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5G的商用落地以及新基建政策的推進,5G走上了普及發展的快車道,將以創新的終端應用重構5G新生態。但作為5G應用的藍海市場,物聯網將如何發展?將帶來哪些創新應用?將如何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
對此,在5月15日舉行的中國電信5G創新終端商用合作行動大會上,紫光展銳工業物聯網副總裁鮮苗表示,物聯網是5G的關鍵應用之一。5G一方面實現了通信技術的演進,解決了高速連接的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意義在于5G帶動了物聯網領域創新需求的產生,并基于高速率、低延時、大連接的特性為物聯網的場景應用催生更多的可能性。
5G物聯網發展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5G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蜂窩物聯網技術的新舊交替。目前中國面臨著2G/3G/4G/5G四代同堂的局面,運維成本高且頻譜利用率低,部分優質頻譜資源被2G/3G占用。據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物聯網連接數約為11.5億個,其中2G占比約為42%,其承載的連接數將近5億。推動2G/3G網絡遷移在政策層面已明確提出,但退網后留下的海量物聯網連接市場將如何來承接?鮮苗認為應快速推進4G/5G混合網絡并存并榮。
在2G/3G涉及物聯網場景上,NB-IoT與eMTC 作為低功耗的窄帶廣域物聯網通信技術可滿足低速率的要求,LTE Cat.1將承載具有語音通信需求的中速率連接場景。此外從部署成本和性能需求的維度出發,目前的物聯網市場將主要聚焦到三個典型應用場景:NB-IoT 億級大容量市場、Cat.1近億級市場和5G千萬級市場,這三者將構成驅動物聯網發展的三駕馬車。
端側如何拓展5G物聯網入口?
在推進5G物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端側是關鍵的支撐點,一方面應推動芯片和模組側的持續發展,推動解決方案的落地,降低5G物聯網準入門檻,另一方面促進5G終端設備側多形態新場景的探索,從消費級走向產業級。
作為國內芯片端側的主力軍,紫光展銳已完成了5G物聯網的全布局,第一代的NB-IoT、Cat.1和5G芯片及解決方案已支撐產業鏈伙伴完成了從模組到終端的多種產品的開發、應用和大規模出貨。
其中展銳的5G泛智能終端解決方案—春藤V510,基于工規級芯片設計,擁有寬溫的特性,工作環境溫度可達在-40℃ ~ +85℃,同時支持PCIE2.0/USB3.0/SDIO3.0/OTG/UART/SPI/I2S/I2C/GPIO等豐富的工業模組接口,可適配于包括CPE、VR、AR、工業網關、直播機、AGV、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多種終端形態,應用于智慧能源、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各個垂直行業。
據鮮苗介紹,目前搭載春藤V510的5G CPE和5G工業模組已落地應用。其中雙千兆的5G CPE采用工業級規格,即使在復雜的工業級的使用環境中,也可實現下行2.3Gbps和上行1.15Gbps的高速率傳輸。同時它是業界首款支持VoNR 的5G CPE 產品,可實現5G通話,并支持搭配MESH路由,實現自組網和無死角覆蓋。而展銳的5G工業模組也已應用于5G智慧倉儲領域,通過安全可靠的連接和低時延技術實現AGV的高速調度,從而將該場景下的的生產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下降40%,推動了倉儲物流領域的高效智能化。
產業合作使能數字化升級
產業的升級離不開生態鏈合作伙伴的共同協作。大會上,中國電信發起“5G創新終端商用合作行動”,紫光展銳助力其中,將與中國電信開展在5G產業以及商用模組領域的合作,賦能5G+智能制造、5G+人工智能以及5G+工業物聯網等領域應用,助力新基建,加速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責任編輯:tzh
-
通信技術
+關注
關注
20文章
1154瀏覽量
93158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130瀏覽量
390780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02瀏覽量
5716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未來連接趨勢:MCX插頭在5G與物聯網領域的新機遇

物聯網5G RedCap,小白也能懂
探討5G和物聯網對互聯汽車的影響
我國5G發展成就顯著,面臨挑戰與對策
5G智能工廠物聯網平臺是什么
新的機遇與挑戰:5G與物聯網的融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