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兩年,國內模擬芯片廠商經歷了從全面缺貨到結構性缺貨的過程。芯片短缺在一定程度上讓國內芯片廠商意識到供應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國內模擬芯片公司快速成長,“做強做大”已經成為必經之路。只不過,擺在“做強做大”面前還存在不少痛點,一是研發投入與國際大廠之前還存在距離,二是面臨更加嚴苛的國際市場環境。
9月22日,由電子發燒友主辦的2022第四屆中國模擬半導體大會的圓桌論壇上,潤石科技副總經理閆廣亮、微源半導體總經理戴興科、芯海科技資深市場經理袁昆和沃爾德實業總經理張定華發表他們的前瞻觀點和對模擬IC市場產品和技術走向的最新洞察。
研發投入不到國際企業一半,人才競爭成為關鍵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數據顯示,在統計了22家在科創板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2021年財報發現,22家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占比為25.5%,高于美國半導體企業的15.1%;但是如果從研發投入總額來看,這22家企業的研發投入總額為10.8億美元,作為對比,TI公司從2014年開始的年研發投入絕對金額就超過10億美元,占總營收的10%左右。從平均毛利率來看,國內企業的平均毛利率為46.9%,美國半導體企業則是62%,同樣存在差距。
為何國內廠商與國際廠商在研發投入占比以及毛利率等方面存在差距?沃爾德實業總經理張定華指出,歐美、日本等芯片廠商相對來說會把握產品利潤率,很少做利潤率較低的產品;另一方面,研發人員、新項目的投入比例都是原因之一。
根據電子發燒友網的調查數據,在2021年,國內模擬IC企業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基本是在10%-15%之間,接下來是5%-10%,以及15%-20%,研發投入占比在20%-25%之間的僅有6%,占比在25%以上的僅有27%。需要注意的是,業內普遍認為模擬芯片企業的研發占比要接近或者超過25%才是比較合理的區間。而國內模擬芯片企業能夠做到這個占比的不到三分之一。
潤石科技副總經理閆廣亮指出,國際企業從1990年到2010年完成了原始積累,資金雄厚也決定了他們可以有較高的研發投入。盡管國內企業實力跟國際企業還存在差距,但是多家模擬芯片公司都表示這并不代表未來做不到,國內企業還可以縮小差距。
那么,該如何縮小與國際企業之間的差距呢?到微源半導體總經理戴興科、芯海科技資深市場經理袁昆、潤石科技副總經理閆廣亮、沃爾德實業總經理張定華在電子發燒友網舉辦的“2022第四屆中國模擬半導體大會”圓桌論壇環節上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人才”、“產品”。
顯而易見,“企業差異化的核心依靠產品,而產品還是要靠人。”閆廣亮表示,模擬芯片是很拼研發人員開發經驗的,目前模擬IC在設計環節國產的同歐美還是有差距的,這主要表現在高端的模擬IC方面;另外上游的某些晶圓工藝目前國內還不具備。但是隨著中國模擬IC產業的發展,研發人才的不斷突破,很多技術難點都在逐步攻克,也將快速縮小與歐美產品的差距。
芯海科技資深市場經理袁昆也提到,未來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能夠在技術創新、質量和供應體系等方面持續投入,實現趕超全球龍頭的國產廠商,才將真正把握“國產替代”的黃金機遇,得到市場認可。
在產品方面,張定華表示產品聚焦,做最優勢的產品,最有殺傷力的產品,避免產品多而廣。潤石科技同樣采取針對性的開發產品,例如潤石通過車規級別的產品,工業市場應用領域在ADC、DAC、高精密基準源、儀表放大器的需求,豐富相應的產品;而這些細分賽道恰恰也是國產原廠與歐美差距最大的。
然而人才的重要性,也促使業內半導體高端人才緊缺現象的出現。公開數據顯示,集成電路碩士畢業生年薪可達到40萬。當下半導體行業人才競爭空前激烈,但是隨著國內半導體企業的發展,行業進入并購整合期,未來是否會出現人才緊缺轉為人才過剩呢,微源半導體總經理戴興科認為,這也是業內人士需要警惕的現象。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半導體公司上市后,造成了一些泡沫現象,薪資提高也是其中一種。
國內“百家爭鳴”,國際環境錯綜復雜
盡管由消費電子領域進入汽車電子領域需要面臨更多的人才資源、技術挑戰,但在2022年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國內入局汽車電子領域的芯片公司不斷增加。紅海市場肉眼可見,一個汽車電子領域的“百家爭鳴”時期也即將到來。
然而,在國內芯片廠商打算奮力一搏之前,國際形勢的變化卻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隨著美國芯片法案的簽署,以及國際半導體環境的變化,對國產模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也帶來了相關影響。
談及美國芯片法案,閆廣亮表示,“從國家的信息化產業安全及行業的供應鏈安全來考慮又需要做出迫不得已的改變。”從當下情況來看,多位業內人士都認為“芯片法案”與供應鏈全球化是相悖的,給國產模擬半導體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但更多的是國產半導體的機遇。
“芯片法案會加速國內企業尋求安全供應鏈的需求,長久來看國產半導體將會持續受益并實現快速增長。”袁昆表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供應鏈安全,而是相對的安全,“只有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才能不斷找方法去突破、升級。”張定華認為。
得益于國內5G和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驅動,延伸出來的信號模擬芯片需求快速增長。但在技術成熟度上,國產產品性能與國際廠商之間還存在差距。不難猜測,未來在28nm以上的工藝平臺,國產廠商將高速發展;28nm以下的工藝平臺,基礎設備和工藝會吸引更多國外人才回流回國發展,加速國內技術工藝發展水平。
未來,模擬芯片廠商該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下“做大做強”成為擺在芯片廠商面前的現實問題。
談到此處,閆廣亮給出了他的觀點,他提到了兩大方面,一是提高產品性能,二是突破。在模擬信號鏈產品里,還有很多產品是國內廠商造不出來的,但是有一些創新的方法可以實現突破。“例如我們的精密運放,輸入失調電壓可以做到5微伏以內;即將上市的基準源,可以做到10PPMM內等,這些產品已經非常接近國外高端產品的性能,如果用傳統的設計方案無法回避專利,我們通過一個創新的設計方案,加上國內的成熟工藝做到了”。三是合作共贏,加強對客戶真實需求的了解和滿足。芯海科技也在明確了工業和汽車的發展方向,并在去年已經完成了戰略升級部署。
袁昆表示,從明年開始,芯海圍繞高端消費、汽車、工業市場將會推出一系列模擬產品,將不僅僅限于ADC、BMS等產品,我們有國產化替代,也有國產化創新。
不過,回歸企業自身,張定華也強調了公司需要不斷加強人才儲備,加強技術研發投入,加快產品研發速度,加強風險意識管理,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戴興科在論壇上提到,“從事芯片產業的人一定要充滿信心,這個機會是有的,但是道路是艱辛的。”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884瀏覽量
101290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549瀏覽量
232014 -
模擬芯片
+關注
關注
8文章
645瀏覽量
51548
原文標題:研發投入不足、國際環境生變,模擬芯片廠商如何做強做大?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告別復雜的終極指南:如何在樹莓派上安裝 Manjaro:2024

無人機可靠性保障:高低溫濕熱試驗箱如何破解復雜環境測試難題

如何在惡劣環境下選擇和應用雷達傳感器

芯片設計復雜度劇增,紫光芯片云 3.0 助力企業搭建專業設計環境

復雜電磁環境模擬系統設計方案
如何在不同應用場景下構建音頻測試環境

電磁信號模擬系統
電子產品環境模擬試驗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