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中都聽說了DDD,也了解了DDD,那么怎么將一個新項目從頭開始按照DDD的過程進行劃分與架構設計呢?
一、專業術語
各種服務
IAAS:基礎設施服務,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PAAS:平臺服務,Platform-as-a-service
SAAS:軟件服務,Software-as-a-service
基于 Spring Boot + MyBatis Plus + Vue & Element 實現的后臺管理系統 + 用戶小程序,支持 RBAC 動態權限、多租戶、數據權限、工作流、三方登錄、支付、短信、商城等功能
-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YunaiV/ruoyi-vue-pro
- 視頻教程:https://doc.iocoder.cn/video/
二、架構演變

從圖中已經可以很容易看出架構的演進過程,通過對三個層的舉例來進行說明:
SAAS :比如我們最早的就是單體應用,多個業務之間可能都沒有進行分層,之后我們業務多了,都各自混淆在一起,后來我們就通過MVC、SSM、分層等方式進行業務拆分,保證業務與業務之間解耦
PAAS :隨者業務的增長,我們打算分離出一個子系統,但是成本太高,每次都需要從頭搭建一個子系統,效率低下。這時我們就抽取除了一些通用技術,比如mesh、SOA、微服務等方式來隔離系統,且對通用技術復用來快速搭建一個系統
IAAS :比如訂單服務并發量高,單臺服務器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這時我們需要多臺服務器,可能有windows的、linux、mac,想要快速部署就需要屏蔽OS,于是就有了VM、Docker、K8S等技術來屏蔽OS
基于 Spring Cloud Alibaba + Gateway + Nacos + RocketMQ + Vue & Element 實現的后臺管理系統 + 用戶小程序,支持 RBAC 動態權限、多租戶、數據權限、工作流、三方登錄、支付、短信、商城等功能
三、限界上下文
限界上下文概念

BC與業務的關系 :
通過對業務的劃分,比如訂單系統,訂單是一個子域;庫存是一個子域;
其中商品再不同的子域中所表示的意義也不同,比如在訂單上下文中的商品表示商品的單價、折扣等等;而在庫存的上下文中商品表示商品的庫存量、成本、存放位置等。
BC與技術的關系 :
多個子域之間必須需要在應用層進行聚合,而聚合的過程中就引出了技術方案,比如訂單到庫存到支付,他們應該采用同步方式;這幾個子域調用通知都應該是異步,那么可能就需要消息中間件或其它技術方案
限界上下文劃分規則

一般來說,先考慮團隊規模,來決定最終需要劃分到多細粒度的BC,如果團隊規模過小而BC過細,則對后期的運維、部署、上線都會造成很大的負擔;
在確定好粒度后,可以對語義相關性、功能相關性-業務方向、功能相關性-非業務方向進行劃分
按照以上的規則劃分之后就得到了多個BC啦
一個BC代表一個微服務嗎?

概念 :微服務一般是指將高度相關功能的一個開發部署單元,有自己的技術自治性、技術選型、彈性擴縮容、發布上下頻率等,說白了就是各自維護一個業務,然后多個業務組成一個系統,多個業務之間各自管理
關系:這里的BC其實就是一個領域或一個模塊或一個業務,如果兩個領域相關性很高,就可以包含多個BC,或者如果一個領域訪問量非常大,則需要部署在一個微服務中以提高性能
四、領域驅動設計的四重邊界

根據上圖所示,我們通過四重來進行架構設計:
分而治之 :DDD通過規劃四重邊界,把領域知識做了合理的固化和分層。業務有核心領域和支持域、業務域中又拆分成多個限界上下文(BC),一個BC中又根據領域知識核心與否進行分層,領域層中按照多個業務(子域)的強相關性進行聚合成一個子域
【第一重邊界】確定項目的愿景與目標,確定問題空間,確定核心子領域、通用子領域(多個子領域可以復用)、支撐子領域(額外功能,如數據統計、導出報表)
【第二重邊界】解決方案空間里的限界上下文就是一道進程隔離層面的物理邊界
【第三重邊界】每個限界上下文內,使用分層架構劃分為:接口層、領域層、應用層、基礎設施層之間的最小隔離
【第四重邊界】領域層里為了保證各個領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引入聚合的設計作為隔離領域模型的最小單元
五、整潔分層架構

具體說明看圖中備注,總的來說就是通過實現與接口分離,讓domain層盡量獨立,而不耦合與任何模塊,這里面包含了領域模型的業務邏輯代碼,但不會依賴于具體技術實現,可以很方便更換基礎設施層,提供給第三方web調用service
六、六邊形架構

主動適配 :指來?于UI、命令?等輸?型命令, controller就是?種端?,端?的具體實現就是應?邏
輯?身。因此端?和具體實現都在應?系統的內部。
被動適配 :指訪問存儲設備,外部服務等。每種訪問就是?種端?,具體實現是各個具體的中間件。因
此端?在整個應?系統的?部,具體實現在系統的外部。
每?種輸?和輸出都是?個端?,每個端?都有具體的實現邏輯,因此整個應?系統的架構就是?些列
的端?+適配邏輯組成,架構圖就是?個多邊形形狀。有?個端?需要根據應?系統的具體情況?定,
只是六個端??較形象?得名為六邊形架構。
特點:1. 外層依賴內層使得依賴更合理。端?就是接?,依賴接?編程。借此保證了應?和實現細節之
間的隔離。2. 可測試更好
七、洋蔥架構

洋蔥架構針對六邊形架構更進?步把內層的業務邏輯分為了DDD概念的應?服務層、領域服務層和領域
模型層。
特點:
(1)圍繞獨?的領域模型構建應?
(2)內層定義接?,外層實現接?
(3)依賴的?向指向圓?(注意:洋蔥架構提倡不破壞耦合?向的依賴都是合理的,外層可以依賴直接內層,也可以依賴更??的層)
(4)所有的應?代碼可以獨?于基礎設施編譯和運?
八、總結
目前領域驅動設計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架構設計,只需要按照領域驅動設計的四重邊界進行架構設計,就能夠很好的對各個領域解耦,對后期的業務垂直擴展、功能的水平擴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審核編輯 :李倩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9784瀏覽量
87879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899瀏覽量
70655 -
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528瀏覽量
25968
原文標題:領域驅動設計(DDD)的幾種典型架構介紹
文章出處:【微信號:芋道源碼,微信公眾號:芋道源碼】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LED區域照明驅動架構與典型設計

幾種典型的金屬邊框的設計方法以及設計思路介紹
ARM領域管理擴展(RME)系統架構介紹
詳解領域驅動設計和spring

詳解領域驅動設計和spring

用好DDD必須先過Spring Data這關
一文理解DDD領域驅動設計

DDD驅動如何設計?如何進行領域建模?

談談后端架構的演進過程:N-Layered和DDD架構介紹

DDD學習與感悟——向屎山沖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