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一番話再一次引起了半導體產業熱議,他表示,RISC-V能很好地滿足“需求定義軟件、軟件定義硬件”的時代需求,是智能網聯車芯片的理想選擇。
從產業發展格局來看,RISC-V在汽車產業確實有巨大的發展機遇,其開源和模塊化特性如果加以合理引導,能夠更好地順應汽車產業發展大趨勢。不過,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汽車產業自身因素,以及車規級芯片更高的門檻。
RISC-V與智能網聯汽車
在傳統汽車上,汽車芯片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其中,功能芯片MCU主要負責汽車的信息傳遞和數據處理,在車身電子系統、車身動力系統和娛樂系統等相關系統的核心所在。
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提升,汽車需要面對的場景,以及汽車產生的數據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汽車芯片由傳統的三大類變成了最新的五大類,除了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導體、傳感器,還增加了AI芯片和存儲器。
而對于RISC-V而言,其主要的應用方向就是MCU和AI芯片。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基于RISC-V架構的MCU芯片,這些芯片如果想要在汽車領域贏得機會,過車規是第一步,打入產業鏈進入前裝市場則是關鍵的第二步。
當然,對于RISC-V架構而言,在MCU方面不一定是以單一產品形態出現,在異構的大趨勢下,也可以作為芯片內部的軟核或者硬核,提升相關芯片的系統集成度和IO接口豐富度。不過,無論是作為核心還是IP使用,過車規也是必要的一環。
倪光南院士提到了“軟件定義硬件”,其實在汽車行業還有一個說話是:軟件定義汽車。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概念興起,軟件的應用在汽車行業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重要。
軟件定義汽車的本質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A的大升級,從傳統的分布式ECU到域控制器,并逐漸向統計中央集中式處理平臺過渡,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會說未來汽車越來越像一個行駛在路上的計算機。
在電子電氣架構EEA升級的過程中,如上所述,汽車上面的信息處理芯片也在發生改變,從過去的MCU變成了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的AI芯片。
當實現中央集中式架構后,汽車將進入3.0時代,自動駕駛、ADAS、智能座艙以及車聯網等特性都將成為汽車的核心功能,并且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過OTA進行升級。當然汽車3.0并不是終極形態,后面還有汽車4.0,也就是進一步強化車聯網的概念,將軟件放置在云端,進一步提升汽車的算力水平。
而如果想要完成汽車3.0和汽車4.0的蛻變,就需要通過軟件對汽車硬件進行抽象,并進行軟硬件解耦,這就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本質,當然在此過程也需要加入其他的輔助元素,比如中間件、操作系統與虛擬化。
雖然叫中央集中式架構,但并不意味著所用到的汽車AI芯片只有CPU,還有GPU、FPGA、ASIC以及加入了神經網絡單元的N-SOC等,和MCU一樣,這些芯片也不是一定是以單一產品形態上車,在異構計算的概念下,廠商也在尋求各種融合,以提升硬件的靈活性,更好地適應軟件不斷升級的新生態。
因此,除了不斷追求大算力以外,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汽車AI芯片的一個必備的特性就是靈活性,以應對汽車上非結構化數據的爆發性增長。
那么,RISC-V架構便具有很多突出的優勢來應對軟件定義汽車的復雜需求。RISC-V是一種開放架構,采用寬松的BSD(伯克利軟件套件)開源模式,這種開放性允許它可以自由地被用于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制造和銷售基于RISC-V的芯片或軟件。其次,RISC-V指令集非常簡潔,沒有像ARM架構和x86架構一樣的歷史包袱,可擴展性強。此外,RISC-V具有模塊化的優勢,可以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組織,能夠更好地勝任軟件定義硬件的高靈活性要求。
當然還有一點,也就是倪光南院士提到的,我們需要一個ARM機構和x86架構之外的本土架構。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芯片發展重要的終端市場,更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RISC-V上車前路漫漫
不過,RISC-V想要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做出成績,也有很多明顯的難關需要跨越。
首先是車規級的超長時間認證,一般而言,一款芯片一般需要2 年左右時間完成車規級認證,進入車企供應鏈后一般擁有5-10 年的供貨周期,對于RISC-V架構相關企業而言,這一產業特性非常不友好,但又是必要的。
其次是算力要求,目前RISC-V在核心層面正在沖刺高性能運算市場,但尚未形成規模,和ARM架構還是有差距,這也是阻礙RISC-V上車的一個門檻。
第三個是產業鏈協同問題,我們上面提到了軟件定義汽車是需要中間件的,我們看現在有代表性的中間件Autosar,其參與的芯片企業基本是英飛凌、瑞薩、恩智浦、Arm這些,目前這些公司都沒有意愿讓RISC-V上車,瑞薩的RZ/Five RISC-V MPU的使用范圍也不包括汽車領域。而除了中間件,RISC-V上車還需要實現接口標準化,適配操作系統等,還需要相關公司配套軟件和工具。
寫在最后
德勤曾預測,預計到2025年基于RISC-V技術的芯片銷量在汽車領域的可服務市場(SAM)達到29億個。因此,RISC-V上車是有光明的前景的,但德勤也預測,RISC-V近10年內還難以撼動Arm和x86架構的地位。那么,在汽車領域,可能這個周期更長。
當然,我們不能從周期長和難度大就否認倪光南院士的觀點是錯的,這是一個從零構建中國汽車芯片生態的建議,從當前的外部環境來看,遲早是要做的,但合理規劃是必要的。
從產業發展格局來看,RISC-V在汽車產業確實有巨大的發展機遇,其開源和模塊化特性如果加以合理引導,能夠更好地順應汽車產業發展大趨勢。不過,同時我們也要考慮到汽車產業自身因素,以及車規級芯片更高的門檻。
RISC-V與智能網聯汽車
在傳統汽車上,汽車芯片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導體、傳感器。其中,功能芯片MCU主要負責汽車的信息傳遞和數據處理,在車身電子系統、車身動力系統和娛樂系統等相關系統的核心所在。
隨著汽車智能化水平提升,汽車需要面對的場景,以及汽車產生的數據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汽車芯片由傳統的三大類變成了最新的五大類,除了功能芯片MCU、功率半導體、傳感器,還增加了AI芯片和存儲器。
而對于RISC-V而言,其主要的應用方向就是MCU和AI芯片。
目前,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基于RISC-V架構的MCU芯片,這些芯片如果想要在汽車領域贏得機會,過車規是第一步,打入產業鏈進入前裝市場則是關鍵的第二步。
當然,對于RISC-V架構而言,在MCU方面不一定是以單一產品形態出現,在異構的大趨勢下,也可以作為芯片內部的軟核或者硬核,提升相關芯片的系統集成度和IO接口豐富度。不過,無論是作為核心還是IP使用,過車規也是必要的一環。
倪光南院士提到了“軟件定義硬件”,其實在汽車行業還有一個說話是:軟件定義汽車。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概念興起,軟件的應用在汽車行業越來越普遍,也越來越重要。
軟件定義汽車的本質是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A的大升級,從傳統的分布式ECU到域控制器,并逐漸向統計中央集中式處理平臺過渡,這也就是為什么人們會說未來汽車越來越像一個行駛在路上的計算機。
在電子電氣架構EEA升級的過程中,如上所述,汽車上面的信息處理芯片也在發生改變,從過去的MCU變成了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的AI芯片。
當實現中央集中式架構后,汽車將進入3.0時代,自動駕駛、ADAS、智能座艙以及車聯網等特性都將成為汽車的核心功能,并且所有的功能都可以通過OTA進行升級。當然汽車3.0并不是終極形態,后面還有汽車4.0,也就是進一步強化車聯網的概念,將軟件放置在云端,進一步提升汽車的算力水平。
而如果想要完成汽車3.0和汽車4.0的蛻變,就需要通過軟件對汽車硬件進行抽象,并進行軟硬件解耦,這就是軟件定義汽車的核心本質,當然在此過程也需要加入其他的輔助元素,比如中間件、操作系統與虛擬化。
雖然叫中央集中式架構,但并不意味著所用到的汽車AI芯片只有CPU,還有GPU、FPGA、ASIC以及加入了神經網絡單元的N-SOC等,和MCU一樣,這些芯片也不是一定是以單一產品形態上車,在異構計算的概念下,廠商也在尋求各種融合,以提升硬件的靈活性,更好地適應軟件不斷升級的新生態。
因此,除了不斷追求大算力以外,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汽車AI芯片的一個必備的特性就是靈活性,以應對汽車上非結構化數據的爆發性增長。
那么,RISC-V架構便具有很多突出的優勢來應對軟件定義汽車的復雜需求。RISC-V是一種開放架構,采用寬松的BSD(伯克利軟件套件)開源模式,這種開放性允許它可以自由地被用于任何目的、允許任何人設計、制造和銷售基于RISC-V的芯片或軟件。其次,RISC-V指令集非常簡潔,沒有像ARM架構和x86架構一樣的歷史包袱,可擴展性強。此外,RISC-V具有模塊化的優勢,可以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組織,能夠更好地勝任軟件定義硬件的高靈活性要求。
當然還有一點,也就是倪光南院士提到的,我們需要一個ARM機構和x86架構之外的本土架構。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芯片發展重要的終端市場,更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RISC-V上車前路漫漫
不過,RISC-V想要在智能網聯汽車方面做出成績,也有很多明顯的難關需要跨越。
首先是車規級的超長時間認證,一般而言,一款芯片一般需要2 年左右時間完成車規級認證,進入車企供應鏈后一般擁有5-10 年的供貨周期,對于RISC-V架構相關企業而言,這一產業特性非常不友好,但又是必要的。
其次是算力要求,目前RISC-V在核心層面正在沖刺高性能運算市場,但尚未形成規模,和ARM架構還是有差距,這也是阻礙RISC-V上車的一個門檻。
第三個是產業鏈協同問題,我們上面提到了軟件定義汽車是需要中間件的,我們看現在有代表性的中間件Autosar,其參與的芯片企業基本是英飛凌、瑞薩、恩智浦、Arm這些,目前這些公司都沒有意愿讓RISC-V上車,瑞薩的RZ/Five RISC-V MPU的使用范圍也不包括汽車領域。而除了中間件,RISC-V上車還需要實現接口標準化,適配操作系統等,還需要相關公司配套軟件和工具。
寫在最后
德勤曾預測,預計到2025年基于RISC-V技術的芯片銷量在汽車領域的可服務市場(SAM)達到29億個。因此,RISC-V上車是有光明的前景的,但德勤也預測,RISC-V近10年內還難以撼動Arm和x86架構的地位。那么,在汽車領域,可能這個周期更長。
當然,我們不能從周期長和難度大就否認倪光南院士的觀點是錯的,這是一個從零構建中國汽車芯片生態的建議,從當前的外部環境來看,遲早是要做的,但合理規劃是必要的。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RISC-V
+關注
關注
46文章
2555瀏覽量
48756 -
智能網聯汽車
+關注
關注
9文章
1157瀏覽量
315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FPGA與RISC-V淺談
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革,物聯網、邊緣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讓RISC-V憑借其開源、精簡以及模塊化的靈活優勢,日益成為業界焦點,也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注入新的活力與挑戰
發表于 04-11 13:53
?349次閱讀

芯來科技亮相RISC-V Day Tokyo 2025
RISC-V Day Tokyo 2025春季會議于日前在東京大學ITO國際研究中心順利舉行。The RISC-V Day Tokyo作為日本最大的RISC-V活動,匯集了眾多優秀的RISC-
關于RISC-V芯片的應用學習總結
,RISC-V的開源特性使得開發者可以針對特定應用進行優化,進一步提高設備性能。
在高性能計算領域,RISC-V芯片也開始展現出其潛力。雖然傳統上高性能計算領域主要由x86和ARM架構
發表于 01-29 08:38
RISC-V MCU技術
的研究團隊弄出來的,目的就是想搞個新的、開放的指令集架構,能跟上現代計算的需要。到了2015年,專門成立了個RISC-V基金會,讓這個架構更標準,也更好地推廣開了。這幾年啊,這個RISC-V的生態系統
發表于 01-19 11:50
《RISC-V能否復制Linux 的成功?》
的產品,Linux成為開源軟件發展的基石。
這種成功是否可以復制到開源硬件上呢?RISC-V這樣的指令集架構(ISA)是否也可以像Linux內核作為開源軟件的基礎一樣,成為開源硬件發展的基石呢?
這個
發表于 11-26 20:20
什么是RISC-V?以及RISC-V和ARM、X86的區別
和性能也會有所不同。常見的ISA包括ARM、x86、MIPS、PowerPC、RISC-V等。ISA的選擇對計算機系統的性能、功耗、軟件兼容性、應用場景等都有很大的影響。
簡單點比喻可以把指令集架構理解為
發表于 11-16 16:14
RISC-V,即將進入應用的爆發期
自己增加指令和自己的功能。RISC-V架構可以用于數據中心、車用、移動設備等任何AI需求產品。
展望RISC-V前景,此前硅谷芯片傳奇Jim Keller曾指出,“RISC-V的潛力是
發表于 10-31 16:06
RISC-V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原因
1、開源優勢:RISC-V是一個開源的指令集架構,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使用、修改和分發它,這為創新和定制化設計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與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合作,于今年4月下
發表于 09-30 14:20
加入全球 RISC-V Advocate 行列,共筑 RISC-V 的未來 !
加入RISC-VAdvocate行列!我們正在尋找來自世界各地的RISC-V愛好者,通過全球推廣和參與,成為支持RISC-V進步的關鍵參與者。作為一名RISC-VAdvocate,您將

RISC-V Summit China 2024 青稞RISC-V+接口PHY,賦能RISC-V高效落地
沁恒在歷屆峰會上分享RISC-V在MCU領域的創新成果,和大家共同見證了本土RISC-V產業的成長。早在第一屆RISC-V中國峰會上,沁恒就公開了青稞RISC-V系列量產芯片的關鍵技術

RISC-V Summit China 2024 | 青稞RISC-V+接口PHY,賦能RISC-V高效落地
01 老朋友伴您走過每一屆峰會
沁恒在歷屆峰會上分享RISC-V在MCU領域的創新成果,和大家共同見證了本土RISC-V產業的成長。早在第一屆RISC-V中國峰會上,沁恒就公開了青稞RISC-
發表于 08-30 17:37
2024 RISC-V 中國峰會:華秋電子助力RISC-V生態!
第四屆RISC-V中國峰會(RISC-V Summit China 2024)于8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盛大召開,成為RISC-V領域的一次重要盛會

2024 RISC-V 中國峰會:華秋電子助力RISC-V生態!
RISC-V開發板評測大賽,也歡迎更多生態合作伙伴加入!查看詳情>>https://bbs.elecfans.com/try.html
(參與RISC-V開發板評測大賽開發板
發表于 08-26 16:46
rIsc-v的缺的是什么?
RISC-V作為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ISA),自其誕生以來就受到廣泛關注和應用,但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以下是RISC-V架構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點:
1. 性能問題
相對于專用ISA的性能差距:盡管
發表于 07-29 17:18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