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開幕,同期舉辦的“中國電信-LWDM技術專題會議”上,中國電信研究院工程師劉昊表示,5G CRAN部署模式下,BBU堆疊至中心機房,與基站之間需要長達10-15公里的光纜連接。
同時由于光纜資源稀缺,CRAN場景下需要采用WDM技術。也正是由于CRAN增加了光纖、尾纖以及引入了合分波器,導致5G前傳段潛在故障點增多,運維難度增大。據劉昊介紹,5G前傳現網故障主要來自于光模塊故障、合分波器故障、臟污、光纖損耗、連接錯誤、主干光纖反射等方面。
在排障過程中,4G DRAN場景采用光纖直連的方式,BBU與RRU集中在一起,無線負責維護,直連鏈路排查簡單,無需來回跑站,故障從發生到處理完成歷時2.3h。而在5G CRAN場景部署WDM,傳輸無監控手段,與無線在故障定界上難以區分,同時AAU與DU/CU之間故障點數量多,排查工作量大,故障發生到完成處理歷時5.8h。綜合來看,CRAN比DRAN
步驟增加1倍+,平均故障恢復時長增加2.5倍。
劉昊表示,引入LWDM半有源方案,能夠提升前傳傳輸維護能力,實現業務可用度提升。首先是帶調頂功能的LWDM光模塊,通過對光模塊信息的實時監控,可以準確定界故障歸屬傳輸領域還是無線領域,傳輸領域的故障可以準確定位到故障點在線路還是支路、局端還是遠端、光纖還是光模塊等。同時半有源LWDM引入帶保護機制,線路光纖的故障恢復時長小于50ms,可進一步大幅度提升業務可用度。此外,引入ODTR,能夠準確定位到線路故障點具體的光交位置,大幅降低單故障處理時長
根據現場演示,LWDM前傳半有源方案能夠解決諸多運維問題,包括定位光纖的故障等。此外,LWDM調頂方案能夠實時監控光模塊的性能和告警,同時LWDM調頂前后性能對比,光眼圖合OAM靈敏度無明顯變化。
針對半有源前傳方案維護界面,劉昊建議,AAU側:LWDM光模塊+支路尾纖由無線部門維護;DU/CU側:LWDM光模塊+支路尾纖由無線部門維護;AAU側合分波器+DU/CU側有緣設備+線路光纖由傳輸部門維護。
最后,面向LWDM半有源未來的發展,劉昊表示,一是智運維,基于AI大數據分析,自動識別網絡故障,對潛在故障進行風險預判;二是云管控,基于SDN的控制平面與轉發平面分離,光模塊與設備解耦,構建傳輸綜合云管系統;三是降成本,探討如何通過有效方法降低現有LWDM半有源方案成本。
責任編輯:pj
-
光纖
+關注
關注
20文章
4146瀏覽量
75185 -
中國電信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477瀏覽量
63864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09瀏覽量
5735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依圖科技中標中國電信服務器集采項目
通信市場新突破,維諦技術(Vertiv)獲評中國電信集團級戰略供應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