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采用以太網實現數據采集和控制方面的應用,成為了電子系統設計的熱點。以太網具有價格低廉、穩定可靠、傳輸速度快、傳輸距離遠等特點,以太網技術發展成熟,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采用以太網技術的設備,可以通過TCP/IP協議進行數據的傳輸,不需要進行傳輸協議轉換,使用和維護設備簡單。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各類應用的需求,出現了各種以太網的標準,包括標準以太網(10Mbit/s)、百兆以太網(100Mbit/s)、千兆以太網(10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網[1]。不同類型的以太網有其各自需要遵循的標準,同時其所用的傳輸介質以及數據吞吐量也各不相同。千兆以太網技術作為新一代的高速以太網技術,它可以提供1Gbps的通信帶寬,采用和傳統10M、100M以太網同樣的CSMA/CD協議、幀格式和幀長、全/半雙工工作方式、流控模式以及布線系統,給用戶帶來了提高核心網絡的有效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的最大優點是繼承了傳統以太網技術價格便宜的特點。
對于學習者而言,你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以太網如何去實現,在實際操作中怎么去做,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你就會發現其實沒那么復雜,這就是說起來沒那么難。那真正實現起來,到具體的各個接口以及細節的調試以及調通,你會發現還是比較燒腦的。所以呢,咱們先來聊一聊以太網的各個接口,從大體框架來分析如何去學習。
咱們就以千兆以太網舉例,千兆以太網,只是說以太網的速率為千兆,也就是1G。除了千兆網,還有百兆網,萬兆網,當然這些都是指的以太網的速率。不同速率的以太網,在FPGA端的接口表現形式也是不一樣的。下邊就來介紹百兆網和千兆網的接口形式。
這是網口與FPGA連接的常用方案,RJ45就是咱們平常說的水晶頭,Ethernet PHY是以太網的PHY芯片,之后就是Ethernet PHY與FPGA相連。
下邊是以太網PHY芯片與FPGA連接的簡單的架構圖(不代表全部的信號輸入輸出端口)
先說百兆網,百兆網的接口一般為MII(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當然10M網用的也是MII接口。下圖是一塊以太網PHY芯片的一些手冊資料截圖。
在百兆網模式下,其RXCLK的周期為40ns,也就是25M,數據端口RXD只用了4根線RXD[3:0],然后25M*4 = 100M,這樣算出來,就是100M的速率了。接著再來說一下千兆網,千兆網的接口,就目前接觸比較多的接口有3種,GMII,RGMII和SGMII。先說GMII,RxClk的周期為8ns,也就是125M,數據端口使用了8bit,125M*8 = 1000M,速率就是千兆網了。
還有RGMII,其時鐘頻率也為125M,但是它只使用了4個線,不過,RGMII使用的是雙沿模式,也就是DDR模式,在時鐘的上下沿都可以傳送數據。這樣算的話,125M*4*2 = 1000M,還是千兆網。RGMII與GMII主要的區別就是雙沿采樣與單沿采樣。
之后還有SGMII,全稱為Serial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也就是串行的以太網接口。RGMII,GMII還是MII,都是使用并行接口,而且還需要隨路時鐘,而SGMII只需要2組線,一組是發送,一組是接收,當然一組線由兩根差分線組成。SGMII也是需要8/10B編碼。這樣在PCB布線時,就可以節省一些布線的空間。當然,對于FPGA來講,也節省了FPGA的引腳資源。SGMII一般在公司的項目會用的多一些,像GMII,RGMI在某寶上賣的開發板上一般都有。
下面就簡單的說說以太網數據格式,IEEE.802.3數據格式匯總,幀間隙IFG>=96bittime,10zM/100M/1000M格式一樣。如下圖簡單的端口信號顯示截圖。
審核編輯:湯梓紅
-
FPGA
+關注
關注
1643文章
21932瀏覽量
612979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564瀏覽量
174461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222瀏覽量
105351 -
PHY
+關注
關注
2文章
313瀏覽量
52424 -
網口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4瀏覽量
76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以太網網口與FPGA連接的常用方案
以太網口保護方案

請問CH32V307V-R1運行RTT網絡例程時以太網網口燈不亮如何處理?
BLADE和Voltaire推出高密度10Gb以太網網絡方案
以太網網口自協商功能現象

以太網網口與FPGA連接的常用方案
以太網就是寬帶連接嗎?以太網口是網線接口嗎?
基于FPGA的UDP RGMII千兆以太網通信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