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思汽研發布《2022-2023華陽集團汽車智能化業務分析報告》。
艙駕融合起飛時,座艙Tier1占據先機
2023上海車展呈現艙駕融合開始落地的趨勢(包括艙泊一體、艙駕一體)。其中,德賽西威推出艙泊一體域控平臺 DS06C,億咖通推出支持艙駕一體的汽車大腦(ECARX Super Brain),華陽集團推出了支持艙泊一體的座艙域控和行泊一體的駕駛域控產品ADC02。 自動駕駛公司如縱目科技、禾多科技也推出了艙駕一體解決方案,但二者是分別與座艙Tier1合作推出的,縱目科技聯合博泰,禾多聯合斑馬智行。 從華陽集團、德賽西威等公司的布局來看,座艙Tier1有望在艙駕融合的趨勢下占據市場先機。如下表所示,這些領先座艙Tier1多數已經上市,有數十億甚至100多億的營收,市值數百億元,多數有盈利,融資渠道通暢,所以這些公司一般能夠獨立設立智駕子公司或事業部,能夠獨立推出艙駕一體解決方案。
四家座艙Tier1的營收情況
整理:佐思汽研
從2016年算起,多數ADAS初創公司已經歷了約八年的市場摸索,佐思汽研判斷2023-2025年ADAS初創公司將進入淘汰期。頭部ADAS公司上市后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率,不能獨立上市的優質ADAS企業將會被國內外領先Tier1并購,不能上市或被并購的ADAS初創公司將會被市場淘汰。 ADAS系統已經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2022年智能座艙龍頭企業德賽西威的智能駕駛業務實現收入25.71億元,同比增長83%,遠高于其他業務,同時智能駕駛業務新項目訂單年化銷售額接近80億元。這說明,ADAS業務開始給各Tier1帶來實實在在的營收。各家座艙Tier1伺機而動,中科創達和億咖通在2021年成立智能駕駛子公司,華陽集團則在2022年成立智能駕駛子公司華陽馭駕。
汽車智能化迅猛發展,智駕只是其中一部分
多數汽車智能化Tier1,均同時布局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三部分業務,華陽集團、德賽西威、億咖通、四維圖新、華為、東軟等莫不如此。實際上,三項業務之間是高度打通的。華陽集團的HUD業務和電子后視鏡業務,深刻體現了這一點。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華陽在HUD領域取得了較強的競爭優勢,在上海車展期間展出了多款引領市場方向的AR-HUD新產品,包括斜投影、雙焦面、LCOS、PHUD、裸眼3D、光波導等。其中,斜投影AR-HUD在小體積產品中實現更大的視場,給客戶帶來縱深體驗感;LCOS AR-HUD可實現駐車觀看高清大尺寸電影等娛樂場景;PHUD采用全新光學布置方式,通過組合可實現前風檔全風檔顯示;裸眼3D AR-HUD可實現3D成像真實體驗,多焦面連續可變,有效解決炫暈等問題。華陽集團豐富的產品線滿足客戶對AR-HUD不同級別的產品需求,適應不同的場景。 這些布局讓華陽在AR-HUD領域保持相當的競爭優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圖片來源:互聯網
基于對未來HUD的理解和規劃,華陽集團把AR-HUD的發展分為了四象限,并在此基礎上融合了更多座艙產品形態,形成了華陽元宇宙智能座艙1.0到4.0的發展路徑。 第一代座艙基于L2及以下自動駕駛等級的應用,以大屏+單焦面AR-HUD為信息顯示,以手勢、語音作為自然交互輸入;到了2.0時代,基于智能網聯進一步發展,以A柱到A柱的HUD形態代替部分的屏顯示,將屏的科技感與內飾的豪華感結合形成智慧表面產品形態,實現觸控功能與顯示交互,同時增加高端音響及香氛系統,打造聽覺、嗅覺的全面升級;3.0時代,基于L2+或L3的自動駕駛,各項人機交互進一步提升,打造可變景深的AR-HUD,提升增強顯示效果;4.0時代則是基于全風擋的顯示屏、全息顯示等,構建未來汽車的元宇宙時代。
由此可見,作為高端儀表屏的替代選項,HUD將與ADAS各種信息和HMI深度捆綁,只擅長座艙或者只擅長ADAS的公司都做不好艙駕融合產品。 同樣,華陽的電子后視鏡產品也在深度綁定ADAS功能。 華陽集團自2016年起開始布局數字后視鏡產品線,同年在國內率先推出ADAYO華陽第一代流媒體后視鏡,陸續為長城高端品牌WEY VV5/VV6/VV7、宇通T7等多個車型配套產品并實現前裝量產。經過多年的產品迭代、技術升級,華陽于2018年起相繼推出窄邊框的ADAYO華陽第二代流媒體后視鏡、無邊框的ADAYO華陽第三代流媒體后視鏡。
圖片來源:華陽集團,佐思汽研
依托多年在流媒體后視鏡的產品開發經驗,華陽在高動態圖像處理、LED閃爍抑制(LFM)處理、圖像畸變矯正算法、圖片拼接算法、低延時顯示、顯示屏亮度控制、防眩光處理、散熱及溫度控制、輕量化結構設計等方面的技術日趨成熟,逐漸加速電子外視鏡的布局——2017年起,陸續聯動多家車廠客戶進行電子外后視鏡的樣機項目合作;2022年初,推出兼具穩定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電子外后視鏡。 華陽電子外后視鏡集成多項ADAS功能,如盲區監測(BSD)、倒車視寬、開門預警(DOW)、變道輔助(LCA)、車距顯示、除霧功能及臟污識別等。2022年,華陽電子外后視鏡接連取得了關鍵性突破和進展,已與新勢力、自主、合資品牌中的主機廠分別達成合作,獲得項目定點及多個預研項目。 綜上所述,當汽車智能化進入下半場,類似華陽集團這樣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網聯進行全棧布局的上市企業,將贏得艙駕融合市場先機。
-
算法
+關注
關注
23文章
4708瀏覽量
95302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125瀏覽量
57231 -
adas
+關注
關注
310文章
2257瀏覽量
210197 -
華陽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7瀏覽量
400
原文標題:華陽汽車智能化研究:艙駕融合起飛時,座艙Tier1占據先機
文章出處:【微信號:zuosiqiche,微信公眾號:佐思汽車研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國產座艙SoC首次出海!這家本土Tier1拿下歐洲汽車巨頭

北斗智聯重磅發布智馭2.0艙駕融合產品
移遠通信48 TOPS智能座艙方案落地加速,AI大模型賦能多域融合新突破

2025上海車展 | 移遠通信48 TOPS座艙方案落地加速,AI大模型賦能多域融合新突破

佑駕創新獲全球知名Tier 1新定點
自動駕駛行業中的Tier1與Tier2是個啥?有何區別?
四維圖新亮相一汽大眾艙駕融合供應商技術展
TSP研究:車內網聯服務向跨域融合、全場景融合、艙駕融合方向拓展

ADAYO華陽榮獲2024年度TOP50智能汽車硬科技創新獎
誠邁科技旗下智達誠遠的FusionOS2.0基于高通SA8775P實現艙駕融合新體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