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成熟制程,近年隨著AI、數據中心等應用驅動,先進制程成為了業界“香餑餑”。細觀晶圓代工產業鏈動態,從研發、爭搶先進設備、再到搶單,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動作不斷,同時新軍Rapidus正強勢入局,可見先進制程之戰已悄然打響,并愈演愈烈。
從搶單開始,2nm戰況如何?
隨著GPU、CPU等高性能芯片不斷對芯片制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先進制程技術壁壘已是業界的共同目標。目前放眼全球,掌握先進制程技術的企業主要為臺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大廠。
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12月6日研究顯示,2023年第三季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市場中,臺積電以57.9%的市占率占據全球第一的位置,而三星以12.4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英特爾(IFS)位居全球第九位,市占率為1%。
多年來,臺積電一直是晶圓代工產業的半壁江山,同時還手握著英偉達、蘋果、高通等下游廠商多數訂單,并成為人工智能芯片供應商的主要純晶圓代工合作伙伴。其中,按英偉達此前披露的營收計算,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也是英偉達高性能AI芯片的獨家生產商。
不過,業界推測,接下來英特爾或將打破當下臺積電獨家代工英偉達高性能AI芯片的狀況。英偉達首席財務官柯蕾絲(Colette Kress)近日在參加瑞銀全球科技大會時暗示,英偉達不排除增加英特爾代工(IFS)作為其晶圓代工供應商,生產新一代芯片。
而近期臺積電和三星也是動作頻頻。臺積電先是向蘋果和英偉達展示產品測試結果,后又拿下了蘋果訂單。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已向蘋果和英偉達等大客戶展示N2(即2nm)原型的制程工藝測試結果。
另據中國臺灣工商時報報道,在全球芯片大廠爭相發展2納米制程之際,臺積電再度勝出搶下蘋果訂單,預計2025年上市的iPhone 17 Pro將率先采用臺積電2納米芯片。
此外,近日臺媒引述消息人士稱,英偉達已向臺積電下單銷往中國大陸的人工智能處理器,這些訂單是SHR (Super Hot Run,超級急件),計劃于2024年第一季度開始履行。
三星方面,消息稱三星已拿到了高通的訂單,高通已計劃下一代高端手機芯片采用三星SF2(2nm)制程生產。同時,三星將推出2nm原型,并開出折扣價,以吸引英偉達等客戶。
針對三星在2nm制程采降價搶單的傳聞,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向業界表示“客戶還是看技術的質量”,透露出對臺積電先進制程技術與良率優勢的信心。
據業內人士透露臺積電即將敲定其未來3nm和2nm客戶,客戶不太可能轉移訂單。除了蘋果之外,AMD、英偉達、博通、聯發科和高通也是臺積電3nm和2nm芯片的客戶。這些主要客戶不太可能在2027年之前減少臺積電3nm和2nm晶圓的開工量。
與此同時,日本半導體初創公司Rapidus將為加拿大公司代工2nm AI芯片。11月16日,Rapidus與加拿大初創芯片公司Tenstrent在美國交換商業諒解備忘錄,前者將為后者代工AI芯片。Rapidus的目標是在2027年在日本國內量產2nm制程芯片,目前正尋求產業鏈的合作。
2nm關鍵設備EUV,廠商“搶瘋了”
隨著EUV光刻機在7nm以下制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半導體大廠與ASML的合作也變得更加頻繁和緊密。目前臺積電與三星都在使用EUV設備進行制造,包括臺積電7nm、5nm、3nm制程,三星于韓國華城建置的EUV Line (7nm、5nm及4nm)、以及3nm GAA制程等。在2nm制程上,臺積電、三星、英特爾、Rapidus都已接洽ASML,其目的正是為了能使2nm制程量產的關鍵設備,即ASML手中最新的High-NA EUV光刻機。
ASML是一家全球最大的光刻機制造商,也是唯一一家EUV光刻機制造商。據悉,ASML,計劃在2023年底前發表首臺商用High-NA (NA=0.55) EUV光刻機,并在2025年量產出貨,其數值孔徑NA將從0.33提高到0.55,這一技術進步將使得芯片制造商能夠利用超精細圖案化技術來制造2nm及以下更先進制程的芯片。
ASML計劃在2024年生產10臺High-NA EUV光刻機,未來幾年ASML計劃將此類芯片制造設備產能提高到每年20臺,據業界預估,High-NA EUV光刻機曝光季將會有五大客戶,包括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美光等。
其中,三星正準備確保下一代High-NA EUV光刻機 的產量,預計這款設備將于今年晚時推出原型,明年正式供貨。值得注意的是,ASML于今年12月中旬與三星電子簽署備忘錄,將共同投資1萬億韓元在韓國建立研究中心,并將利用下一代極紫外(EUV)光刻機研究先進半導體制程技術。據悉,三星電子將在五年內從ASML采購50套設備,每套單價約為2000億韓元,總價值可達10萬億韓元。
英特爾將于今年年底導入ASML High-NA EUV光刻機,用在Intel 18A 制程,據悉英特爾已采購其中6臺。英特爾強調,有了High-NA EUV光刻機,理論上可實現“四年五節點制程”目標。
Rapidus決定在2024年年底引入EUV光刻機,并將派遣員工赴荷蘭ASML學習EUV極紫外光刻技術,同時,ASML此前也決定在日本北海道千歲市設立技術支援部門,就近支持Rapidus芯片工廠。今年以來,Rapidus一直在與IBM、ASML、IMEC等公司合作,目標是今年派遣100名員工至IBM、ASML學習先進芯片技術。截至目前,該公司已雇傭了約300名員工。
Rapidus正在北海道建設芯片工廠,計劃于2027年量產2nm制程芯片。Rapidus第一座工廠“IIM-1”已在2023年9月動工,試產產線預計2025年4月啟用,2027年開始量產。該公司表示,在正式量產前,將確保招募1000名員工。
值得一提的是,臺積電于今年9月宣布收購將以不超4.32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特爾旗下子公司IMS,后者專注于研發和生產電子束光刻機。業界認為臺積電此舉可確保關鍵設備的技術開發,并滿足2nm商用化的供應需求。針對2nm制程所用設備,臺積電還將延續使用EUV光刻機。
2nm未見果,1.8/1.4nm現身影
今年,先進制程動態不斷,尤其是3nm、2nm等最先進制程。從共同點來講,大廠們的目標無非是為了突破芯片技術壁壘,占領新技術高地,從而拿下更多市場份額。
此前晶圓代工廠商2nm以下制程的研發時間線曝光于公眾視野時,就曾引起轟動,業界激烈討論的重點仍是,該技術的進步是否能帶來更好的性能和良率等問題,而也正因此2nm以下制程技術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
筆者針對臺積電、英特爾、三星、Rapidus芯片制程研發進行了最新跟蹤:臺積電1.4nm開發順利;英特爾1.8nm 18A工藝研發完成;三星計劃于2027年進入1.4nm半導體制程技術領域;Rapidus正在構建1nm芯片產品的供應體制。
臺積電在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的“邏輯的未來”小組上透露,臺積電1.4nm級制造技術的開發進展順利進行。據SemiAnalysis的Dylan Patel發布的幻燈片指示,臺積電的1.4nm生產節點正式命名為A14。不過關于A14量產時程及其規格,臺積電暫未披露更多信息,但鑒于N2計劃于2025年末、N2P計劃于2026年末,業界猜測A14會在此之后2027-2028年間推出。
關于臺積電是否會采用垂直堆疊互補場效應晶體管(CEFT)結構,或是沿用2nm制程將采用的環繞柵極場效應晶體管(GAAFET),以及臺積電是否會在2027年至2028年期間為其A14工藝技術采用高數值孔徑EUV(High NA EUV)光刻機,目前仍尚不清楚。
英特爾方面,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Intel Innovation Day論壇表示,Intel 18A制程目前有許多測試晶圓正在生產中,這一技術已經研發完成,正加速進入生產階段。
據介紹,Intel 18A節點(1.8nm)由于尺寸進一步縮小,需采用RibbonFET晶體管,使用GAA全環繞柵極架構,類似多片納米片堆疊在一起,這樣不僅能夠縮小尺寸,而且柵極能夠更好地控制電流的流通,同時在任意電壓下提供更強的驅動電流,讓晶體管開關的速度更快,從而提升晶體管的性能。
基辛格表示,英特爾定下的“4年推進5代制程”目標正在穩步實現,希望在2025年重新奪回半導體生產領導者地位,超越臺積電、三星。
英特爾稱Intel 18A制程不會僅供內部使用,未來也將為愛立信等外部客戶代工晶圓。此前基辛格于10月末透露,Intel 18A制程已于Q3敲定了三家晶圓代工客戶,預計年底有望簽下第四家。此外,用于下一代服務器、PC處理器的Intel 3制程技術,目前正在“除錯”階段,預計2024年即可投產。
從英特爾制程研發路線看,Intel 7制程技術已大量生產,Intel 4制程也已經量產,Intel 3制程準備開始量產,Intel 20A制程將如期于2024年量產,Intel 18A制程將是5代制程目標的終極制程,已確定相關設計規則,將于明年下半年量產。
三星方面,一直以來,三星在努力確保能采購更多EUV光刻機,目標是希望能在2024年上半年進入第二代3納米制程技術,在2025年年底前推出2nm制程,2027年年底之前推出1.4nm制程。
三星是首家跨入并轉型環繞式柵極(GAA)晶體管架構的公司,三星希望從SF3進展至SF2會相對流暢。三星旗下晶圓代工部門Samsung Foundry首席技術官Jeong Ki-tae表示,GAA結構晶體管是一項可持續的技術,此前的FinFET鰭式晶體管很難進一步改進。他還透露,三星正在與大客戶就即將推出的2nm、1.4nm制程工藝進行談判。
Rapidus方面,據報道,Rapidus、東京大學與法國半導體研究機構Leti合作,將研發1nm級別芯片設計基礎技術,將在2024年開展人才交流、技術共享。Rapidus將利用Leti的技術,構建1nm芯片產品的供應體制。
報道指出,他們的共同目標是確立設計開發線寬為1.4nm~1nm半導體所需的基礎技術。這一節點需要與傳統不同的晶體管結構,Leti在該領域的成膜等關鍵技術上占優。
結語
在2nm及以下先進制程的競爭中,雖然研發最終成果還未具體披露,但從搶單、購買先進設備等動作也可見,各大廠已經在為日后未雨綢繆。叢上述披露的時間線來看,針對2nm制程的研發答案將于2025年揭曉,但更先進制程的戰斗仍在繼續,未來技術如何演變?我們拭目以待。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030瀏覽量
434772 -
gpu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893瀏覽量
130524 -
先進制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87瀏覽量
8685
原文標題:芯片先進制程之爭:2nm戰況激烈,1.8/1.4nm苗頭顯露
文章出處:【微信號:wc_ysj,微信公眾號:旺材芯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