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蘋果追加5nm/7nm芯片訂單:搶奪華為份額
據有關媒體報道,近段時間內,包括蘋果、高通、聯發科、AMD等在內,都紛紛向臺積電大幅追加第四季度的7nm訂單。第四季度是個耐人尋味的時間點,因為美方5月份的禁令計劃9月份生效,內容即禁止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美國制造的機器或提供的軟件來為華為及其關聯公司設計或制造芯片。
所以本次報道指出,蘋果追加7nm,即用于iPhone 11/SE的A13,意在搶奪華為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對5nm,蘋果也在覬覦原本華為的意向產能。畢竟,麒麟1000系列處理器已經傳了太久時間,它的看點之一便是5nm。
2、Nexperia宣布推出新一代氮化鎵技術
半導體基礎元器件生產領域的高產能生產專家Nexperia宣布推出一系列采用新一代 H2 技術的全新高壓氮化鎵場效應管。新器件包含兩種封裝,TO-247 和 Nexperia 專有的 CCPAK。兩者均實現了更出色的開關和導通性能,并具有更好的穩定性。由于采用了級聯結構并優化了器件相關參數,Nexperia 的氮化鎵場效應管無需復雜的驅動和控制,應用設計大為簡化;使用標準的硅 MOSFET 驅動器也可以很容易地驅動它們。兩種封裝的新器件均符合 AEC-Q101 標準,可滿足汽車應用的要求。
3、BOE、華星、惠科等面板廠新線投資,二季度韓設備廠訂單不斷
近日韓國設備廠與中國面板廠的訂單公示不停。今年 4~5 月份的面板訂單合同基本都是與中國的合同。
Hansong Neotech 在 14 日和 28 日時與華星、BOE簽訂了面板制造設備供應合同。金額為 38 億韓幣(約合 2194 萬人民幣)和 152 億韓幣(約合 8777 萬人民幣)。Hansong Neotech 主要制造 OLED 蒸鍍 FMM 拉伸機。
Viatron 公司是熱處理技術相關的面板設備制造商。上個月 2 日與華星簽訂了 55 億韓幣(約合 3179 萬人民幣),14 日時與 BOE 又簽訂了 147 億韓幣(約合 8488 萬人民幣)的供應合同。
LIS、Sunic system、Device ENG 等也先后與 BOE 簽訂了設備合同。LIS 是在 15 日時簽訂 480 億韓幣(約合 2.8 億人民幣)激光制造設備供應合同,約為營收的 33.05%。Sunic system 于 29 日簽訂 277 億韓幣(約合 1.6 億人民幣)合同,Device ENG 于 13 日簽訂 495 億韓幣(約合 2.9 億人民幣)合同。
BOE、華星、天馬、維信諾等中國主要面板廠商為建設 OLED 產線而不斷購入新設備。隨著 LCD 收益變差,正積極尋求著新的盈利事業。
4、中芯國際回復首輪問詢,解析 14nm 產品具體情況
6 月 7 日晚,中芯國際對科創板首輪問詢做出了回復,共涉及了六大問題,涵蓋了發行人股權結構、業務、核心技術等事項,合計 29 個小問,中芯國際對此進行了約 200 頁的回復。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于 6 月 4 日接受首輪問詢,這意味著其僅用 4 天就交出了問詢答卷,創造了科創板審核問詢最快回復紀錄。
中芯國際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尚無企業具備 14 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的量產能力。公司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實現 14 納米量產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具備 14 納米以下先進工藝研發所需要的技術基礎與資金實力。與第一代 FinFET 技術中的 14nm 相比較,公司預計第二代 FinFET 技術有望在性能上提高約 20%,功耗降低約 60%。14 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主要應用于 5G、人工智能、智能駕駛、高速運算等新興領域,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5、外媒:臺積電和三星等廠商不會淪為美國禁令的犧牲品
據外媒《Barron’s》報道,美國政府想切斷中國科技業的命脈,必然牽動身處關鍵位置的臺積電和三星,但最終市場現實將凌駕政治,不至于淪為兩強角力的犧牲品。
《Barron’s》指出,臺積電是晶圓代工龍頭,也生產5G技術和云端服務使用的芯片。三星電子和其韓國競爭對手SK海力士,為全球供應約 70% 的存儲器芯片。
美國商務部最近升級針對華為而來的出口禁令,原本美國企業要出售芯片給華為,必須申請許可證。5月15日起,美國商務部把范圍擴大,任何“使用特定美國軟件和技術的直接產品”都需取得出口許可,代表海外企業若使用美國技術,也面臨這層限制。
6、第三季景氣不明朗,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看好5G基礎建設需求
6月5日,被動元件大廠國巨舉行了股東會,展望后市,國巨董事長陳泰銘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第三季景氣不明朗,但對國巨而言,因基美預計最快7月會併入國巨財報,因此成長動力還是可以繼續維持。展望今年營運目標,陳泰銘表示,將持續擴大在臺灣投資,將臺灣定位為全球研發中心及高階產品生產基地,提升公司國際競爭力;未來國巨逐步跳脫以往景氣循環產業的營運模式,轉型聚焦未來科技重心,包含以5G、車用電子及工業規格等利基型市場為主。
7、ITC作出光伏電池337案終裁:涉案企業產品不侵權,并終止該案調查程序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官網消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光伏電池337案作出了終裁。
據悉,2019年4月4日,應韓國Hanwha Q CELLS & Advanced Materials公司和美國Hanwha Q CELLS公司申請,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決定對我國光伏電池及其下游產品(Certain Photovoltaic Cells and Products Containing Same)發起337調查。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中國企業涉案。
ITC于2020年6月3日對此案做出了終裁定,認定我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涉案企業生產的上述產品不侵權,并終止該案調查程序。
8、德國采用非接觸式方法檢測電池內部缺陷
據外媒報道,德國美因茲大學赫爾姆霍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提出一種非接觸式方法,可用于檢測鋰離子電池的充電狀態及所有缺陷,并利用原子磁力儀來測量電池周圍的磁場。Dmitry Budker教授及其團隊通常利用原子磁力學探索物理學基本問題,如尋找新的粒子。磁力學是用于描述磁場測量的術語,一個利用該科學的簡單應用就是指南針,地球磁場會讓指南針始終指著北方。
9、3代銳龍大賣!德國AMD處理器持續熱銷:線上市占率超87%
近日,有爆料人士曝光了德國電商Mindfactory 2020年第23周的處理器銷售數據,數據顯示,銳龍處理器持續熱銷,占據了87.25%的銷量份額!具體來說,銷量榜前三名分別為銳龍5 3600、銳龍7 3700X和銳龍5 2600,銷量分別為1710/970/700。可以看到3代銳龍人氣不減,2代銳龍依然老當益壯。
10、紫光展銳與海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深化5G業務合作
6月8日,紫光展銳宣布與青島海信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信通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領域的專長和優勢,深化5G業務合作,攜手在手機、平板、家電、模組、CPE、智能硬件等各類產品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綜合報道,內容參考自Ddaily 、紫光展銳、Barron’s、Nexperia、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等,轉載請注明以上來源。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8瀏覽量
66336 -
氮化鎵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795瀏覽量
118029 -
Nexperia
+關注
關注
1文章
783瀏覽量
578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睿創微納推出新一代目標檢測算法
京東方華燦光電氮化鎵器件的最新進展
Nexperia共源共柵氮化鎵(GaN)場效應晶體管的高級SPICE模型

集成CAN PHY接口,納芯微推出新一代16通道高性價比車身照明燈驅方案!

氮化鎵充電器和普通充電器有啥區別?
Garmin佳明和高通推出新一代數字座艙解決方案
納芯微推出新一代車規級16通道低邊架構LED驅動器NSL23716x系列

英飛凌全新一代氮化鎵產品重磅發布,電壓覆蓋700V!

英飛凌推出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新一代氮化鎵功率分立器件

氮化鎵晶圓在劃切過程中如何避免崩邊

DeepL推出新一代翻譯編輯大型語言模型
Nullmax正式推出新一代自動駕駛技術Nullmax Intelligenc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