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如今已近年關,對于不少上市企業而言也是年終結算的關鍵時刻。盡管暫時無法得知行業全年的運營數據,但大多數企業的前三季度財報已經披露,以此能一探端倪。以新能源車為例,今年市場同樣非常景氣,銷量與滲透率都不斷創新高,但對于國內整車廠而言,如此利好的市場卻依然交出了一份虧損的成績單。
我們可以一個個來看,小鵬汽車今年第三季度總營收達到57.2億元,同比增長187.4%,但凈虧損達到了15.95億元,同比擴大38.8%。理想汽車稍好一些,第三季度收入總額為77.8億元,同比增長209.7%,凈虧損達到215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1.07億元降幅達79.9%。蔚來汽車營收最大,三季度總營收為98.1億元,同比增長116.6%,虧損達到8.35億人民幣。
可以發現,這三家國內具有代表性的新能源車企在營收上都有了不錯的增長,但卻并沒有賺錢,除了理想以外,小鵬、蔚來的虧損甚至越來越大。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虧損的原因
事實上,三家造車新勢力的毛利率其實并不低,以2020年的數據來看,蔚來汽車毛利率為11.5%,理想汽車達到了16.4%,小鵬汽車則稍遜一籌,僅為4.6%。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諸多新能源車企并不能從中扭虧為盈呢?其中一個答案是國內新能源造車的成本依然偏高。同時,電動車的關鍵部件,如動力電池還面臨著鋰、鈷、鎳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
與此同時,國內的一些造車新勢力在不斷地擴充產品矩陣,如小鵬汽車,希望依靠車海戰術來盡量搶奪市場,但這樣一來會導致研發和營銷費用的雙高。今年小鵬汽車Q2的電話會議上,公司預期在2023年開始每年將至少推出2-3款全新車型。如此多的車型,對于企業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因為新的車型就意味著需要投入更多的營銷管理費用,半年報顯示,蔚來的營銷管理費用為26.95億元,而小鵬、理想汽車的營銷管理費用為17.52億元、13.16億元。
反觀特斯拉,主要是走精品路線,幾乎是數年才推出一款新品,并且盡可能地在每款產品上將規模效應最大化。當大規模量產時,就能夠體現規模效應,讓成本不斷下降。這也是為何特斯拉可以不斷降價,但卻能擴大利潤的關鍵。
電動汽車的成本如今依然很高,據調研機構奧緯咨詢的數據顯示,以轉配成本和零部件成本來估算,電動汽車的制造成本要比燃油車還高出45%。當然,燃油車發展多年,其工藝更為成熟,規模經濟效益也更明顯有很大影響。
但將新能源車降本之路漫漫,同時造車新勢力想要持續在行業中發力,就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研發投入分別為20.56億元與26.6億元,蔚來汽車曾表示2021年公司將大幅提升研發規模,預計投入將達到50億人民幣,不過從前三季度累積財報來看,研發總投入只有27億元。
理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沈亞楠便表示:“從凈利潤的角度看,我們會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處于沒有盈利的狀態。”
那些盈利的車廠
那么國內最強的比亞迪也會陷入到漲營收不漲利潤的境地嗎?從比亞迪今年三季度的財報來看,其凈利潤達到24.43億元,已經遠超國內這些尚未能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們。
不過比亞迪并非是單純的整車廠,而是多元化路線。從比亞迪2021年的半年報顯示,其汽車交通板塊營收占比達到43.08%,這就意味著即便乘用車的銷量不佳,成本高漲,研發經費或者銷售費用提升等問題,都可以由公司的其他板塊來進行補血。
另一方面,比亞迪凈利潤雖然達到了24.43億元,但是同比下降了28.43%,主要是受到公司產品結構變化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因素所影響。
特斯拉則在第三季度春風得意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營收137.6億美元,同比增長57%,實現凈利潤16.18億美元,同比大增389%。再次創下營收與凈利潤歷史新高的同時,也是特斯拉連續第九個季度實現盈利。
從特斯拉的財報中顯示,在銷量持續攀升的同時,特斯拉整車的銷售毛利率已經達到了30%以上,遠超豐田、福特等傳統燃油車巨頭。顯然,特斯拉已經具備了在未來長期且充沛盈利的能力。
可能有人會不懂30%毛利潤是什么概念,國內的理想毛利率為16.4%,而擅長成本控制的日本豐田汽車其2021年一季度毛利率為19.2%,特斯拉的毛利率幾乎為這些車廠的兩倍左右。
另一方面,三季度特斯拉積分收益僅為2.79億美元,即便是扣除了積分收益,特斯拉的單車毛利率也在28.8%,這足以證明特斯拉已經擺脫了對于積分出售的依賴。
特斯拉毛利率如此之高,以及為何能連續盈利的秘密在于使用了磷酸鐵鋰電池以及上海工廠產能的大幅釋放,同時對于費用率的控制也很關鍵。
特斯拉的每款車型都幾乎成為爆款,爆款就意味著具有極強的規模效應,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提升毛利率,同時還能攤薄研發、管理及銷售費用率,進而提升營業利潤率。
而上海工廠產能的大幅提升,也是特斯拉毛利率改善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上海工程在今年第三季度的累積交付量已經占特斯拉全球交付總量的55%。隨著產能爬坡以及零部件本土化率的提升,讓上海工廠的成本也隨之下降。
小結
如今國內許多新能源車廠仍然陷入到漲營收,不漲利潤的怪圈。主要是受到了汽車成本高企,大宗商品漲價的影響。同時規模效應也并未體現,成本還有巨大的降幅空間。而能夠盈利的企業,要么是多元化企業,有其他業務板塊供血,要么是長期耕耘,已經到了收獲期。如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直到2020年才首次實現盈利。而那家對標特斯拉的Rivian,其第三季度營收僅0.01億美元,凈虧損達到12.3億美元。車廠想要盈利,并不是短時間就能實現的。
-
新能源車
+關注
關注
3文章
641瀏覽量
24491 -
蔚來汽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647瀏覽量
20790 -
小鵬汽車
+關注
關注
4文章
567瀏覽量
15264 -
理想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7瀏覽量
36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造車新勢力”行情看好,邊緣計算服務器賦能線下門店


又一造車新勢力折戟:“卡車界特斯拉” Nikola 申請破產
車企快訊:零跑汽車成第二家盈利新勢力 哪吒汽車所持20億股權被凍結
官宣!小米汽車牽手蔚來、小鵬、理想

新勢力的繁榮與沒落,從極越“原地散伙”看行業宿命

蔚來交付量連續7個月超2萬 蔚來11月交付量增長近三成
從小鵬、理想、蔚來布局看自動駕駛發展趨勢

保隆科技鋁外飾件獲得造車新勢力車企定點
天馬微電子助力樂道L60打造智能座艙新體驗
保隆科技供氣單元獲得頭部新勢力車企定點
又一新勢力獲大眾超300億投資
Rivian攜手大眾:電動汽車新勢力獲巨額投資
驍銳單邊安全光柵,守護安全新勢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