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 本周內,A股半導體領域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中芯國際與阿斯麥續簽批量采購協議,以12億美元采購光刻機。受此消息影響,中芯國際次日早盤股價大幅拉升,亞翔集成、南大光電、上海新陽等概念股也紛紛跟漲。同時,有關手機品牌及互聯網公司“造車”的話題再次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除此之外,本周內半導體及手機產業鏈廠商也紛紛披露了2020年業績快報。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7日,已有36家產業鏈和半導體廠商發布2020年業績快報。在36家企業當中,有33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增加,占比為91.67%;凈利潤增方面,有10家企業凈利潤增幅超過100%。
中芯國際與阿斯麥修訂批量采購協議
本周內,中芯國際接二連三傳出好消息。先是獲得部分美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主要涵蓋成熟工藝用半導體設備等。臺經院研究員劉佩真認為,美國開放部分禁令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緩解8英寸晶圓及12英寸廠成熟制程非常緊張的現況。
摩根士丹利研報指出,美國設備供應商近期已經恢復了對中芯國際的零組件供應和現場服務。在正式獲得美國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后,中芯國際的運營前景將進一步明朗。
接著,中芯國際3月3日披露,公司于2月1日與阿斯麥(ASML)上海簽訂了經修訂和重述的阿斯麥批量采購協議,將采購協議的期限延長一年至2021年12月31日。根據批量采購協議,公司已就購買用于生產晶圓的阿斯麥產品(即光刻機)與阿斯麥集團簽訂購買單,訂單金額12億美元。
中芯國際表示,公司為中國最先進及最大的集成電路制造商。為應對客戶的需要,公司繼續擴大其產能、把握市場商機及增長。批量采購協議及阿斯麥購買單乃于公司正常業務過程中就購置用于生產晶圓的相關機器作出。由于阿斯麥批量采購協議的期限已到期,公司簽訂經修訂和重述的阿斯麥批量采購協議。
不過,有媒體分析稱,中芯國際延長ASML采購合約背后有兩個重要含義:其一是美國出口管制并未因拜登政府上臺而松綁,反而在既有行政部門邏輯之下,對涉及國家安全的半導體相關先進技術領域維持一貫嚴謹步調,其余半導體廠在法規遵循上也更應該謹慎應對;其二是美國制裁中芯因涉及國家安全考量,不會因為其他短期事件影響基本原則。
隨后ASML發布公告澄清,確認相關采購不包含EUV設備,而且僅是過去應該采購的DUV設備購買協議延長一年。ASML發布的公告更驗證業界看法:中芯國際不僅先進制程受阻礙,若僅能取得DUV設備制程且交期還延長,未來一年也將影響成熟制程的擴充,后續營運變化有待觀察。
光大電子分析師表示, 中芯國際此次與阿斯麥續簽批量采購協議,有助于中芯國際晶圓制造產線的順利擴產,一方面利好國內晶圓制造企業的規模擴張,同時在晶圓廠積極擴產的同時也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這也意味著,國產替代大趨勢不變,利好國內半導體制造設備材料廠商。
受此消息影響,3月4日早盤,中芯國際概念大幅拉升,同時,亞翔集成、南大光電、上海新陽等概念股也紛紛跟漲,后續中芯國際產業鏈核心標的有望迎來新的投資機遇。
汽車市場競爭格局或生變
中芯國際獲得部分美設備廠商的供應許可,可快速擴產緩解全球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局面,尤其是因全球晶圓短缺而導致各大廠商減產的汽車行業。
近期,汽車產業備受關注的消息,除了芯片短缺導致多家車企出現減產之外,就是有關手機品牌及互聯網公司“造車”的話題。
前不久,包括華為、小米兩大品牌都出現了造車的傳言,而以三星、OPPO、vivo為代表的一方陣營,則是從自動駕駛、車聯網等領域展開布局。
以阿里和百度為首的兩大互聯網巨頭,也分別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官宣。去年11月,阿里巴巴與上汽集團簽約,推出“智己汽車”;今年1月初,百度也官宣與吉利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以整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有廠商表示:“隨著電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整個汽車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可以說汽車產業正面臨著一場新的革命,傳統的格局或許會被打破。”
與傳統的車廠相比,不論是手機品牌還是互聯網公司的理念都有著很大差異。最明顯的不同就在于,這兩種類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都習慣于快速、高效的模式。
上述廠商對集微網表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傳統車廠整體策略都是比較謹慎的,在產品創新和開發方面,新玩家或許會有比較多大的動作。這對于目前一些尚未普及的新技術來說是有利的,從事相關產品開發的企業很顯然也是樂見其成的。”
面對這些闖入市場的競爭者們,傳統車廠也不得不采取措施。
業內人士向集微網指出,近期,有一些傳統車廠開始以自建或者合資建立的方式成立子公司,用于單個零件或是某項新技術的研發,比如“毫末智行”。這樣的模式相當于獨立出一個做預研的團隊,既不會受到原有業務的牽制,也不會影響到母公司的整體策略。
“不過也可能是等新勢力們都玩的差不多了,實力雄厚的傳統車廠直接收割。”該業內人士補充道。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僅是終端市場接二連三的出現變動,這一現象也反映到了供應鏈上,從代工到組件廠商都進一步深入了在汽車市場的布局。
36家半導體及產業鏈廠商去年業績一覽
在政策扶持、國產替代及下游需求回暖等驅動下,半導體和手機產業鏈企業在諸多因素助推下,2020年業績普遍向好。
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止3月7日,A股已有36家產業鏈和半導體廠商發布2020年業績快報。在36家企業當中,有33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增加,占比為91.67%;凈利潤增方面,10家企業凈利潤增幅超過100%,占比達到27.78%。
從營收金額來看,36家企業2020年營收達到2242億元,其中,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4家企業,分別為海康威視(634.27億元)、歐菲光(484.04億元)、大華股份(264.67億元)、大族激光(120.32億元)。
從營收金額來看,0-1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12家,占比33.33%;10-50億元的企業有15家,占比為41.67%;50-100億元的企業有5家,占比為13.89%;10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4家,占比為11.11%。
在營收增幅方面,僅有睿創微納的營收實現翻倍增長,其增幅達到128%;緊隨其后的分別為是高德紅外、思瑞浦、卓勝微、森霸傳感、芯源微,其營收增幅分別為99.68%、86.61%、84.62%、68.71%、54.30%。另外,聚飛光電、歐菲光、航天彩虹營收增速出現下滑。
從凈利潤金額來看,36家企業2020年凈利潤合計達到303億元,其中,海康威視凈利潤高達134.02億元,占總凈利潤的比例為44.23%。另外,大華股份、卓勝微、橫店東磁的凈利潤也超過10億元。
在凈利潤增幅方面,長盈精密的凈利潤達到6.02億元,增長幅度為617.82%,為36家企業中最高。同時凈利潤增幅超過100%的企業還有高德紅外、睿創微納、贛鋒鋰業、中微公司、思瑞浦、華潤微、北斗星通、卓勝微、芯海科技,其凈利潤增幅分別為353.60%、190.28%、175.15%、161.02%、160.11%、139.66%、122.21%、112.69%、108.20%。
而在36家企業當中,福光股份、晶豐明源、聚飛光電三家企業凈利潤增速出現一定的下滑。關于凈利潤出現下滑,晶豐明源稱,公司推出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產生股份支付費用9,273.93萬元,導致本年度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而福光股份稱主要是受到安防鏡頭行業競爭態勢加劇以及公司銷售產品結構調整、固定折舊攤銷增加等內部因素影響。
責任編輯:lq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3瀏覽量
66028 -
光刻機
+關注
關注
31文章
1163瀏覽量
48023 -
汽車市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99瀏覽量
12886
原文標題:一周概念股:中芯國際與阿斯麥修訂采購協議,近三成產業鏈廠商去年凈利潤翻倍增長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軟通動力中標阿特斯集團司庫系統建設項目
關稅的影響:蘋果成特朗普關稅最大受害者之一 阿斯麥:對美出口光刻機或面臨關稅
阿斯麥(ASML)第一季度凈銷售額77.4億歐元 毛利率54.0%
阿特斯光伏測試中心榮獲DEKRA德凱目擊實驗室資質
神州數碼回應DeepSeek概念股傳聞
阿斯麥股價飆升11%,Q4訂單遠超預期
光刻機巨頭拋出重磅信號 阿斯麥(ASML)股價大幅上漲
中微愛芯亮相深圳國際電子元器件及物料采購展
光刻機巨頭阿斯麥業績爆雷 ASML股價暴跌16.26%創最大的單日跌幅
展會回顧 | 阿丘科技亮相斯圖加特國際機器視覺展,并發表主題演講

阿丘科技將亮相斯圖加特國際機器視覺展,攜前沿技術啟航國際市場

算力概念股寒武紀20cm漲停市值重回千億
光刻巨人去世 阿斯麥(ASML)光刻機巨頭聯合創始人去世
阿斯麥(ASML)與比利時微電子(IMEC)聯合打造的High-NA EUV光刻實驗室正式啟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