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據工信部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組織起草了《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各界意見。
《通知》指出,兩部門將在全國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工作基礎上,遴選符合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和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準入試點,在試點城市的限定公共道路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以促進智能網聯產業生態迭代優化。 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搭載的自動駕駛功能是指國家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 40429-2021)定義的 3 級駕駛自動化(有條件自動駕駛)和 4 級駕駛自動化(高度自動駕駛) 功能(以下簡稱“自動駕駛功能”)。
從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中可以了解到,L0級為應急輔助、L1級為部分駕駛輔助、L2級為組合駕駛輔助、L3級為有條件自動駕駛、L4級為高度自動駕駛、L5級為完全自動駕駛。此次試點針對L3、L4級自動駕駛展開,可見推動自動駕駛產業落地的態度。 由此,隨著自動駕駛產業進一步成熟,感知系統作為智能駕駛的關鍵部分,自然也將獲得更多市場拓展的機會。 現下,智能駕駛的感知方案主要分為兩個派別,純視覺感知方案和多傳感融合感知方案。純視覺方案的主要代表廠商是特斯拉,對算法的依賴程度較高;多傳感融合方案以激光雷達為主,搭配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協同作用,形成優勢互補,主要應用廠商有蔚來、小鵬、理想等。 目前,主流車企已經紛紛增加了對車載攝像頭的搭載數量。據潮電智庫,今年1~8月,我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新車標配交付攝像頭合計3329.86萬顆,同比增長23.35%;單車搭載攝像頭2.67顆(上年同期為2.05顆),預計到2025年,中國市場單車搭載攝像頭將提升至7~8顆。 在激光雷達方面,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今年1~9月的中國乘用車市場,前裝搭載激光雷達的數量達5.7萬顆,預計全年將達到12萬顆。相較之下,去年全年的數量不足8000顆,可見市場增長之迅速。
如今,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隨著產業鏈逐漸完善、相關政策逐步落地,相關環節也將隨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彼時,智能汽車領域的內卷,將從整車廠蔓延至各零組件廠商之中,直至產業鏈全球化過后進入飽和階段。在這期間,賽道上老選手和新玩家的表現,都值得期待。
END.
審核編輯 黃昊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954瀏覽量
767023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4文章
2806瀏覽量
499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從兩部門發布的智駕相關通知聊聊自動駕駛行業發展
英飛凌成立新業務部門,強化傳感器與射頻產品組合
?智能駕駛背后的“感官世界”:盤點6款被帶火的傳感器

傳感器讓人工智能感知這個世界
“十五五”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趨勢及落地策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