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架構設計
過程ID:SYS.3
過程名稱:系統架構設計
過程目的:系統架構設計過程目的,是建立系統架構設計,并確定將哪些系統需求分配給系統的哪些要素,以及根據已定義的準則評估系統架構設計。
過程結果:為了成功地執行了這一過程:
1)系統架構設計的定義是識別系統的組成部分;
2)系統需求被分配到系統的要素中;
3)定義了各系統要素的接口;
4)定義了系統要素的動態行為;
5)在系統需求和系統架構設計之間建立一致性和雙向可追溯性;及
6)對系統架構設計達成一致,并與所有受影響的各方進行溝通。
最佳實踐:SYS.3.BP1:進行系統架構設計。開發并記錄系統架構設計,該設計指定了系統的要素系統的功能和非功能系統需求。
[outcome1]
注1:系統架構設計的開發通常包括跨適當的層次級別分解成要素。
SYS.3.BP2:分配系統需求。將系統需求分配給系統架構設計的要素。[outcome2]
SYS.3.BP3:定義系統要素的接口。識別、開發和記錄每個系統要素的接口。[outcome3]
SYS.3.描述動態行為。評估和記錄系統要素之間交互的動態行為。[outcome4]
注2:動態行為由工作模式(如啟動、關機、正常模式、校準、診斷等)決定。
SYS.3.BP5:評估備選的系統架構。為架構定義評估標準。根據定義的標準評估備選的系統架構。記錄所選系統架構的基本原理。[outcome1]
注釋3:評估標準可能包括質量特征(模塊化、可維護性、可擴展性、可伸縮性、可靠性、安全實現和可用性)和購買-復用分析的結果。
SYS.3.BP6:建立雙向追溯性。在系統需求和系統架構設計要素之間建立雙向可追溯性。[outcome5]
注4:雙向可追溯性包括系統需求到系統架構設計要素的分配。
注5:雙向可追溯性支持覆蓋、一致性和影響分析。
SYS.3.BP7:確保一致性。確保系統需求和系統架構設計之間的一致性。[outcome1,2,5,6]
注6:一致性由雙向可追溯性支持,并可通過評審記錄證明。
注7:系統需求通常包括系統架構需求。指BP5。
SYS.3.BP8:溝通商定的系統架構設計。將同意的系統架構設計和更新傳達給所有相關方。[outcome6]
輸出工作產品:04-06系統架構設計[outcome1,2,3,4,5]
13-04溝通記錄[outcome6]
13 - 19評審記錄[outcome5]
13-22可追溯性記錄[outcome5]
17-08接口需求規范[outcome3]
原文標題:SYS.3 系統架構設計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硬件設計】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系統架構
+關注
關注
1文章
71瀏覽量
23771
原文標題:SYS.3 系統架構設計
文章出處:【微信號:QCDZYJ,微信公眾號:汽車電子工程知識體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設備遠程監控與預測性維護系統架構設計及應用實踐

《AI Agent 應用與項目實戰》閱讀心得3——RAG架構與部署本地知識庫
芯片架構設計的關鍵要素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53】鴻蒙操作系統設計原理與架構
GPU服務器AI網絡架構設計

深入理解 Llama 3 的架構設計
邊緣計算架構設計最佳實踐
將DSP/BIOS 5應用程序遷移到SYS/BIOS 6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