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海通證券關于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翱捷科技)上市輔導備案情況報告公示。
一、翱捷科技上市輔導備案情況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及上海證監局的相關規定,海通證券作為具有保薦機構資格的證券公司,與擬上市公司翱捷科技已簽訂《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協議》,擔任翱捷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輔導機構。
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4月,法定代表人為戴保家。報告介紹稱,該公司是國內領先的、產品線覆蓋網絡通信制式最全面的芯片設計企業之一,主營業務是智能無線通信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可按照客戶需求提供涵蓋多制式、高性價比、性能穩定的各種無線通信綜合解決方案。公司創立至今已逐步完善多層次的無線通信芯片產品線規劃,支持多種無線通信網絡制式,并積累了大量基礎技術、底層算法和自研IP。
據官網資料,2017年5月,翱捷科技完成了對Marvell(美滿電子科技)MBU(移動通信部門)的收購。通過這次收購,翱捷科技獲得了Marvell基帶IP、Thin-modem產品線以及成熟的基帶研發團隊,還接收了Marvell現有基帶客戶。經過數幾年研發以及對Marvell移動通信部門的整合,翱捷科技已具備移動智能終端芯片和物聯網芯片的研發和產業化能力。
二、推出Cat.1芯片挖掘新機遇
近期,翱捷科技推出ASR 3601和ASR 1601芯片,抓住了Cat.1市場崛起的新機遇。ASR 3601的推出,填補了市場對價低質優且兼顧支持語音及一定速率的Cat.1蜂窩芯片有巨大的需求缺口。
該芯片支持FDD/TDDLTE,并兼容GSM網絡,具備多制式、高性能、低功耗、集成語音/視頻/拍照等多媒體功能,可用于功能機、兒童手表、POS機、對講機、智能音箱等應用。ASR 3601還支持VoLTE高清語音通話,為2G/3G轉網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語音通話體驗。
堪稱2G/3G功能機用戶無縫遷移到4G平臺的最佳解決方案,目前360兒童手表也已跟ASR強強聯合,其出品的多款兒童手表上均搭載著ASR 3601保駕護航。
同時,ASR還基于該平臺開發出一顆針對中低速物聯網應用做了大量優化的ASR 1601芯片,該芯片適用于各種形態的物聯網模塊、跟蹤器和智能硬件。
作為業界首款面向移動物聯網的LTE Cat.1/GMS雙模芯片ASR 1601,采用ARM CotexR5處理器,該處理器專為實時操作系統(RTOS)打造,624M主頻更是同類產品中全球最高。日前,采用該芯片的全球領先知名通信模組廠商移遠通信、日海智能相關Cat.1模塊產品已量產發布,該領域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三、翱捷科技融資
2月24日,翱捷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發生一系列變更,小米旗下的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成新增股東。此外,新增股東還包括興證投資、久有基金、弘信資本等,2017年4月,阿里巴巴和深圳創投入資翱捷科技。
今年4月,其宣布完成股改前最后一輪融資(D+輪),融資規模1.19億美元,由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領投,浦東科創集團、紅杉寬帶數字產業基金、湖畔國際、高瓴創投、張江科投、上海自貿區基金、華安控股集團、上海科創投集團等共同參與投資,TCL創投作為戰略投資參與本輪融資。
報告顯示,截至目前,戴保家直接持有翱捷科技11.01%的股份,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公司22.71%的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該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分別為:戴保家(持股11.01%)、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0.17%)、深圳市前海萬容紅土投資基金(有限合伙)(持股7.21%)、上海浦東新星紐士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6.92%)、義烏和諧錦弘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6.60%)。
(圖片來源:截圖自輔導備案情況報告)
根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翱捷科技目前共有四十多位股東,除了上述提及的股東外,上海武岳峰、上海武岳峰二期、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江蘇疌泉元禾璞華、福建安芯產業投資基金、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等投資機構亦在翱捷科技股東之列。歷經多輪融資并獲眾多投資機構青睞后,如今翱捷科技進入上市輔導階段,正式開啟其科創板IPO征途。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綜合報道,內容參考自東方財富網、新浪科技、翱捷科技等,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71瀏覽量
147244 -
阿里
+關注
關注
6文章
454瀏覽量
333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翱捷科技亮相臺積電2025中國技術研討會
翱捷科技受邀出席2025中國IC領袖峰會
翱捷科技亮相202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
翱捷科技在5G領域的最新產品進展
翱捷科技完成5G RedCap實驗室和外場關鍵技術驗證
西安奕材科創板IPO獲受理,擬募資49億
勝科納米即將科創板IPO上會
喜訊!佰維存儲榮獲“2024最具價值科創板上市企業”,成長實力再創新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