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看看RDMA讓網絡實現低時延的絕招

中興文檔 ? 來源:中興文檔 ? 作者:中興文檔 ? 2022-11-15 09:46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數據中心現狀

隨著“新基建”將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列為新型基礎領域,機器學習、智能語音交互、自動駕駛等一大批基于高性能計算的應用層出不窮,這些應用帶來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給數據中心的處理能力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計算、存儲和網絡是推動數據中心發展的三駕馬車。計算隨著CPU、GPUFPGA的發展,算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存儲隨著閃存盤(SSD)的引入,數據存取時延已大幅降低。但是網絡的發展明顯滯后,傳輸時延高,逐漸成為了數據中心高性能的瓶頸。

e9e9c194-6473-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在數據中心內,70%的流量為東西向流量(服務器之間的流量),這些流量一般為數據中心進行高性能分布式并行計算時的過程數據流,通過TCP/IP網絡傳輸。如果服務器之間的TCP/IP 傳輸速率提升了,數據中心的性能自然也會跟著提升。

ea04aa54-6473-11ed-8abf-dac502259ad0.png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服務器之間數據TCP/IP 傳輸的過程,了解下“時間都去哪了”,才好“對癥下藥”。

服務器間的TCP/IP傳輸

在數據中心,服務器A向服務器B發送數據的過程如下:

1、CPU控制數據由A的APP Buffer拷貝到操作系統Buffer。

2、CPU控制數據在操作系統(OS)Buffer中添加TCP、IP報文頭。

3、添加TCP、IP報文頭后的數據傳送到網卡(NIC),添加以太網報文頭。

4、報文由網卡發送,通過以太網絡傳輸到服務器B網卡。

5、服務器B網卡卸載報文的以太網報文頭后,將其傳輸到操作系統Buffer。

6、CPU控制操作系統Buffer中的報文卸載TCP、IP報文頭。

7、CPU控制卸載后的數據傳輸到APP Buffer中。

ea38b1b4-6473-11ed-8abf-dac502259ad0.png

從數據傳輸的過程可以看出,數據在服務器的Buffer內多次拷貝,在操作系統中需要添加/卸載TCP、IP報文頭,這些操作既增加了數據傳輸時延,又消耗了大量的CPU資源,無法很好得滿足高性能計算的需求。

那么,如何構造高吞吐量、超低時延和低CPU開銷的高性能數據中心網絡呢?RDMA技術可以做到。

什么是RDMA

RDMA( 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程直接地址訪問技術 )是一種新的內存訪問技術,可以讓服務器直接高速讀寫其他服務器的內存數據,而不需要經過操作系統/CPU耗時的處理。

RDMA不算是一項新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高性能(HPC)科學計算中。隨著數據中心高帶寬、低時延的發展需求,RDMA也開始逐漸應用于某些要求數據中心具備高性能的場景中。

舉個例子,2021年某大型網上商城的雙十一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5000多億,比2020年又增長了近10%。如此巨大的交易額背后是海量的數據處理,該網上商城采用了RDMA技術來支撐高性能網絡,保障了雙十一的順暢購物。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RDMA讓網絡實現低時延的絕招吧。

RDMA將服務器應用數據直接由內存傳輸到智能網卡(固化RDMA協議),由智能網卡硬件完成RDMA傳輸報文封裝,解放了操作系統和CPU。

ea6f6d12-6473-11ed-8abf-dac502259ad0.png

這使得RDMA具有兩大優勢:

Zero Copy(零拷貝):無需將數據拷貝到操作系統內核態并處理數據包頭部的過程,傳輸延遲會顯著減小。

Kernel Bypass(內核旁路)和Protocol Offload(協議卸載):不需要操作系統內核參與,數據通路中沒有繁瑣的處理報頭邏輯,不僅會使延遲降低,而且也大大節省了CPU的資源。

ea949f1a-6473-11ed-8abf-dac502259ad0.png

三大RDMA網絡

目前,大致有三類RDMA網絡,分別是InfiniBand、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RDMA過融合以太網)和iWARP(RDMA over TCP,互聯網廣域RDMA協議)。RDMA最早專屬于Infiniband網絡架構,從硬件級別保證可靠傳輸,而RoCE 和 iWARP都是基于以太網的RDMA技術。

InfiniBand

InfiniBand是一種專為RDMA設計的網絡。

采用Cut-Through轉發模式(直通轉發模式),減少轉發時延。

基于Credit的流控機制(基于信用的流控機制),保證無丟包。

要求InfiniBand專用的網卡、交換機和路由器,建網成本最高。

RoCE

傳輸層為InfiniBand協議。

RoCE有兩個版本:RoCEv1基于以太網鏈路層實現,只能在L2層傳輸;RoCEv2基于UDP承載RDMA,可部署于三層網絡。

需要支持RDMA專用智能網卡,不需要專用交換機和路由器(支持ECN/PFC等技術,降低丟包率),建網成本最低。

iWARP

傳輸層為iWARP協議。

iWARP是以太網TCP/IP協議中TCP層實現,支持L2/L3層傳輸,大型組網TCP連接會消耗大量CPU,所以應用很少。

iWARP只要求網卡支持RDMA,不需要專用交換機和路由器,建網成本介于InfiniBand和RoCE之間。

Infiniband技術先進,但是價格高昂,應用局限在HPC高性能計算領域,隨著RoCE和iWARPC的出現,降低了RDMA的使用成本,推動了RDMA技術普及。

在高性能存儲、計算數據中心中采用這三類RDMA網絡,都可以大幅度降低數據傳輸時延,并為應用程序提供更高的CPU資源可用性。其中InfiniBand網絡為數據中心帶來極致的性能,傳輸時延低至百納秒,比以太網設備延時要低一個量級。

RoCE和iWARP網絡為數據中心帶來超高性價比,基于以太網承載RDMA,充分利用了RDMA的高性能和低CPU使用率等優勢,同時網絡建設成本也不高。

基于UDP協議的RoCE比基于TCP協議的iWARP性能更好,結合無損以太網的流控技術,解決了丟包敏感的問題,RoCE網絡已廣泛應用于各行業高性能數據中心中。

結語

隨著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領域的發展,RDMA技術的應用會越來越普及,RDMA將成為助力數據中心高性能的一大功臣。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FPGA
    +關注

    關注

    1645

    文章

    22039

    瀏覽量

    618133
  • SSD
    SSD
    +關注

    關注

    21

    文章

    2981

    瀏覽量

    119554
  • RDMA
    +關注

    關注

    0

    文章

    84

    瀏覽量

    9289

原文標題:RDMA能給數據中心帶來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ztedoc,微信公眾號:中興文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RDMA over RoCE V2設計1:通用,穩定及高性能!

    一)設計目標: RDMA技術采用無感傳輸機制,消除傳統網絡傳輸中需要CPU介入下的多重數據復制與內核參與環節,實現直接跨主機內存訪問的機制。其設計目標為優化分布式環境下的數據傳輸效率,降低CPU負載
    發表于 07-15 10:54

    RoCE網絡規劃還在手動算IP?這套工具運維效率飆升

    隨著AI算力集群規模指數級增長,網絡架構復雜度陡增。傳統網絡規劃依賴人工計算與經驗判斷,存在效率、易出錯、可視化弱三大痛點。尤其在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
    的頭像 發表于 06-30 14:33 ?558次閱讀
    RoCE<b class='flag-5'>網絡</b>規劃還在手動算IP?這套工具<b class='flag-5'>讓</b>運維效率飆升

    鴻蒙5開發寶藏案例分享---點擊完成時分析

    ?** 鴻蒙完成時優化實戰指南:你的應用絲滑如飛!** 在移動端開發中, 完成時就是用戶體驗的生命線 !今天帶你深入鴻蒙完成時優化,揭秘官方文檔中的寶藏技巧,
    發表于 06-12 17:03

    RDMA簡介4之ROcE V2初析

    返回給本地主機。 (2)RDMA WRITE操作將本機內存中的數據寫入遠程主機。具體流程為:本機將攜帶寫入地址、數據長度、遠程訪問密鑰信息和數據的網絡包發送至遠程主機,遠程主機確認后將數據寫入遠程主機
    發表于 06-05 15:20

    RDMA簡介3之四種子協議對比

    RDMA協議共有四種子協議,分別為InfiniBand、iWARP、RoCE v1和RoCE v2協議。這四種協議使用統一的RDMA API,但在具體的網絡層級實現上有所不同,如圖1所
    發表于 06-04 16:05

    RDMA簡介2之A技術優勢分析

    隨著數據中心對于網絡帶寬和延遲的要求日益增長,傳統的TCP/IP網絡已無法滿足性能要求,RDMA網絡則憑借其高帶寬、延時的特性脫穎而出。相
    發表于 06-04 11:35

    RDMA簡介1之RDMA開發必要性

    ,提供高通量、延遲、遠距離的零拷貝網絡數據傳輸?;谌诤弦蕴W的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oCE)提供了一種基于以太網的RDMA技術實現方法,相較于IB(InfiniBand)、互聯網廣域
    發表于 06-03 14:38

    工業級MIFI全棧式解決方案:快速構建高可靠、Wi-Fi網絡

    Air8000核心板為例,在工業物聯網場景中快速構建高可靠、的Wi-Fi網絡,供終端IoT設備接入。 最新開發資料詳見: www.air8000.cn 一、了解兩種工作模式? ? 在實際使用中
    的頭像 發表于 04-17 13:46 ?306次閱讀
    工業級MIFI全棧式解決方案:快速構建高可靠、<b class='flag-5'>低</b>時<b class='flag-5'>延</b>Wi-Fi<b class='flag-5'>網絡</b>

    工業無線通信新標桿:MIFI技術驅動的高可靠Wi-Fi網絡快速搭建方案!

    情況下仍保持毫秒級時與99.99%可用性。本期特別分享Wi-Fi聯網AP應用示例(Air8000作為熱點): ? 以Air8000核心板為例,在工業物聯網場景中快速構建高可靠、的Wi-Fi
    的頭像 發表于 04-17 13:46 ?246次閱讀
    工業無線通信新標桿:MIFI技術驅動的<b class='flag-5'>低</b>時<b class='flag-5'>延</b>高可靠Wi-Fi<b class='flag-5'>網絡</b>快速搭建方案!

    RAKsmart智能算力架構:異構計算+網絡驅動企業AI訓練范式升級

    在AI大模型參數量突破萬億、多模態應用爆發的今天,企業AI訓練正面臨算力效率與成本的雙重挑戰。RAKsmart推出的智能算力架構,以異構計算資源池化與超低時網絡為核心,重構AI訓練基礎設施,助力企業實現訓練速度提升、硬件成本下
    的頭像 發表于 04-17 09:29 ?314次閱讀

    一文詳解以太網RDMA技術

    在現代計算機網絡中,傳輸效率和是高性能計算、云計算、分布式存儲等應用的關鍵需求。而遠程直接內存訪問(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技術因其高效
    的頭像 發表于 03-10 11:09 ?2581次閱讀
    一文詳解以太網<b class='flag-5'>RDMA</b>技術

    如何實現開源開放生態下的RDMA網絡監控?

    在當今AI、大模型飛速發展的時代,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程直接內存訪問)網絡技術憑借其延遲、高吞吐量的特性,在數據中心、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的頭像 發表于 03-03 13:42 ?472次閱讀
    如何<b class='flag-5'>實現</b>開源開放生態下的<b class='flag-5'>RDMA</b><b class='flag-5'>網絡</b>監控?

    加速網絡性能:融合以太網 RDMA (RoCE) 的影響

    直接內存訪問 (RDMA) (RoCE)。這項突破性技術促進了系統之間的直接數據傳輸,無需 CPU 干預,從而顯著減少延遲并提高整體系統性能。[愛波]一家著名的 FPGA 設計公司處于這一進步的最前沿,通過將 AMD 的 ERNIC IP(以太網 RDMA
    的頭像 發表于 01-25 11:50 ?840次閱讀
    加速<b class='flag-5'>網絡</b>性能:融合以太網 <b class='flag-5'>RDMA</b> (RoCE) 的影響

    RoCE與IB對比分析(一):協議棧層級篇

    在 AI 算力建設中, RDMA 技術是支持高吞吐、延遲網絡通信的關鍵。目前,RDMA技術主要通過兩種方案實現:Infiniband和Ro
    的頭像 發表于 11-15 13:58 ?2167次閱讀
    RoCE與IB對比分析(一):協議棧層級篇

    以太網RDMA RoCE的技術局限

    上期我們講到了RDMA的WHY,WHAT & HOW(AI網絡背景下RDMA的Why,What & How),這一期我們來談一談RDMA的不足。
    的頭像 發表于 10-22 10:02 ?1326次閱讀
    以太網<b class='flag-5'>RDMA</b> RoCE的技術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