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將來,我們可能不用通過讀書或看視頻來學習新技能,而是讓可穿戴設備控制我們的肌肉教我們做。來自芝加哥大學人機集成實驗室的負責人Pedro Lopes博士“致力于將人與計算機集成在一起,縮小人與機器之間的鴻溝。” PedroLopes 團隊正研究的可穿戴EMS設備,它能縮小人類和機器人的距離,形成一種新型的學習形式。
這種可穿戴的EMS設備,看起來像一個袖子,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發送電脈沖,以使用戶的肌肉非自愿地運動以執行身體任務。
Lopes博士提到:“可以考慮訓練人們操作他們不熟悉的工具,或者加快用戶的反應時間,以訓練他們有更好的反應能力。如果可穿戴設備能夠移動我們的肌肉,我們就開啟了一種非常不同的學習身體技能的方式。將來,我們可能不是通過閱讀一本有關該書的技巧或觀看有關視頻來學習技能,而是可能通過配備可穿戴設備控制我們的肌肉來學習該技能。”
這種可穿戴的EMS設備基于EMS技術。EMS,全稱ElectricMuscle Stimulation,即肌肉電刺激技術。人體一般的運動模式是由大腦發出指令,神經沖動沿著神經纖維跑到神經末梢的肌肉,從而引發肌肉的動作。EMS則是依靠外部器件產生的電流,以此來代替神經信號。當外部設備連接到你的肌肉上,“呲——”,電流流進肌肉群里,肌肉便會像收到指令一樣動起來。
這項技術曾被應用醫療康復上,幫助那些脊髓損傷或者行動不便的患者重新行動,現在這項技術也被應用在健身領域中,據說李小龍曾利用過電擊刺激來保持肌肉的強壯。
雖然這種肌肉電刺激聽起來動靜很大,但實際上是無痛的。
“在未來,通過加快用戶的肌肉刺激速度,他們可能會產生超人的反射,并且反應速度甚至可以快到可以拍攝飛行棒球的照片。如今你購買的可穿戴設備基本上都是功能有所減弱的智能手機。只是屏幕變小了。但是如果我們進一步想象,可穿戴設備不再是簡單的讀取人體信號,而是開始可以將信號返回到人體內呢?”PedroLopes博士說。
目前,在團隊的試驗下,可穿戴的EMS設備已經能夠順暢地做出很多動作了。
1、推動用戶執行手勢,例如擠壓,轉動,擊退,掉落,搖動和舉起。通過組合這些動作來實現復雜的動作。
例如,在受控實驗室實驗中,Lopes使用他的設備協助參與者操作噴霧罐(例如,記住在使用前要搖晃)并打開門把手。
2、教人表演長號。在長號上貼有一個RFID標簽(射頻識別),所佩戴的設備中的天線一檢測到物體,物體就會啟動。基本上,人在抓住長號時就長號程序就被下載下來了,然后開始演奏正確的音符。
3、雖然處于早期階段,但是已經可以進行微調的肌肉控制。
例如,參與者都戴著該設備執行,諸如去鱷梨皮,收集螺絲和使用電磁清掃器的動作等。
Lopes博士覺得這項技術很樂觀,“這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比看視頻或看標簽更有體現性,是學習任何實際操作一種有趣的方式。它不是一個人學習使用微軟Word的界面,更多的是在工廠環境、木工、音樂制作等任何物理技能上。”他說,“影響將是巨大的。”
(名為DuoSkin的智能紋身,來自MIT,skin界面由金色金屬葉制成,skin上顯示信息和存儲信息,表達個人風格。)
誠然,使用可穿戴設備跟蹤日常活動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從健身追蹤器和智能手表到聽覺設備,智能服裝甚至現在的智能眼鏡,2019年大約每月有6,000萬美國人至少會使用一次可穿戴設備。根據CCS Insight的預測,到2022年,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價值預計將達到270億美元,這一年的銷售量將達到2.33億臺,高于2018年的1.17億臺。現在,當這種可穿戴 EMS 設備能夠和我們身體的‘輸入’和‘輸出’融為一體,人機結合也變得更實際一些了。
編輯:hfy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18瀏覽量
212735 -
可穿戴設備
+關注
關注
55文章
3844瀏覽量
1686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