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3中國(深圳)國際汽車電子產業峰會上,宏景智駕獲2022年度汽車電子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和“最具投資價值技術發明獎”
高工智能“2023年度智駕供應商TOP10榜單”是基于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通過企業規模實力、資本規模、研發能力、經營能力、行業影響力、成長潛力等六個指標綜合評判,最終評選出獲獎企業。進入這個榜單,也充分說明宏景智駕是該領域技術積累和量產實力的佼佼者。
“汽車電子科學技術獎”由深圳市汽車電子行業協會設立,是面向全國范圍內汽車電子領域的科學技術獎,也是汽車電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獎項之一。獎項由深圳市汽車電子產業專家委員會歷時數月獨立評審,旨在獎勵汽車電子領域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科技成果推廣應用、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重大工程建設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及優秀產品。宏景智駕此次榮獲兩項大獎,代表著行業對于宏景智駕技術研發能力、產品創新實力的認可。
在第十四屆高工智能汽車開發者大會上,宏景智駕高速導航輔助駕駛(NOA)開發負責人馬騰向業內同行分享了宏景智駕是如何打造體驗好且成本友好的高速NOA功能。
目前,宏景智駕已經有多套支持高速NOA功能的解決方案。
首先,基于自主研發的Hyperware 2.0輔助駕駛域控制器,配合上自研的自動駕駛算法系統,宏景智駕早在2022年就在主流車企車型上實現了高速NOA功能的量產落地。
這套方案基于3顆地平線征程3芯片實現了行業首發,同時在傳感器配置上,側向周視4個攝像頭(4V)換成了4個環視魚眼攝像頭(4F),通過宏景智駕自研的環側復用算法替代周視,該方案可穩定追蹤40米內側向車輛+車道線,以此進一步降低系統成本,同時保證優秀的高速NOA功能體驗。
而且,這套方案,不僅支持高速NOA,還支持記憶泊車跨層在線建圖、記憶泊車跨層巡航等功能。
在多SOC方案的基礎之上,宏景智駕在2022年也率先于行業發布了支持行泊一體的單征程3域控制器,基于這一域控最高可實現高速NOA功能,同時采用新一代泊車算法架構,體驗升級,支持空間受限狹小車位等疑難場景。通過采用創新的分時復用算法,宏景智駕可以在個位數的AI算力上做到行泊一體的系統,該方案預計今年Q3量產落地。
在量產算法支持下,宏景智駕的這套行泊一體系統可以實現:高速點到點自動導航、自動上下匝道、加塞避讓、全自動變道、自動跟車、自動車道保持、插空變道、大車避讓、十字路口跟車通行。
具體到系統亮點方面:
-
在高精地圖失效的時候會通過視覺融合定位來進行自動的修正,糾正高精地圖的偏差;
-
在大曲率彎道和橫坡場景下持續修正車輛軌跡,保證車輛在車道內居中;
-
此外,針對隧道進出、車道線模糊+暴雨、施工區域等等比較極端的場景,該系統也可通過自動駕駛算法和車輛控制算法的不斷優化調整很好的進行應對。
通過多個自動駕駛量產項目的迭代,宏景智駕已累計40萬+公里實車驗證里程,覆蓋了400+的細分場景,可妥善應對各類駕駛環境的挑戰。
而且,宏景智駕也在針對大算力計算平臺進行方案的開發,使用更強算力的單SOC域控,擁有更優的性能功耗比,更有競爭力的系統價格,采用高精度主動傳感器感知算法 (4D成像雷達&激光雷達),基于BEV Fusion實現更精準的環境感知,更有實時SLAM算法結合輕量化地圖替代RTK和高精地圖。
針對高速NOA,在大算力平臺上,宏景智駕可以通過6V BEV的融合感知算法去除掉整個的高精定位Pbox、高精地圖的相關成本,實現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路口通行等功能。
基于6V的BEV的純視覺,可以完成整個的高速道路的建圖,在高速BEV的目標識別中,可以精準的通過整個道路的拓撲以及對障礙物的預測來實時保證高速NOA功能在無高精地圖時的性能和有高精地圖時的性能是一致的。
后續,宏景智駕將持續投入到創新智能駕駛技術和產品系統的研發中,為客戶和消費者開發出可靠、安全、好用的智能駕駛系列功能。
關于宏景智駕(HyperView)
宏景智駕是國內領先的智能駕駛高科技公司,具備全棧感知軟件、高階行車和記憶泊車軟件以及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研發能力,產品線覆蓋L1-L4各級別自動駕駛,客戶覆蓋多家主流車企和頭部造車新勢力。公司團隊成員中85%以上為研發人員,來自世界頂尖自動駕駛公司、頭部整車和供應商企業。
目前,宏景智駕已在上汽、長城、奇瑞、江淮、比亞迪、合眾等OEM共計30個車型上實現量產和定點。同時,宏景智駕還獲得了頂級風險投資機構包括華登、高瓴、線性、藍馳、沙特阿美Prosperity7、中信金石等投資。
原文標題:宏景智駕又添兩項行業榮譽,推動智能駕駛創新技術與產品量產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宏景智駕】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宏景智駕
+關注
關注
0文章
69瀏覽量
1315
原文標題:宏景智駕又添兩項行業榮譽,推動智能駕駛創新技術與產品量產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a7878d4ba49,微信公眾號:宏景智駕】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