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如今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許多人對此甚至習以為常,但其實背后卻有著諸多技術的支持。比如在樓道、街邊的感應燈,只要有人經過,就會亮燈,而這項技術背后,離不開傳感器的支持,比如雷達芯片。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雷達芯片市場現狀,電子發燒友網小編專程尋找到了一家做雷達芯片的廠商進行深入采訪,并了解到許多此前雷達芯片領域中并未被大多數人所知曉的內幕。
雷達更好,但為何都選擇紅外?
通常而言,想要實現照明與電氣控制的感應器,目前主要有紅外感應器、雷達感應器、超聲波感應器、圖像感應器與真正存在感應器,而最常用的則是紅外感應器與雷達感應器。
據該廠商人士透露,紅外感應器主要通過熱釋電元件接受人體發出的紅外線變化,從而觸發后續電路的工作。優點是價格便宜,大多數價格只在幾元錢,便宜的甚至可以做到3毛左右。
但缺點在于范圍較短,精度也較低,并且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及溫度的干擾。比如在夏天的大太陽天氣下,紅外感應基本無法工作。
而雷達感應的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應,優點在于可以穿透玻璃以及較薄的墻壁,因此雷達感應器可以裝在設備內部,對設計更加友好。同時溫度對于雷達感應器的靈敏度沒有影響,適合于樓道、衛生間照明。
既然雷達感應有如此多的優點,那么為何如今的市場仍然是以紅外感應為主導。
據透露,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紅外感應已經發展數十年,相對成熟,功耗也更低,一個小的紐扣電池就可以支持數個月,想要完全替代還需要時間;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即便性能更好,但成本上,即便是5.8GHz的雷達芯片價格也普遍在10元左右,與可以做到3毛左右的紅外芯片仍有一定距離。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2015年以前,國內商用雷達芯片市場幾乎一片空白,起步較晚。疊加目前雷達芯片的一些弊端,導致市場容量并不大,據該企業透露,目前整體市場需求量在數千萬顆芯片左右,并且也陸續有多家企業進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如果只看樓道照明、路燈、廁所燈應用場景的話,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而在人才方面,許多公司沒有天線仿真工程師,也沒有算法工程師,這對于雷達芯片的研發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在2015年前,國內幾乎沒有天線仿真工程師,如今的工程師幾乎都是企業自己培養出來的,這也導致國內雷達芯片市場發展緩慢。
雷達芯片的未來
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國內雷達目前免費公開的頻段為5.8GHz、24 GHz、77-79 GHz等,其他頻段暫未免費公開。如果想使用,需要想相關部門進行申請。并且國內目前對于無線頻段的小范圍審核較為寬松,不過一旦嚴苛就會產生一定的麻煩。
對于頻段的選擇,該企業透露,要么是最低頻段,如5.8 GHz,可以將成本做的更低,還能體現出雷達性能優勢,要么就選擇做77 GHz的產品,能夠在性能上做到更好,而中間的24 GHz反而不太建議選擇。
就好比MCU市場中,如今大多數都是8位或選擇32位,選擇做16位MCU的廠商非常少,雷達芯片也是如此。
通常許多廠商都選擇5.8 GHz,而使用77 GHz的較少,這就讓雷達芯片的應用場景變得比較窄,比如居民生活場景中的感應燈,地下停車場的感應燈管、樓道的監控設備等。未來隨著感應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家居、智能酒店等領域也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那為何甚少有人選擇77 GHz,據了解,一開始該企業也準備直接做77 GHz,這種雷達主要應用在自動駕駛技術當中,一輛車可以裝配數個77 GHz的毫米波雷達,這一領域未來或許會有巨大的需求。
但不做的原因一個在于造價較為昂貴,在幾年前,單個模組的價格就在千元以上。還有一個原因則在于,該公司經過市場調研后發現,自動駕駛技術可能在未來10年都很難大規模普及。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即便有機會普及,但與照明不同,如果雷達芯片出現故障,最多導致無法正常照明,但要是因為雷達芯片導致車輛出問題,那后果就會嚴重的多。
這就讓市場中的玩家會更加謹慎的選擇其供應商,也更青睞于全球知名的企業,比如大陸、博世等公司,想要做77 GHz,或許還沒有等到市場的真正到來,公司便已經撐不下去了,這是一個商業的選擇問題。
總而言之,即便是5.8 GHz的雷達芯片,想要用量達到紅外的級別也需要幾年時間,其中的關鍵在于成本與功耗的問題。但對于芯片設計公司而言,如果產品賣不出去掙不到錢,就沒有動力去研發下一代,但如果不做下一代產品的話,就無法將成本及功耗降下來,這也成為當前困擾雷達芯片市場的一個巨大問題。
為了更深入的了解雷達芯片市場現狀,電子發燒友網小編專程尋找到了一家做雷達芯片的廠商進行深入采訪,并了解到許多此前雷達芯片領域中并未被大多數人所知曉的內幕。
雷達更好,但為何都選擇紅外?
通常而言,想要實現照明與電氣控制的感應器,目前主要有紅外感應器、雷達感應器、超聲波感應器、圖像感應器與真正存在感應器,而最常用的則是紅外感應器與雷達感應器。
據該廠商人士透露,紅外感應器主要通過熱釋電元件接受人體發出的紅外線變化,從而觸發后續電路的工作。優點是價格便宜,大多數價格只在幾元錢,便宜的甚至可以做到3毛左右。
但缺點在于范圍較短,精度也較低,并且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及溫度的干擾。比如在夏天的大太陽天氣下,紅外感應基本無法工作。
而雷達感應的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應,優點在于可以穿透玻璃以及較薄的墻壁,因此雷達感應器可以裝在設備內部,對設計更加友好。同時溫度對于雷達感應器的靈敏度沒有影響,適合于樓道、衛生間照明。
既然雷達感應有如此多的優點,那么為何如今的市場仍然是以紅外感應為主導。
據透露,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紅外感應已經發展數十年,相對成熟,功耗也更低,一個小的紐扣電池就可以支持數個月,想要完全替代還需要時間;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成本,即便性能更好,但成本上,即便是5.8GHz的雷達芯片價格也普遍在10元左右,與可以做到3毛左右的紅外芯片仍有一定距離。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2015年以前,國內商用雷達芯片市場幾乎一片空白,起步較晚。疊加目前雷達芯片的一些弊端,導致市場容量并不大,據該企業透露,目前整體市場需求量在數千萬顆芯片左右,并且也陸續有多家企業進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如果只看樓道照明、路燈、廁所燈應用場景的話,生存環境不容樂觀。
而在人才方面,許多公司沒有天線仿真工程師,也沒有算法工程師,這對于雷達芯片的研發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在2015年前,國內幾乎沒有天線仿真工程師,如今的工程師幾乎都是企業自己培養出來的,這也導致國內雷達芯片市場發展緩慢。
雷達芯片的未來
目前了解到的情況是,國內雷達目前免費公開的頻段為5.8GHz、24 GHz、77-79 GHz等,其他頻段暫未免費公開。如果想使用,需要想相關部門進行申請。并且國內目前對于無線頻段的小范圍審核較為寬松,不過一旦嚴苛就會產生一定的麻煩。
對于頻段的選擇,該企業透露,要么是最低頻段,如5.8 GHz,可以將成本做的更低,還能體現出雷達性能優勢,要么就選擇做77 GHz的產品,能夠在性能上做到更好,而中間的24 GHz反而不太建議選擇。
就好比MCU市場中,如今大多數都是8位或選擇32位,選擇做16位MCU的廠商非常少,雷達芯片也是如此。
通常許多廠商都選擇5.8 GHz,而使用77 GHz的較少,這就讓雷達芯片的應用場景變得比較窄,比如居民生活場景中的感應燈,地下停車場的感應燈管、樓道的監控設備等。未來隨著感應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家居、智能酒店等領域也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那為何甚少有人選擇77 GHz,據了解,一開始該企業也準備直接做77 GHz,這種雷達主要應用在自動駕駛技術當中,一輛車可以裝配數個77 GHz的毫米波雷達,這一領域未來或許會有巨大的需求。
但不做的原因一個在于造價較為昂貴,在幾年前,單個模組的價格就在千元以上。還有一個原因則在于,該公司經過市場調研后發現,自動駕駛技術可能在未來10年都很難大規模普及。
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即便有機會普及,但與照明不同,如果雷達芯片出現故障,最多導致無法正常照明,但要是因為雷達芯片導致車輛出問題,那后果就會嚴重的多。
這就讓市場中的玩家會更加謹慎的選擇其供應商,也更青睞于全球知名的企業,比如大陸、博世等公司,想要做77 GHz,或許還沒有等到市場的真正到來,公司便已經撐不下去了,這是一個商業的選擇問題。
總而言之,即便是5.8 GHz的雷達芯片,想要用量達到紅外的級別也需要幾年時間,其中的關鍵在于成本與功耗的問題。但對于芯片設計公司而言,如果產品賣不出去掙不到錢,就沒有動力去研發下一代,但如果不做下一代產品的話,就無法將成本及功耗降下來,這也成為當前困擾雷達芯片市場的一個巨大問題。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63瀏覽量
95681 -
雷達
+關注
關注
50文章
3117瀏覽量
12004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XD08M3232 接近感應單片機 —— 開啟智能感應新紀元
%。開發者無需復雜設計,即可快速實現紅外感應、光電開關等功能,大幅縮短開發周期。
應用場景: 多領域開花結果
智能安防: 周界報警系統誤報率降低70%,精準區分人體與干擾,守護每一寸安全。
工業自動化
發表于 04-07 19:46
紅外感應技術的工作原理
。功耗低、抗干擾、易集成內置收發電路和運算放大器,這種芯片通常用于智能家居、家電、安防等領域,能夠實現對環境的紅外感應和控制。
總結
紅外感應技術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檢測和分析物體發出
發表于 02-17 18:26
紅外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紅外傳感器作為現代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其非接觸式測量、高靈敏度以及廣泛的應用領域,在多個行業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將深入探討紅外傳感器的核心原理、多樣化的分類、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科學的選型技巧,為

CW32模塊使用 人體紅外傳感器
人體紅外感應模塊使用的是熱釋電紅外傳感器,它是利用溫度變化的特征來探測紅外線的輻射,利用雙靈敏元互補的方法抑制溫度變化產生的干擾,提高了傳感器的工作穩定性。產品應用廣泛,例如:保險裝置

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應用
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紅外輻射的特性。紅外輻射是電磁波譜中波長介于可見光和微波之間的部分,通常在700納米至1毫米之間。所有物體都會根據其溫度發射
AJ601PGAP1AA1AMA/E雷達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優缺點對比
雷達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各有其獨特的優缺點。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根據具體需求和場景來選擇適合的傳感器類型。例如,在需要高精度測量和抗干擾能力強的場景中,
物聯網系統中常見的非接觸人體感應方案_紅外傳感器詳解
物聯網系統中為什么要使用 紅外傳感器 物聯網系統中使用紅外傳感器的原因主要基于紅外傳感器的獨特優勢及其在多個應用場景中的實用性。以下是詳細的分析: 紅外傳感器的獨特優勢 非接觸式測量:

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有什么區別
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是兩種常用的非接觸式傳感器,它們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技術、安全監控、環境監測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這兩種傳感器各有特點,適用于不同的場景和需求。
人體紅外傳感器輸出信號有哪些
人體紅外傳感器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安防、監控、智能家居等領域的傳感器,其主要功能是檢測人體的存在和運動。本文將介紹人體紅外傳感器的輸出信號及其應用。 人體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數據屬于什么量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數據主要屬于 開關量 。下面將從幾個方面介紹。 一、人體紅外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人體紅外傳感器是一種利用紅外線感應原理來檢測人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數據類型及工作原理
人體紅外傳感器是一種利用紅外技術檢測人體活動和位置的傳感器。它廣泛應用于安防、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數據類型 人體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人體紅外傳感器是一種利用人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檢測人體存在的傳感器。它在許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如安全監控、智能照明、自動門禁等。以下是關于人體紅外傳
人體紅外傳感器能穿透玻璃嗎為什么
人體紅外傳感器是一種利用紅外輻射原理來檢測人體存在與否的傳感器。它通過檢測人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實現對人體的檢測。然而,人體紅外傳感器并不能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