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據業內傳聞,美國商務部收緊了審批大權,嚴禁美國公司直接向中國出口28nm相關的設備。同時,沒有獲得美國許可,任何使用與該制程相關的公司也禁止從第三方轉移相關設備進入中國市場。
據臺媒報道,臺積電、聯華電子在大陸擴大28納米制程產能的設備,沒有獲得美國的供應許可。不僅如此,中國臺灣的晶圓制造商若想把在臺的美國設備轉移至大陸工廠,也需要獲得美方的許可。雖然美國方面沒有明令禁止,但申請的結果卻是如此。
如今,全球缺芯、價格上漲的現象出現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主要應用領域,手機、汽車、消費電子等領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芯”問題,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封裝測試等都出現了短缺,人才短缺的現象是一直存在的。目前缺芯已然蔓延至所有產業,帶動了各政府和各產業界對于半導體的投入,“缺芯”現象及其他政治問題使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進入重大調整期。
而“缺芯”現象在中國尤為嚴重,除了產能不足造成的芯片短缺外,還存在華為、中芯國際等多個企業受到美國禁令影響,在先進制程上受到阻礙,造成海思芯片無法制造,中芯國際無法取得阿斯麥的EUV光刻機等關鍵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成為重大戰略,舉國體制下發展半導體已成為共識。
28nm作為成熟制程和先進制程的分界點,是中國短期內實現成熟制程芯片國產替代化要攻克的關鍵節點。如果未來美國明令禁止向中國出口28nm相關的設備,將大大延長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實現完全自主的周期。因此,必須要加快技術自主可控的步伐,在差距小的成熟制程上掌握自己的話語權,使成熟制程芯片實現國產化替代。倪光南院士表示:“一旦我們28nm芯片實現了完全國產化,很多下游應用行業將都可以實現國產芯片的自給與替代。”
28nm以上制程對緩解汽車領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曾表示,當前,我國各類芯片中MCU控制芯片最為緊缺,國內MCU控制芯片企業最為薄弱。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為15%,其中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
如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所言,汽車芯片不像消費類電子要用到7納米、5納米,現在14納米,甚至28多納米,在汽車行業內用起來根本是沒有問題的。因此,對于汽車芯片,國內應該主要解決28nm以上工藝芯片的生產。許海東表示兩三年內就可以趕上。
編輯:jq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806瀏覽量
359697 -
控制芯片
+關注
關注
2文章
542瀏覽量
40001 -
汽車芯片
+關注
關注
10文章
930瀏覽量
43857 -
28nm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3瀏覽量
95058
原文標題:“缺芯”困局再升級,美方停止對我國出口28nm半導體設備
文章出處:【微信號:txshj123,微信公眾號:通信世界】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關稅戰暫緩 美方又欲封殺中國芯片 商務部回應美企圖全球禁用中國芯片
今日看點丨美國商務部將智譜等11家中企列入實體清單;荷蘭4月1日起擴大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
美國拜登政府公布先進半導體出口限制,英偉達和中國商務部回應!
今日看點丨商務部宣布將英特磊等28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消息稱英偉達 GB300 AI 服務器預計今年
美國商務部推動本土芯片制造,公布巨額補助協議!

剛剛,美國將140家中企拉黑!包含7家傳感器芯片企業!(附全名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