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不僅數據龐雜,同時對響應時間要求極高,有時候幾毫秒的網絡延遲就可能為工廠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尤其是現場環境監測、故障預測及報警等場景,這便為邊緣智能提供了落地的絕佳土壤。
北京時間 8 月 26 日,在物聯網智庫和云和資本聯合主辦的“2020 摯物·AIoT 產業領袖峰會工業邊緣智能分論壇”上,來自施耐德電氣、新華三、商湯科技、TCL 格創東智、天澤智云以及順舟智能的各位專家們,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工業智能領域的饕餮盛宴。
工業 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概念是當下工業圈最熱的詞之一,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已經撰寫過多篇深度解讀,但站在媒體宣傳的角度,物聯網智庫主編王蘇靜仍然有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大約在 2014 年左右,工業互聯網作為新鮮詞語,媒體更多的是進行一些概念普及工作。2015 年 5 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 2025》,在政策的助推下,這個領域涌入了不計其數的企業。同時,工業互聯網平臺概念開始爆火。然而,現實給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潑了一盆冷水。一方面,建平臺是一件費時費力費錢的浩大工程;另一方面,工業領域的一個典型的特征是“隔行如隔山”,如何從中提煉同質化的共性需求,也是對企業內功的巨大考驗。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這些失敗也給那些還沒有放棄的探索者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究竟能為行業創造怎樣的價值?于是,從去年開始,很多企業一改過去談概念畫大餅的作風,開始變得越來越踏實。
面對 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韌性”成為制造企業特別流行的一個宣傳口徑。數據調查顯示,在疫情期間“韌性”較高的往往是那些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良好甚至卓越成效的企業,這些企業通過遠程方式或快速轉產,有效避免供應鏈斷裂或者業務運營受阻。所以,如果說工業的未來在哪里,答案或許就是“數字化”。
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戰略和業務發展總監 申紅鋒
演講主題:《分布式開放自動化控制系統與邊緣計算》
工業通訊技術通過多年的發展,逐漸從封閉的、專用的通訊協議(例如 Modbus、Profbus CanOpen、CC-link 等)不同的總線(雙絞線、同軸電纜等)向統一系統架構 OPC UA 及通訊介質(以太網)演變。
雖然物聯網技術在這幾年有了迅猛的發展,但是在應用方面還有欠缺。特別是工業控制領域,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安裝一個 PLC 網關、簡單的數據協議轉換及數據通訊的水平上,無法深入控制系統的核心應用之中。似乎在 IT/OT 融合過程中有一道鴻溝,難以跨越,但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鴻溝,更多的是思維模式的不同。因此,是否可以從物聯網思維轉向控制系統思維?
在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戰略和業務發展總監申紅鋒看來,物聯網基本上是互聯網技術的衍生產物,引入了諸如大數據計算、人工智能、云平臺、邊緣計算等各種 IT 新技術。其中,只有邊緣計算深度融合到工業控制系統中,才能扮演重要角色。
申紅鋒認為,實現服務化邊緣計算系統的一大障礙是多種編程語言的共存。為此,施耐德電氣推出了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統及邊緣計算的統一標準及語言體系 IEC61499。IEC 61499 作為可執行的建模語言提供了標準的功能塊接口定義、分等級的功能塊網絡、部署模型以及管理協議為模塊化抽象系統設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新華三無線產品管理部部長 劉晨
演講主題:《邊緣智能創新應用,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過去,提到邊緣計算,意味著大量的開發、專業化的定制、服務器級別的軟硬件等。如今,邊緣計算在發生著改變,其需要的僅是更輕量的資源需求、更垂直的業務場景和容器化開發環境。新華三無線產品管理部部長劉晨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邊緣計算正在變得更易獲得。
邊緣計算也已經帶來著一些改變。首先,邊緣計算帶來的實時響應,能夠使控制更靈敏;其次,邊緣計算能夠實現云網一體化,實施更快捷;再次,邊緣計算可獨立運行,可無懼網絡風險;此外,邊緣計算使得數據本地管理,能夠更安全可靠;另外,邊緣計算的開放環境,更方便的研究科研創新。
為了,紫光集團旗下新華三集團推出“蜂巢”邊緣計算框架。“蜂巢”基于綠洲物聯網平臺框架的設計,承接綠洲物聯網平臺架構,將綠洲物聯網平臺本地化、裁剪化,實現了更加輕量化、嵌入式的框架設計,能為用戶提供私有化、本地化的邊緣計算能力。
同時,基于“蜂巢”邊緣計算框架,新華三還推出邊緣物聯控制器,實現了云邊協同、遠程管理等功能,用戶在 APP 端提供極簡使用體驗,無需專業知識即可使用。目前,“蜂巢”架構已經落地在智慧辦公等場景之中,邊緣物聯控制器也已經支持智能門鎖、智能水電表等數十種終端產品。云上大而全,邊緣小而美,新華三愿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搭橋鋪路、添磚加瓦。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 尹智
演講主題:《商湯 AIoT 觀點和實踐》
AI 與 IoT 為什么需要融合?對于 IoT 而言,有無 AI 的能力有何差別?曾經有一種說法是,網絡就是計算機。類似地,從個體和整體的角度來看,IoT 就是一個大的設備體,其已配有各種傳感器、攝像頭等等,但其實還需要一個大腦,這正是 AI 與 IoT 相結合的點。
與基于規則的程序相比,AI 識別的并非某個特征,而是識別一類特征,這種方式非常接近于人識別的方式。IoT 也是這樣,它更多的是對某種模式的判斷,從而明白目前的環境是什么樣、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和輸出。因此,通過 IoT 與 AI 進行融合,AIoT 將越來越智能、越來越少人工的干預。
商湯科技智能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尹智介紹稱,AI 大約可分為三類智能:運算與分析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不同類別的 AI 適合的其實是不同側的 IoT。因此,AIoT 也存在著不同的發展方向,一類是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另一類是云端智能向邊緣及端側智能迭代。
例如,在新零售營銷領域,通過具備感知智能的攝像頭、麥克風可以捕捉用戶的相關信息,進而對相關信息進行關聯和用戶行為分析,并整合到人工神經網絡模型中,從而給出不同的營銷策略。
目前,商湯也已經推出一套視覺智能 AIoT 架構,其端側也廣泛分布于不同邊緣節點,能夠適用于不同智能感知場景,并已經落地商場的場內尋人、場內 AR 導航等多個場景。
TCL 格創東智首席架構師 王錦
演講主題:《智能制造,讓工業更智慧》
對于企業制造而言,數字化是基礎、萬物互聯是條件、智能制造是結果,所要實現的是,以智能制造驅動生產模式轉型,在轉型變化中取得平衡和發展,從而讓機器幫助人、讓系統輔助人、讓智能解放人。
TCL 格創東智首席架構師王錦認為,企業智能制造一般存在三個階段,首先是 IoT 平臺,其次是大數據平臺,最后是 AI 工業應用智能平臺。當 IoT 將工業要素連接到一起,其所產生的是數據的交互將產生強大的網絡效應,海量數據匯聚形成數據驅動的強大動力,從而幫助企業快速引入新技術、新業務邏輯、新系統。
2016 年,TCL 旗下華星光電就已經提出了三化四步驟的智能制造思路,三化即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四步驟即自動化 / 數據化、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依托這一思路,華星光電建設了半導體行業一個高度自動化、信息化的“黑燈”智能工廠。目前,華星光電的“黑燈”智能工廠已經實現超負荷生產、97% 良率,并能滿足客戶越來越嚴苛的需求。
例如,鍍膜的檢測往往對于產品具有破壞性,而其實前序的所有步驟的集合是可以對產品檢測提供依據的。為此,格創東智推出的 VM(虛擬量測)可實現特征值”實時全檢”,異常實時攔截,后續將結合大數據多因子,對跨制程品質頑疾監控攔截,實現抽檢頻率降低,縮短生產周期。
天澤智云解決方案專家 董明磊
演講主題:《邊緣智能——釋放數據價值,成就工業智能》
對于所有工廠來說,終極夢想當然是實現“三個零”——零宕機、零缺陷、零浪費,而這三個目標分別對應著的“效率、質量、成本”決定了一家企業的生存能力。因此,如何將隱性問題顯性化,從解決可見問題到避免不可見問題,成為工業企業迫切需要的“超能力”,而工業只能恰巧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天澤智云解決方案專家董明磊認為,工業智能是一個系統工程,目的是解決和避免不可見世界的隱性問題。工業智能通過構建物理空間進入數字空間的通路,能夠將工業大數據變成生產要素,從而能在數字空間中管理不確定性。
也正是因為工業智能的復雜性和系統性,其需要由跨學科跨領域的技術體系支撐。董明磊介紹稱,天澤智云將工業智能落地方法總結為 3+4,即工業領域知識、智能建模技術及計算機科學三大學科跨領域融合,衍生出數據技術(DT)、分析技術(AT)、平臺技術(PT)、運維技術(OT)四大支撐技術。
對于工業智能而言,數據是最核心的組成之一。然而,工業現場數據的采集也面臨著數據多源協議多樣、數據量大且質量不高、設備數據不可見、現場數采設備管理難等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此,天澤智云實現了通過建立算法模型倒推所需數據——相當于將這些原始數據做預處理或做了特征提取,最終拿到的就是最有效的信息,只把這些數據上傳到云上進行處理。
天澤智云的愿景是“讓工業無憂”。目前,天澤智云已經推出了基于工業智能技術體系的全棧工業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具有能夠打通工業智能的最后一公里的邊緣智能硬件和能夠實現多源數據快速接入與邊緣智能處理的工業物聯和邊緣計算系統,并已經廣泛應用于風電、機床、刀具等行業之中。
順舟智能 SSIoT 物聯產品總監 周詩
演講主題:《邊緣計算網關助力無線數字化場景快速搭建》
在諸多硬件之中,邊緣計算網關無疑是邊緣智能最重要的產品之一。順舟智能 SSIoT 物聯產品總監周詩表示,順舟智能 2019 年推出了全新的物聯網核心通信硬件——“聚盒二代”物聯網網關,致力于以專業的無線通訊技術和卓越的硬件服務為用戶提供最佳無線物聯網硬件解決方案。
周詩介紹,順舟智能目前有順舟儒來 RULR Saas 平臺、順舟齊天 Vgate 云網關、順舟聚盒 Vbox 系列智能網關、順舟郵差 Vlink 系列通信產品、順舟干將 Vdo 系列生態外設五大產品陣容。
基于 AIoT,順舟推出了聚盒五代邊緣計算網關,集網線、4G、5G、Wi-Fi 中繼等多種通信于一身,內置的 AI 功能也能助力場景快速搭建。同時,該網關可支持多網同時在線、通信鏈路智能備份、心跳鏈路監測機制等,可以一鍵切換路由模式和交換模式,滿足現場環境實際需求。
結語
盡管盛會已經落幕,然而工業領域面向未來的探索和實踐卻永遠不會止步。或許的工業智能的發展曾讓你困惑、驚訝、贊嘆、羨慕,然而未來更值得期待。明年,我們將看到哪些變革性的新趨勢和令人激動的創新實踐呢?相信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責任編輯:pj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206瀏覽量
392004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59瀏覽量
140129 -
邊緣計算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320瀏覽量
5088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廣和通助力2025高通邊緣智能創新應用大賽
AI賦能邊緣網關:開啟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工信部|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場景

MBox20邊緣計算網關助力各種數字化升級

有方科技參加中國信通院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分論壇
華為ICT持續創新,助力歐洲數字化轉型
數字孿生三維可視化場景如何搭建?
高速數字化儀的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
如何快速實現工廠向數字化轉型

網關與IO模塊:產業數字化與智能化的關鍵推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