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消息,今天曠視科技推出了主打智能樓宇園區等場景的“神行”人臉門禁一體機,首次向外呈現全新升級的完整版企業服務戰略大圖,同時啟動合作伙伴招募計劃。
在新基建和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背景下,樓宇園區作為企業運行的物理載體,其智能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環節。 曠視資深副總裁、企業業務事業部總經理顧亮說,曠視企業業務核心戰略正是將重點聚焦樓宇園區場景,全力打造 AIoT 云邊端產品體系,幫包括中小型客戶在內的企業客戶告別“望智興嘆”。
“神行”挑戰墨鏡、濃妝、戴面具,半眨眼功夫通行
識別精度低、時間慢、排長隊、照片破解打卡機,市面上的刷臉產品魚龍混雜;陌生人追蹤效率低、視頻周界誤報高、長尾化AI需求難滿足、AI系統碎片化,智慧樓宇園區場景中深層次的痛點也層出不窮。
細數完這些AI刷臉應用的場景化痛點,曠視企業業務高級解決方案專家喬梁推出了本次的新產品“神行”人臉門禁一體機,并且用眾多試驗場景試圖證明這款機器的“奔馳神速,行駛如飛”。
艱難的IPO之路
自從曠視科技決定沖擊人工智能IPO第一股之后,進程可謂坎坷,其故事性或者可與其精湛的科技力量相媲美,也難怪周圍的人都齊呼——“這是一條最艱難的路”。可以簡單回顧下:
2019年8月,曠視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出申請,擬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資規模預計為10億美元,力爭11月初舉行上市聆訊;
2019年10月,美國商務部將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28家中國機構和公司列入美國出口管制“實體名單”,上市進程受阻,港交所上市委員會要求曠視對此作出解釋并補充相關材料,出師不利讓聯想創投、創新工場等股東已經贖回優先股并退出了股東行列;
2019年11月,媒體報道曠視科技未通過港交所聆訊,曠視科技回應“報道不實”;
2020年1月,媒體報道曠視科技公司上市申請已經獲得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批準,融資5億美元的IPO計劃重新回到了正軌;
2020年2月,媒體報道曠視科技在港股的IPO申請已經失效,曠視科技回應“上市進程仍在正常推進中,正在更新材料”,同期由于疫情影響,原本計劃在二月份招股的曠視暫定推遲上市計劃;
2020年6月,媒體報道稱曠視中止了港股上市計劃,并表示曠視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是主動放棄上市。對此消息,曠視方面回應:“科創板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是中國科技企業發展的好機遇,曠視正在積極考慮。同時,中止港股上市消息不屬實。” 截至目前,曠視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申請狀態仍然為“失效”狀態。
……
這看完是否有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感覺,至于后面再爆出什么新聞,除非IPO成功,不然估計媒體圈的朋友已經波瀾不驚了吧。筆者認為這里面有兩個“難題”值得業界去認真思考的:
一是港股上市的難。上一個在港股上市鎩羽而歸的安防企業,叫宇視,在眾多企業中最接近“國內安防老三”地位的廠商,前面兩家都已經牢牢占據全球前五的地位,優先選擇港股有很多原因,如借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擴大公司影響力、資本市場規模龐大容易融資、同股不同權模式等等,歸根結底是更大的市場、更靈活的方式。
宇視難在市值被低估,曠視難在變現難。從招股書中數據顯示,曠視科技2016—2018年虧損金額為3.428億元、7.588億元和33.516億元,而2019年只是上半年就已經虧損52.002億元。情況類似的寒武紀,在今天已經完成了過會,因此未來曠視如果選擇科創板,可能也是情理之中。如同其相關人員對媒體表示的那樣——“現在這個時間點,穿Gucci真的比穿李寧好嗎?”。
二是AI企業的盈利難。外表風光的AI企業,10家企業有9家虧損,還有1家在申請破產。2020年4月,全球知名AI公司Wave Computing申請破產的消息,刷屏了全球的科技圈,這也引發了資本市場對于國內AI企業發展現狀的擔憂。開始思考“算法”如何落地的問題,已經可以從各大AI公司的宣傳中可以看到,“解決方案”的篇幅已經超過了原來的純“人工智能”,從Face++到Brain++,曠視科技似乎已經找到了新的出路,但資本市場的瘋狂已經不再。
據統計,相比于2018年,2019年人工智能企業的融資金額由1484.53億元下降至967.27億元,下降幅度達到34.8%,融資數量也從737次下降至431次,下降幅度達到四成。要填補AI技術與用戶實際之間的鴻溝,或者需要曠視科技等公司更加的接地氣,但這個過程并不是簡單地改變下策略那么簡單,它需要真正沉淀到行業的田間地頭里。
責任編輯:gt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13瀏覽量
24939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515瀏覽量
635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低功耗、高散熱、長壽命:工控一體機廠家聚徽痛點攻克技術方案

邊緣計算AI一體機常見應用場景有哪些?

工控一體機的優勢特點以及應用場景
如何提升人臉門禁一體機的識別準確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