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消彼長,這四個字正是眼下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真實寫照。
疫情沖擊下,智能手機需求量明顯下滑,即便到了行業的傳統旺季,整個市場的增長動力也顯得十分疲弱。與之相反,可穿戴設備領域在TWS耳機的帶動下呈現出十分積極的漲勢,除此之外,包括智能手表、手環這類腕式設備的需求量也持續拉升。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這一領域已經有新興的趨勢,但就集微網從產業鏈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涉足相關產品的生產的企業并不算多。甚至有不少一線廠商對集微網表示,短時間內不會考慮這類項目。
項目普遍量少、競爭大
隨著大眾對于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可監測脈搏、心率等指標的腕式設備逐漸在一眾終端產品中殺出重圍。然而,看似繁花似錦的產業環境中其實已經環繞著激烈競爭的氣氛。
眾所周知,健康監測其實是腕式設備十分基礎的功能,在過去幾年出現過的終端產品中,似乎已經是標配。不過隨著市面上產品百花齊放,這項功能摻雜的水分也越來越大,對于不少小品牌生產的設備而言,更確切應該說只是一項“偽標配”。
一家從事智能手表組裝的廠商告訴集微網:“關注和重視‘大健康’這一的概念的用戶數量變多,所以相關產品的需求的確有所增長,同時終端品牌和廠商的數量也成正比增長,導致市面上出現非常多同類產品。這些產品的水平和性能表現良莠不齊,甚至一些連基礎的脈搏、心率都測不準。”
歸結助長這些產品銷量的原因,還是低廉的價格和一些用戶的從眾心理。
“即便產品性能不行,也并不影響這些廠商不斷生產和售賣產品。與一些大品牌相比,這些產品最突出的優勢就是價格足夠便宜,就好比白牌手機,價格就是最強的武器。這些產品每一款的量都不會太多,產品型號卻很多,在性能上幾乎沒有變化的前提下,不斷更新型號推向市場。不但能低成本打造產品,總體的銷量也相當不錯。”上述廠商繼續對集微網說到。
另一方面,誠然眼下是有更多的用戶開始注重健康管理,但實際上,這批用戶對這一概念的重視程度卻也是深淺不一。有部分用戶愿意花數千元購買一線品牌的產品,卻也有部分用戶只是抱著“能用就行”的心態選擇低價產品。
針對腕式設備市場現狀,有一線零部件廠商坦言:“雖然市場上有需求,但真正需求量大的產品都集中在兩三個品牌。絕大多數的產品是走平價路線,因為產品難度不大所以競爭很激烈,價格也越殺越低,做這樣的產品對我們而言意義不大。”
資源/紅利過于集中
誠如上文所言,當前在腕式設備終端市場正呈現出需求高度集中化的局面,可以想見,產品銷量長期領跑的蘋果、華為、小米三家品牌供應鏈相應的也能夠享受到業內最好的資源和訂單紅利。
值得關注的是,訂單和供應鏈資源高度集中化并不僅僅存在于一線品牌,與之并存的是,一些中小品牌甚至山寨產品也同樣建立起集中的、屬于他們的供應鏈生態。
有行業人士對集微網介紹到,自其開始接觸腕式設備市場,走訪的供應商、終端客戶,有很大一部分都聚集在珠三角地區。雖然可穿戴設備領域整體還是呈現初興的態勢,但在這些地區已經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供應體系。
行業人士表示:“現在生產一塊智能手表其實很簡單,因為整個供應體系十分成熟,從上游的感應芯片設計到后期的組裝貼牌,只需要在珠三角就能夠找齊所有廠商來完成這一整套采購、生產流程。這批供應商的對應的就是一些中小品牌或白牌產品,讓整個流程幾乎已經走到標準化。”
據其稱,現階段腕式設備功能和應用場景的開發主力只有大品牌,而中小品牌智能手表方案其實在芯片設計端就已經完成絕大部分的功能,后端只需要簡單調試即可。“對大部分企業而言,直接購買一套成熟方案的成本遠比自己投入資金、人力設計開發要低許多,并且能夠更快速的進入這個行業,在價格還沒殺到無利可圖之際,先分一杯羹。”上述行業人士談到。
大健康、醫療電子這類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概念興起,無疑可穿戴設備市場最強的驅動力,然而現階段的產品卻并沒能更深的體現這一概念,應用場景的缺乏是可穿戴設備領域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顯然,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就是加大研發投入,如果企業只是隨波逐流,最終也只能享有短暫的“花期”。
責任編輯:YYX
-
智能手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3331瀏覽量
117338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4瀏覽量
168617
原文標題:需求持續增長 手表/手環業務卻被大批企業“拒之門外”?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eb0fee55925b,微信公眾號:半導體投資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芯原戴偉進:可穿戴設備是通往AI的入口
固態鋰微型電池助力可穿戴設備電源方案突破

TRIZ理論解鎖可穿戴設備新體驗!

Meta拓展可穿戴設備領域,計劃推出Oakley智能眼鏡
2025年可穿戴設備市場預測樂觀
2024年下半年28起融資!可穿戴設備產業逆勢成長,AI、UWB技術落地加速



可穿戴設備論壇順利召開!看可穿戴設備如何撬動萬億市場

可穿戴設備多個環節完成融資,XR芯片、顯示技術潛力待挖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