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晶圓大廠環球晶(TW:6488)發布公告,宣布與德國晶圓企業世創(Siltronic AG)在12月10日簽訂的商業合并協議已經獲得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的核準。
根據該協議,環球晶將以每股125歐元的價格,先從原股東德國瓦克化學(Wacker Chemie)手中受讓世創30.8%的股份,然后向其他股東開啟公開收購,最終計劃拿到世創最少65%、最多100%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此次收購金額預計將耗資37.5億歐元,成為中國臺灣半導體行業最大的跨國并購案。
在此次收購之前,環球晶是全球第三大晶圓制造企業,市場份額為15.2%(按照截止到2020年9月的過去一年營收來計算);世創則以11.5%位居第四。兩家公司合并之后市場份額將達到26.7%。由此,新環球晶將超越日本勝高(SUMCO)成為全球老二,直逼行業老大日本信越 (Shin-Etsu)。
要知道,晶圓可是芯片產業的上游。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芯片是用沙子做出來的,其實這只是個比例。首先,要找到純度較高的硅礦,用強力電爐等方法進行提純,做出多晶硅。高純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摻入硅晶體晶種,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圓柱形的單晶硅。
單晶硅的硅晶棒在經過研磨、拋光、切片后,就做成了晶圓。環球晶等制造企業,主要就是負責這個環節。
晶圓做出來之后,就可以交給臺積電、英特爾、中芯國際等芯片制造企業,他們會根據芯片設計企業的要求,加工成需要的各種芯片了。
從老冀上面的描述,大家就可以知道晶圓制造的重要性:沒有晶圓制造,芯片制造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
那么,這次世紀大收購之后,全球晶圓制造將會呈現怎樣的格局呢?
日本廠商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老大信越和老三勝高加起來的市場份額是51.3%,天下二居其一。
中國臺灣廠商異軍崛起,占到26.7%的全球市場份額,天下四居其一有余。
韓國廠商仍然具備一定的競爭力,其中SK Siltron拿到了11.5%的市場份額。
失去了德國世創之后,歐洲在晶圓制造業已經不太行了,法國Soitec還剩下5.5%的市場份額。
在晶圓制造這個領域,美國沒有任何存在感,也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制造企業。
咱們中國大陸呢?也不是很樂觀。今年4月在科創板上市的上海硅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滬硅產業”,股票代碼688126)是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晶圓制造企業,目前的全球市場份額只有2.18%。
據中國臺灣《天下》雜志引述一位不具名的業界高層的消息,在德國世創出售意向傳出的時候,中國大陸企業的態度也很積極,曾經兩度出價。不過,在號稱業界“并購女王”、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連續幾個月的軟磨硬泡之下,德國世創CEO普洛霍(Christoph Von Plotho)最終還是決定委身環球晶。
除了錢給夠了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兩位老大長期的惺惺相惜。徐秀蘭在晶圓制造業一口氣工作了20多年,經常在臺積電、英特爾等客戶的供應鏈年會上遇到普洛霍,他們所在的公司也都拿到過客戶的最佳供應商大獎。因此,他們之前每次在年會上見面的時候,都會互相握手,順便夸一夸對方的業績表現。
失去了世創這塊“肥肉”之后,中國大陸晶圓制造業要想快速成長,恐怕只能打韓國SK Siltron和法國Soitec的主意了。只是,鑒于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了超級景氣周期,這兩家公司還未必愿意出售呢。
在半導體的全產業鏈中,咱們中國大陸要補的課實在太多了,尤其是在制造領域。除了晶圓制造之外,咱們在芯片制造上實力也偏弱。好在ZF已經看到了這些瓶頸,并且采取了各種針對性的措施,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夠補齊這些短板。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089瀏覽量
435283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499瀏覽量
231600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5104瀏覽量
1290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芯片制造的畫布:晶圓的奧秘與使命
晶圓的環吸方案相比其他吸附方案,對于測量晶圓 BOW/WARP 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