?國家電網新標準下的PCB應力測試?
?測試重要性?:確保電路板生產質量,避免形變導致的元器件損壞。
?應力測試儀?:需滿足國家電網和IPC-9704行業標準

案例 尋跡智行AMR叉車在國家電網大顯身手,實現智慧搬運!
隨著智能電網的推進建設,AMR無人搬運的需求日趨增加。尋跡智行攜手國家電網打造場內搬運智慧化、無人化,實現倉儲空間利用最大化同時降低設備采購成本

亞馬遜斥資80億英鎊擴建英國數據中心
亞馬遜網絡服務公司(AWS)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五年計劃,將在2024至2028年間,向英國數據中心領域注入高達80億英鎊的
晶科能源上榜202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
近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24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分析報告,在這份基于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晶科能源以951.65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名122位。一同上榜的還有國家電網、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品牌
國家電網公司15個項目入編電力行業重大技術裝備及工程名錄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在福建省福清市舉辦2024年“中國電力主題日”活動,現場發布電力行業重大技術裝備及工程名錄,共評選出100個重大技術裝備及工程項目。國家電網有限公司15個項目入編電力行業重大
輸電線路分布式故障監測裝置 產品特點 技術規范解析
“根據國家電網微信公眾號消息,國家電網2024年將繼續加大數智化堅強電網的建設”。我國的地域遼闊和地形復雜,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和負荷特性都有很大的差異。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并滿足各地對
英國人工智能受挫,暫停13億英鎊計算基礎設施項目
據CNBC于8月3日發布的最新資訊,英國相關權威部門已經決定暫停斥資高達13億英鎊(按照當前匯率折合人民幣金額大約為119.38億元)的計算基礎設施相關項目,這無疑給原本期望借此優勢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