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ACT激光世界 原文作者:LFWC雜志
從對經典的反射和折射光學定律的修訂開始,人們就設想了超表面和超透鏡,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器件創建納米級的平面透鏡,從而有可能徹底改變很多光學應用。
現在,第一款超透鏡的應用已經成為現實,整個大批量生產的價值鏈也即將實現。這種平面透鏡技術正在徹底改變用于傳感和成像的光學器件。當然,在超透鏡技術發揮其潛力之前,還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
超透鏡技術的發展
與傳統電子器件相比,光子器件在小型化和數據傳輸速度方面具有一些優勢。但是直到最近,透鏡的尺寸一直受到玻璃或塑料的材料屬性(折射率和色散)的限制。因此,目前的光學技術仍然主要基于一種相對老式的工具,即玻璃透鏡,研究人員除了在成型和磨削方面努力以獲得更高的精度外,尚無法在其他方面對其進行改進。直到最近,人們還沒辦法大幅縮小用于相機、顯微鏡、望遠鏡和其他光學設備中的鏡頭的尺寸。
2016年,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展示了第一款能在可見光范圍內高效工作的超透鏡,覆蓋了從紅光到藍光的整個彩色波段。由Capasso領導的SEAS團隊將波導管稱為“納米鰭”(nanofins),他們設計的超透鏡可以將光聚焦到一個直徑約400nm的點上。與傳統的透鏡相比,SEAS團隊使用了一種單薄、扁平的結構,多個波導(像細柱)以特定圖案排列。
他們的超透鏡是第一款聚焦整個可見光波段的透鏡,其光學性能優于目前任何商用透鏡。具體來說,因為超透鏡是超薄的平面,所以它們不會產生像差。它們也是消色差的,因為所有波長的光幾乎同時通過。
與玻璃或其他具有固定色散的傳統材料相比,超透鏡具有可調諧色散的額外優勢(即操縱光的顏色如何分散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超透鏡可以在現有的CMOS半導體晶圓廠中大規模生產,從而實現光學系統的大規模晶圓級集成。
在過去的六年里,業界對超透鏡的研究一直沒有放緩。
為了實現微型化,科學家開發了具有可調功能的只有信用卡那么厚的平面透鏡。這些由石墨烯和一個被穿孔的金表面制成的光學器件,可以作為面向先進應用的光學元件,這些應用包括振幅可調透鏡、動態全息等。[1]
其他研究人員專注于超透鏡設計原理和不同類型的新型超透鏡(包括無標簽亞分辨率、非線性、人工智能輔助、多功能和可重構等),以及如何消除聚焦像差,這是實現超透鏡物鏡和顯微鏡的必要條件。[2]
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能減小相機尺寸的解決方案:將超透鏡和“空間板”(spaceplates)結合起來??臻g板是一種光學器件,可以有效地將光傳播到比其厚度長得多的距離。這種光學器件將縮小未來的成像系統,為超薄、無鏡頭相機和更大的傳感器提供可能性。
當前的超透鏡應用
點模式投影儀和用于3D傳感的成像器件,大大簡化了現有模塊的占地面積和復雜性。作為一種完全平面的光學元件,為光學器件在半導體晶圓制造鋪平了道路。
2022年1月,研發人員證明,創建泛光照明和結構光照明功能只需要兩個智能元器件:一個是VCSEL,具有穩定和先進的線性偏振;另一個是超透鏡,位于VCSEL的頂部。
該演示成功地證實,未來,支持智能手機攝像頭明亮的3D場景照明,只需要一半甚至更少的光學元件。這些優勢,再加上元件之間空間的縮小,意味著智能手機制造商可以獲得新的技術競爭優勢。隨著偏振VCSEL的發展,它們將能滿足智能手機、OLED屏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VR和AR)應用對3D照明的嚴苛需求。
在一項應用中,II-VI的新型超透鏡將VCSEL發出的光進行準直和分光,投射到一個高度均勻的網格上,該網格由數千束個投影到場景上的紅外光束組成。光學傳感器參考這些網格來精確地構建3D場景;超透鏡和VCSEL系統的結合,為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應用提供了差異化的超小型3D傳感攝像頭。
與折射透鏡相比,現在能夠結合元光學和衍射光學來構建更薄、更平、更輕的解決方案。因此,光學應用的尺寸和復雜性可以大大降低。通過結合各種技術,可以提高光學應用的成像質量和功能。
科學家利用雙光子聚合(TPP)技術,為超透鏡制造開發了一種開創性方法。該系統可在單個工藝步驟中,添加生成直徑小于100nm的超原子(meta-atoms)。由于其非線性吸收,TPP提供了低于衍射極限的特征尺寸,并允許改變超原子的直徑和高度,從而為基于聚合物的超透鏡提供額外的設計自由度。圖4顯示了利用TPP技術制造的超透鏡,在630nm工作波長下的焦距為100μm。
利用雙光子聚合制造的聚合物超透鏡。單個超原子的直徑在100~450nm之間,高度在300~1000nm之間。在630nm下工作時,超透鏡的焦距為100μm。
未來的挑戰
成本是超透鏡制造的一個主要挑戰,因為在厘米級芯片上精確對準納米級元件的難度極高,需要高昂的費用。此外,超透鏡制造還面臨著技術挑戰,因為它不能像傳統透鏡那樣高效地傳輸光線,對于全彩色成像等應用而言,這是一個重要缺陷。而且,超透鏡太小,所以無法捕捉大量光線,這意味著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們不適合產生高質量的照片。
盡管仍存在一些挑戰,但迄今為止,超透鏡技術所取得的進展表明,它在光學、成像和顯示系統的持續發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新的超透鏡可以在與計算機芯片相同的制造廠中制造,隨著大規模生產的出現,成本也將大幅降低。這些優勢,再加上其優越的性能、更小的尺寸和重量,以及比傳統透鏡更強大的功能和效率,使超透鏡成為光學行業潛在的顛覆性產品,并有機會徹底改變我們看世界的方式。
審核編輯:湯梓紅
-
相機
+關注
關注
4文章
1430瀏覽量
54469 -
透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63瀏覽量
18133 -
顯微鏡
+關注
關注
0文章
611瀏覽量
23976
原文標題:超透鏡正在引發光學行業的一場變革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通過微透鏡陣列的傳播
通過微透鏡陣列的傳播
VirtualLab Fusion應用:超透鏡的設計與分析
VirtualLab Fusion應用:熱透鏡引起焦點偏移的研究
VirtualLab Fusion:平面透鏡|從光滑表面到菲涅爾、衍射和超透鏡的演變
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

新領域:基于MEMS的可重構超透鏡
什么是II-VI超透鏡?II-VI超透鏡有何作用?
基于超構透鏡的粒子圖像測速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