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光纖電纜的不斷延伸,光接收機及光分路器的數(shù)量也在增加,因此在網(wǎng)絡設計中,光分路器的分光比與光總功率 ( 或光鏈路總距離 ) 之間關系的優(yōu)化設計,更顯現(xiàn)出它的必要性。借助于 EXCEL 設置的計算表.使光鏈路的計算變得極其簡便,使最優(yōu)化設計變成可能。縮小分光比差距 , 能使輸出的光功率減小、光纜鏈路總距離最長,讓有限的資源發(fā)揮出極限的價值,是技術設計人員值得考慮的問題。
筆者以下列三組數(shù)據(jù) ( 表 1 ~表 3) 來闡明此觀點。計算表 (1 ~ 3 、 5 ~ 9) 是筆者利用 EXCEL 的計算功能,根據(jù)求分光比實際是求每路輸出功率的 mW 數(shù)與輸入功率 mW 數(shù)的比而設置的 ( 詳見《電子報》今年第二期 ) 。
在表 1 ~表 3 中.光纜型號為 1310nm 光纖;光接收機功率為 -2dBm ;預留 0.5dB ;活動鏈接頭損耗: 0.3*3dB( 發(fā)送機端的活動鏈接頭損耗已在測量發(fā)射光功率時扣除,以下同 ) ;二分路附加損耗 0.2dB 。
表 1 、表 2 、表 3 中的每組光纜總距離都是 47.12km ,但隨著每組中甲、乙兩路光纜長度相差的增大,分光比的差也增大 , 所需的光總功率也增大,兩路光纜長度相差從 0km 到 12.88km 到 27.12km ,分光比的差也從 0 到 53.22 到 84.8 ,總功率 (mW) 從 15.97mW 升到 18.87mW 再到 30.14mW ,功率 (mW) 增大數(shù)最多的接近翻倍。光鏈路的這種特性告訴我們:在光鏈路總距離一樣的情況下.縮小分光比差距,即每組中各路的光纜的差距盡可能地減少。可以減少輸出光功率。
換句話說,當每組光功率都一樣時,隨著每組中兩路光纜長度差距的增大,分光比的差距也增大,而每組中光纜的總長則應減少:分光比的差距越大,每組光纜總長的減少量越多;分光比的差距越小,每組中光纜傳輸?shù)目偩嚯x越遠。感興趣的讀者不妨親自驗證一下。
這種特性在三分路、四分路等光分路中及 1550nm 的系統(tǒng)中同樣存在。了解、掌握這種特性,對光接收點不斷增加且都已達一定數(shù)量的今天,對我們進行光纜網(wǎng)絡設計具有特別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著上述思路.我們借助于 EXCEL 設置的計算表,對某縣傳輸?shù)穆酚蛇M行了重新設計,使同一分路器下分光比的差距盡量地縮少,達到既降低輸出總功率,又保證分前端光放大器輸入的電平不低于 +3dBm( 不含預留 0.5dB) 。
重組結果使所需的兩臺光放大器功率每臺可減少 1dB( 約 50mW) ,按目前市場價算兩臺光放大器至少節(jié)約資金近萬元。而這只是 13 個分前端,如是 130 個分前端,更多的光接收點呢 ? 當然,由于受總功率的限制,我們不可能把所有近距離的路由都集中在同一分路器下來達到縮小分光比的差距 , 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分路平均.遠近搭配的設計理念,在設計中盡量縮小同一分路器下分光比的差距,達到減少輸出光功率,至少能使光功率的余量更多,使輸出的光纜鏈路總距離最長。
責任編輯:lq6
-
光接收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10431 -
光纖電纜
+關注
關注
0文章
30瀏覽量
10942 -
光鏈路
+關注
關注
0文章
8瀏覽量
11646 -
光分路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瀏覽量
957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國產(chǎn) vs 進口貼片固態(tài)電容:技術差距縮小,本土化替代加速

OptiBPM應用:光功率耦合器
光耦的電流傳輸比CTR是什么?
深度對比:全國產(chǎn)電腦替代方案VS進口設備,性能差距縮小至15%的真相

硅光第二篇:光功率計

淺析國產(chǎn)晶體管輸出光耦合器

光伏并網(wǎng)后對功率因數(shù)有何影響

探索光耦:電流傳輸比(CTR)——了解光耦的重要參數(sh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