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數據中心支持更多的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ML)工作負載,因此需要云規模的基礎架構,以提供更多的存儲帶寬和每個機架更高的存儲密度。因此,趨勢是采用較小尺寸的PCIe Gen 4功能NVM Express(NVMe)固態驅動器(SSD),例如M.2以及較新的SNIA Enterprise和Data Center SSD尺寸因子(EDSFF)E1.S尺寸因子。 。這些固態硬盤要求控制器具有優化的占用空間和功耗,同時將NAND閃存驅動至最大潛力,并保持豐富的功能集和企業級NVMe SSD所需的可靠性。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納斯達克股票代碼:MCHP)今天宣布其Flashtec系列的最新成員 Flashtec NVMe 3108 PCIe Gen 4企業NVMe SSD控制器。8通道Flashtec NVMe 3108是16通道Flashtec NVMe 3016的補充,并提供了一整套PCIe Gen 4 NVMe SSD解決方案,可滿足一組全面的數據中心存儲要求。
Microchip的新Flashtec NVMe 3108 PCIe Gen 4 NVMe SSD控制器可提供各種緊湊型SSD外形尺寸,并具有業界領先的安全功能,并具有高效能,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指標。Flashtec NVMe 3108擁有每秒超過一百萬的IO(IOPS),可處理隨機工作負載,并擁有每秒超過6 GB的連續帶寬。該解決方案提供了具有高可靠性和關鍵安全功能的端到端企業級數據完整性,其中包括使用硬件信任根進行的安全啟動,以確保數據中心操作員可以提供最高級別的可用數據安全性。
“ PCIe Gen 4存儲生態系統有望為全球范圍內的數據中心運營商迅速采用,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我們推出了新的Flashtec NVMe 3108,以在該領域實現新產品,” Andrew Dieckmann表示Microchip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業務部門。“ Flashtec NVMe 3108以低功耗的緊湊型封裝提供企業性能和企業可靠性,從而使基于Flashtec的SSD解決方案能夠針對具有引人注目的功率和性能屬性的更低容量點和更小尺寸進行優化。”
Flashtec NVMe 3108的靈活性在于其可編程的多核Arm子系統。結合大量硬件加速引擎,用戶可以在維護應用程序的同時針對各種應用優化自己的SSD解決方案,包括支持單根IO虛擬化(SR-IOV)的SSD,分區命名空間SSD,鍵值SSD和開放通道SSD。有針對性的效果。此外,Flashtec NVMe 3108支持雙端口操作模式,為外部存儲系統應用程序提供高可用性解決方案。
“隨著Memblaze期待PCIe Gen 4基礎架構,我們將繼續把重點放在性能,能效和可靠性上,因為我們將PBlaze系列發展到整個產品組合中的新的更高層數的NAND,”產品與研發高級副總裁Taile Zhang說道。 ,Memblaze Technologies。“ Microchip的創新Flashtec NVMe 3108 NVMe SSD控制器由于具有高性能NVMe 3016 NVMe SSD控制器的固件可移植性,因此能夠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并為成本和功耗敏感的主流應用提供了高性能,可靠,安全和靈活的解決方案。”
Flashtec NVMe 3108是Microchip針對PCIe Gen 4的完整的端到端存儲基礎架構和端點解決方案套件的一部分,其中包括Flashtec NVMe 3016 16通道NVMe SSD控制器,Switchtec PCIe Gen 4交換機系列和光纖解決方案以及SmartRAID和SmartHBA PCIe Gen 4三模式存儲解決方案。
除存儲外,Microchip還為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構建商提供了完整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存儲器,定時和同步系統,獨立安全啟動,安全固件和身份驗證,無線產品,支持配置和監控數據中心設備的觸摸顯示屏以及預測性風扇控件。
-
microchip
+關注
關注
52文章
1542瀏覽量
118708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113瀏覽量
73143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87瀏覽量
1339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NVMe固態和SSD哪個好?一文解析存儲技術差異
NVMe控制器IP設計之接口轉換
NVME控制器設計1
美光科技推出4600 PCIe 5.0 NVMe SSD
ALINX NVME SPCle IP 特性詳解

一文詳解 ALINX NVMe IP 特性

憶恒創源發布全國產PCIe 5.0 NVMe SSD新品
憶恒創源發布國產PCIe 5.0企業級NVMe SSD PBlaze7 7A40系列
Microchip推出高性能第五代PCIe?固態硬盤控制器系列
Xilinx NVMe AXI4主機控制器,AXI4接口高性能版本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