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詹子嫻 林宗輝 阿敏
內容經授權轉載發布
盡管日期仍未確定,但 iPhone8 的發布確實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諸多關于iPhone8的傳言中,似乎并沒人關注它會不會比之前更難拆。
就在今年 6 月,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與專門拆解電子產品、提供 DIY 維修指南而聞名的美國 iFixit 網站合作發布了一份報告,他們拆解了全球 17 個品牌在 2015~2017 年間熱銷的 40 多款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及筆記本電腦,并依照維修時間、產品升級的可行性、用戶維修難易度、以及零組件取得難易程度等指標綜合評分。在最難維修排行榜上,不意外的是,蘋果就被點名。
綠色和平組織美國分部 IT 部門分析師 Gary Cook 表示,蘋果、三星和微軟的產品對于一般用戶而言越來越難以修復——這樣既縮短了設備的使用壽命,也加劇了電子廢物的不斷增加。
蘋果手機被設計得很難維修,這已經是一件有目共睹的事情了。在生產上,蘋果通過采用特制螺絲、一體化封裝、深埋電池等先進工藝,成功做到只有蘋果店里的維修員才能真正地服務到用戶。特別是電池,被藏在一層層微型電路板和細小的零部件下,沒有專業知識的用戶根本無從下手。
產品難修?蘋果也付出了代價
“蘋果是設計至上的公司,研發人員想的幾乎只有兩件事:極度細致和用戶體驗——但如果要達到這些,產品又輕又薄就是基本的要求”,DT 君采訪了一些***的供應鏈業內人士,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代工廠業者這樣表示。
為了做到這種“又輕又薄”的設計,蘋果不得不犧牲掉一部分拆修的便利性,其產品大致上都有幾個相同的維修難題:電池、觸控面板難以拆卸及更換,以及零組件直接焊在主機板上。
比起 iPhone 4、iPhone 5,蘋果已改進了電池的可替換性,但 iPhone 7 或 iPhone 7 Plus 依舊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用戶也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除掉用以固定電池的黏膠。相較起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其拆卸仍稱不上簡單。
根據 iFixit 的拆解分析,iPhone 7 在組裝方面除了使用黏膠結合,必須透過加熱手段軟化黏膠才能拆除,除了黏膠,還在包括外殼與內部元件使用規格不盡相同的螺絲,在拆解過程中至少需要四種螺絲起子,因此光要拆開 iPhone 7 就是相當大的挑戰。
大量黏膠的使用為 iPhone 7 帶來 IP67 規格(一種能完全防塵的防護安全級別)防水能力,另為了維持機構內部的氣密,避免水滴進入,在包括音量鍵、電源鍵、SIM 卡槽、揚聲器、麥克風內側也都設計有橡膠墊圈。要拆開 iPhone 7,且不破壞內部元件完整性,雖有一定挑戰性,但并非不可能。重點在于防水性能的還原,由于使用特殊黏膠結合的地方被拆開后會破壞其涂布完整性與黏性,所以維修最大的困難,在于維修完組裝后,幾乎不可能維持原有的防水能力。
iPhone 7 的維修難度主要來自于防水設計,非原廠維修難以還原到最佳狀態。當然,如果交由原廠維修,那么防水能力肯定還是可以保證的,交給第三方維修,大部分都做不到維持原有的防水能力,畢竟第三方使用的防水黏膠和涂布技術基本上做不到原廠的程度。
盡管蘋果的一些做法在維修上為用戶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是,回顧蘋果的產品發展史,我們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產品選材還是組裝方式上,蘋果都做到了敢為人先,而且他們也相信消費者會為此買賬。
拿電池舉例,早在十年前,蘋果推出第一款 iPhone 時,電池就是無法更換的。當時,市面上的手機幾乎都使用用戶可自行更換的方形電池。據一位從事電池產業的專家回憶,蘋果也是當時率先大量應用鋰高分子(Li-Polymer)電池(又稱鋰聚合物電池)的公司,這種電池的特色就是能量密度比傳統的鋰電池更高,因而體積可以壓縮得更小。
這樣的輕薄設計也立刻引發其他業者的跟進采用。而現在,鋰高分子電池也已經成為業界常態,市面上只要是中高規機種的手機或筆記本計算機,幾乎也已經找不到用戶可自行換電池的設計。
不僅是手機,蘋果的 Macbook 設計也使用鋰高分子電池,過去一般筆記型計算機使用 18650 圓筒型電池。所謂“18”指的就是電池直徑為18mm,這使得筆記本計算機難以突破厚度瓶頸,因為光是電池厚度就有18mm。但蘋果使用鋰高分子電池,外觀是鋁箔軟包裝型態,所以也比較輕,成功打破了當時業界設計上的限制。
另外,軸承(hinge)從業者也對 DT 君透露,五六年前蘋果推出的 Macbook 就舍棄了一般軸承,要求供應鏈廠商制作輕薄的中空軸承。當時,中空軸承的單價為一般軸承的一倍,這一兩年蘋果又希望將其改為使用金屬粉末噴射成型(MIM)的軸承,其單價同樣是中空軸承的一倍以上。
蘋果將這些極為精致的產品實現量產化,確實彰顯了自身工藝技術的領先,但也因為使用特殊或定制化的零組件,而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例如,鋰高分子電池在當時的價格比一般電池多出60~100%。
今天,蘋果的“挑剔”可能再次升級:iPhone 8 有很大可能會使用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面板。受限于產能及良率,分析師就預估,OLED 制造成本比 LCD 面板高出 35 美元以上,預期 OLED 版 iPhone 將從 1,000 美元、甚至是 1,200 美元起跳,成為史上最貴的 iPhone。
相信對于很多人來說,蘋果手機的熒幕是損壞度非常高的部分,目前 iPhone7 的熒幕在拆修上已經讓人很吃力了,由于業界盛傳 iPhone 8 要使用 OLED 面板,還會加入無線充電、甚至是臉部偵測解鎖功能,集如此眾多復雜的新技術于一身,恐怕也不會好維修到哪里去。
總而言之,性能更好的零部件以及設計工藝改進無疑會增加成本,這些成本最終都會反映在產品的售價上。對蘋果來說,高單價產品的利潤往往更好,因此新的設計是否環保、是否能保障消費者的“電子設備維修權”等問題,自然不會是蘋果擺在第一的重點。
是的,有“電子設備維修權”這么一回事。近年來,“電子設備維修權”(“Right to Repair for Consumer Electronics”)這個新興的法律概念在美國傳播開來。
它是由美國維修協會(the Repair Association)提出的,旨在賦予消費者可自己拆卸、修理或重組電子產品的權利的法案。維修協會目前在美國全境范圍內宣傳這套法案,希望能通過州政府會議表決,將維修權普及到美國全境。
但是,蘋果同樣有法子讓你主動放棄這個“電子設備維修權”。
當你發現你的 iPhone 壞了,擺在你面前的一般有兩個選項:以舊換新,或者拿去維修。而以美國市場的6s為例,如果你沒有購買蘋果公司的 AppleCare+ 保修計劃,電池更換要 79 美元,屏幕維修要 129 美元,一般維修 299 美元。與 iPhone 7 新機的 649 美元一比較,再加上貼心的蘋果附加推出的 18-24 個月內補差價、舊機換新機的活動,相信許多“求機若渴”的人士都會做出讓蘋果心動的選擇。
所以,從成本的角度出發,維修的綜合誘惑力不如換新機來得大。根據 2013 年由 ENDS Europe 發布的手機行業調查報告,8.3% 的新機購買是消費者用舊手機置換來的,這個比率還在逐年攀升。
然而,蘋果在機上的策略只是如今電子市場的一個縮影,科技公司會推出這些“最好用又最難修”的產品,可能絕大多數的消費者是買賬的,但這種現象也讓各式各樣的業內標準形同虛設,陷入尷尬。
“自娛自樂”的行業標準
為了保障“電子設備維修權”在市場中的實施,一些以美國維修協會為首的管制機構,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電子設備可維修性以及可復用性的規范。通常是以一套綠色科技標準為形式,確保企業將一定的生產重心放到減少工業廢料的目標上來。
但據維修協會稱,科技行業的大佬,如蘋果、惠普,通常會頻頻施壓,迫使機構出臺對他們有利的條例,消費者的“修理權”一度岌岌可危。
2005 年,一個名為綠色電子協會(the Green Electronics Council)的第三方組織就發布過一套名為“EPEAT”(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的行業標準。這套標準包含 23 項必要條件以及 28 項非必要條件,旨在全面考量電子產品的環保性,并為即將進入市場的產品貼上金、銀、銅色的標簽:金色的環保等級最高,需要符合全部必要條件及 75% 非必要條件;銅色的等級最低,只需要符合全部必要條件。
不過滑稽的是,這套標準的細則,比如怎樣考量產品、用哪些參數考量,都是這個協會與整個行業協商決定的。也就是說,蘋果的產品在被查之前,查驗官還要和蘋果討論一番這個產品應該怎么查。
由于大公司的介入,EPEAT 的權威性也收到了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質疑。一家致力于抵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有毒生產廢料的非營利環保機構 Basel Action Network 的代表 Sarah Westervelt 就表示:“我每年都會與其他非營利組織代表一起,花幾百個小時撰寫對 EPEAT 的修改建議,但我們的努力相較于大公司的影響力,實在太渺小了。他們很容易就能給自己產品貼上那張金色的標簽,因為現今的條例對他們而言實在太有利了”。
蘋果等公司的動機也不難理解。對于電子產業來說,這些法案或條例會在產品的持久耐用方面設立硬性標準,迫使制造商延長產品壽命,從而影響新產品的銷量,這對于銷量為先的他們是不能接受的。畢竟,這些公司是靠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來賺錢的。
因此,給業界監管機構施加壓力的要求也滲透到了蘋果等公司的內部。蘋果高層就曾開誠布公地要求公司內部的環境團隊:“請你們做一切努力,確保我們的生產和銷售不會受到影響。”同時,蘋果也會對外宣稱公司在不遺余力地提升自己在環保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們的產品是不好修,但這也是出于對高大上方面的考慮,做得越緊致就越好看嘛。如果用戶想修,專營店的維修員隨時待命;如果設備即將入土,我們也會貼心地幫用戶把它們回收起來。我們近期還開發了 Liam,一套自動拆卸舊 iPhone 的機器人設備,回收變得 so easy。”
一般而言,由第三方機構制定的條例,是要通過開代表大會來商討并進行統一決策。而如今,類似的會議隨著科技巨頭們勢力的擴張正逐漸失去意義。
IEEE 最近組織的研討會上,41% 的代表來自電子設備制造商,28% 來自其他行業,學界以及社會上的環保組織僅占 7%,決議結果的傾向性自不用多說。
據 Westervelt 透露,科技行業的一些化學原材料供應商甚至會讓員工的家人通過付費拿到與會的門票,從而增加否決新環保條例的票數。
她還表示,在會議中蘋果等公司會想盡辦法,否決一切會讓生產成本提高的提案。“他們說就不應該讓用戶自己換電池,因為有完備的售后服務系統作保障。”
但事實上,蘋果全球范圍內只有 500 家門店——他們是無法解決成千上萬蘋果用戶的問題的。這點從屏幕維修這一小方面就可見一斑:在美國本土,蘋果起初意味深長地將修屏幕價錢定到 99 美金,有 AppleCare 是 29 美金。直到今年 6 月才同意將特制的屏幕維修設備提供給第三方維修中心。
除了對面向大眾的消費市場的考慮,蘋果還希望拿到眾所周知油水很高的政府訂單,這意味著它必須保證全線產品達到金色標準,而這一目標的實現其實有一條“隱形的捷徑”:相關產品的考量標準和條例足夠松。
一個案例就是 2012 年配置了 Retina 顯示屏的 Macbook。它被稱為史上最難修的電腦之一,這和它的設計直接有關:SSD 需要定制,RAM 不能升級,電池是直接用膠水直接粘到其他元器件上的。而這樣的反維修的設備卻輕松通過了產品標準監測。
電子垃圾
當行業監管處于下風的時候,固態工業廢料中,電子廢料的占比名列前茅也就不奇怪了。2016 年,聯合國的一份環境調查報告顯示,主要由廢棄電腦和手機組成5000 萬噸的電子垃圾,大部分被直接運到第三世界國家用填埋方式處理掉了。
據蘋果官網環境板塊顯示:2016 年蘋果“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總量中,77% 來自生產制造,其中大部分“碳足跡”產生在中國;2014 年,蘋果公布的3420 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2480 萬來源于其生產線。
蘋果等公司生產線對環境的影響,也波及到了中國。第一,美國企業在中國開設的工廠= 龐大的廢料源。在現今這個量級的產量下,不知道有多少工業廢料被排放到了中國的環境中。特別是其中的電子廢料,如果處理不當,會嚴重損害周邊土壤及水資源;第二,在美國本土產生的廢料,也有相當一部分被輸送到海外,不排除這些廢料最終是被焚燒處理的可能。
在科技巨頭的施壓下,環保法案或條例很難被通過,制造商因而很難有動力換掉生產線上那些高能耗、高廢料排放的機器。這也是政府當局以及監管組織有必要介入的一個節點——制定的標準不應該是利益權衡的結果。
在前文中頻頻現身的 Sarah Westervelt 也表示,在環保政策及條例的改革方面,“雖然大公司傾向于排斥(新條例),但我們(致力于環境保護的組織和個人)也有機會。只有相關當局能介入,并改變重要決策會議成員的比例構成,最終結果才能真正地反映這個社會的訴求”。
其實,蘋果也曾因為環保問題吃過罰單,盡管最近幾年它一直聲稱自己是世界上最環保的公司之一。在 2016 年的 iPhone 7 發布會上,蘋果展示了一套環保回收處理舊 iPhone 的方案,贏得了眾多環保人士和機構的認可。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去年 12 月初,蘋果因電子廢棄物處置不當被罰 45 萬美元。
當然,蘋果也并未在環保上毫無作為。近兩年來,以蘋果為首的電子制造商也確實邁開了在環保上緩慢但積極的腳步。比如自 2015 年 10 月份起,蘋果宣布在其中國工廠周邊實施能每年提供 109 瓦特電量的太陽能擴張項目。據估計,由此項目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2020 年能達到每年 2000 萬噸。
同時,蘋果鼓勵用戶通過 Apple Renew 回收舊設備,并在一些工廠試點用 Liam 機器人拆解零部件,再將這些零件回收再利用。
圖丨Liam 機器人
根據官方的說法,Liam 機器人每小時可以拆解 350 部手機,每拆解 1 萬部iPhone就可以成功回收190kg 鋁、80kg 銅、0.13kg 金、0.04kg 鉑族金屬、0.07kg 銀、5.5kg 錫和 2.4kg 稀土元素。
應該說,Liam 只是蘋果環保計劃的開端。雖然至今它只負責拆卸來自蘋果的設備,但它已經是手機生產商的一大進步,因為截至目前還沒有人以這種方式拆卸高科技產品。
-
iPhone8
+關注
關注
7文章
5175瀏覽量
69454
原文標題:為了讓iPhone難拆,蘋果動了啥手腳?
文章出處:【微信號:qqtech,微信公眾號:騰訊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使用Cubemx配置STM32H750VBT6的freertos連最基本的keil編譯都過不了,為什么?
自制 AirTag,支持安卓/鴻蒙/PC/Home Assistant,無需擁有 iPhone
對于BNC連接器大家知道最難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山澤HDMI 2.1:讓每一幀畫面都栩栩如生
蘋果最新消息:蘋果要徹底封殺3.5mm接口 罕見!蘋果首次曝光中國開發者收入
ADS1298 AVDD和DVDD都直接用相同的3.3V可以嗎?
Purepath consle在連接PCM1860后除了EVM的標簽頁都消失了,為什么?
做個數字示波器,結果都自激了,為什么?
車載導航啟動不了怎么辦?
智能照明控制模塊:讓每一束光都恰到好處
STM32G070KBT6讀DIS18B20,PA8或者PA7Check函數都過不了,為什么?
臺積電2nm芯片助力 蘋果把大招留給了iPhone18
什么是 Flink SQL 解決不了的問題?
直線電機生產廠家為大家揭秘iPhone 16 Pro系列手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