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雖然不少電池公司第四季度將消化庫存作為主要規劃,減產減量的同時,尋求裝車量的提升,但由于各家公司均有庫存,這一領域的競爭顯得極為激烈,許多企業不得不壓價銷售。
多重因素加劇產能過剩風險,本土動力電池如何才能化險為夷?
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國內多家動力電池企業正在安排減產,第四季度將集中主力消除原有庫存。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的調研數據,2017Q1、Q2、Q3,國內動力電池產量分別為6.42Gwh、11.97Gwh、13.25Gwh。對應裝機量數據分別為1.27Gwh、4.5Gwh、8.9Gwh。去除補電車、儲能、換電、部分18650動力電池轉做消費電池等環節對裝機量數據的影響,前三季度國內動力電池確實存在較大庫存。
另有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鋰電池板塊存貨量高達131.65億元,同比增長137%;應收賬款總額247.71億元,同比增長133%。除新能源整車外,中游電池環節的存貨量和應收賬款當屬最高水平。同時,鋰電池環節整體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7、1.1,同比分別下降0.3%,0.2%。
庫存情況引發的直接危機目前已在市場層面有所體現。消息顯示,雖然不少電池公司第四季度將消化庫存作為主要規劃,減產減量的同時,尋求裝車量的提升,但由于各家公司均有庫存,這一領域的競爭顯得極為激烈,許多企業不得不壓價銷售。有業內人士透露,為消除庫存,已有主流公司給出1400元/Kwh的報價,車企方面的報價或會更低。
受存貨影響,大量電池公司也將面臨更嚴峻的賬期和應收賬款壓力,因此資產減值損失出現大幅增長。
在動力電池行業面臨較大庫存壓力的同時,有3個現象值得留意:
一是電池企業產能仍在不斷擴大。公開資料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就有近20家動力電池企業進行了擴產,擴產總產能超過65GWh,下半年擴產趨勢仍有所保持。
按一輛新能源汽車配55kWh電池計算,僅2017上半年新擴產能就可裝配約118萬輛新能源車,如果按40kWh/輛計算,則可以裝配162.5萬輛新能源車。根據國家相關規劃,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200萬輛的規模,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已成定局。
二是政策層面仍存在較大變數。有傳言稱,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提前退坡20%,動力電池價格在進一步下滑的同時,能量密度與補貼額度門檻將被再次提高。如:最高檔補貼對應新能源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或將從115wh/kg提升至135wh/kg,新能源乘用車能量密度將從120wh/kg提升至140wh/kg。這令大多數今年生產的動力電池產品,都無法滿足最高補貼要求。
多位公司人士表示,盡管政府相關部門對上述消息進行辟謠,能量密度要求是否要進一步提升也不確定,但整車公司和電池公司已經在提前準備。
三是國外動力電池企業并未放松對華市場的拓展嘗試。如,在產業政策沒有放開的情況下,松下與北京聯動天翼展開了戰略合作,通過采購本土原材料,打開生產局面,實現高技術水前提下的成本降低。
外資電池企業的成本一旦降低,就會加劇電池企業的競爭,結合國內電池產能明顯過剩的情況,部分本土電池企業的生存形勢將十分嚴峻。
在動力電池產能顯著過剩、政策變動頻繁、國外動力電池企業環伺在側的復雜環境中,國內動力電池企業如何應對高庫存、產能過剩風險,求新求變,走出中國特色的動力電池發展之路?2018年1月8-10日,以“中國鋰電業稱雄全球全球電動車逐鹿中國”為主題的2017高工鋰電暨電動車年會將在東莞?觀瀾湖度假酒店會議中心舉行。
屆時,來自電動車及動力電池產業鏈的超600位企業領袖將對產業大勢進行深度研判,為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產業籌謀獻計、貢獻力量。2018年1月8-10日,期待您的到來!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600瀏覽量
79445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86瀏覽量
102637
原文標題:【海目星·高工年會】3重因素加劇產能過剩風險 本土動力電池如何穩步向前?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a6b91417f850,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技術與應用】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瑞之辰壓力傳感器在水泵、動力電池領域的創新應用

魏牌全新高山動力電池、哈弗動力電池首批通過電池新國標檢測
動力電池包氣密性檢測儀參數設定探析

動力電池測試中的直流負載挑戰與應對策略
保障電池安全,動力電池氣密性檢測設備在行業中的作用

動力電池氣密性檢測:了解檢測儀的測試原理

鋰電動力電池和普通鋰電電池分辨外觀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