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智能制造網)
今年以來,“新基建”一詞迅速升溫,成為了科技領域又一大熱點。此前,據央視報道,“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這七大領域。不過,這并非是國家權威定性。
近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對“新基建”的定義和范圍進行回應。相關負責人表示,初步研究認為,“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從目前來看,“新基建”主要包括了三大方面,分別是“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那么這三大方面具體包括哪些技術和領域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在對“新基建”進行基本釋義的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負責人也對這一新興熱詞所覆蓋的具體領域進行了介紹。從該負責人的介紹來看,“新基建”所包含的領域甚廣,除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外,還包括了融合發展衍生的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創新支撐基礎設施等。
首先來看“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主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為主,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與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另外還包括了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其次來看“融合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新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融合應用所形成的新型技術設施,例如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而發展出來的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最后來看“創新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則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國家發改委也特意強調,“新基建”的內涵、外延不是一成不變的,將伴隨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持續進行調整。相對于“老版”的新基建范疇,以及業內對于新基建的通俗理解,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的入選都在預料之內,但是“衛星互聯網”的正式入選還是讓人感到了些許意外。
其實說起來,衛星互聯網的入選也在情理之中。由于地面互聯網存在的局限性,多年來國內外一直在尋求發展其他類型的互聯網,其中主要是試圖向空中探索,以熱氣球、無人機等方式,來建設空中互聯網體系。后來,發射衛星來組建太空互聯網也成為主流選擇,
2020年,我國北斗三號組網完成,意味著中國衛星產業發展熱點從北斗導航升級為了衛星互聯網,國內衛星互聯網產業站上了屬于它的風口。目前,發展衛星互聯網的除了“國家隊”,還有眾多的民營企業。
對于發展衛星互聯網,國家也非常支持。在本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范疇前,國家就出臺了《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此后又加速完善航空航天相關法律法規,以積極政策舉措來助力衛星互聯網產業的落地與成長。可以預見,未來的全球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高地,必然會有中國的一席之地。
(責任編輯:fq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48瀏覽量
106352 -
新基建
+關注
關注
4文章
811瀏覽量
237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S32S601 芯片在衛星互聯網推進系統中的技術適配性研究
鯤云科技入選AII工業互聯網應用案例
中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
衛星互聯網智慧燈桿:架起空天與城市的智慧橋梁
衛星互聯網智慧燈桿:構建空天一體的城市智能新樞紐
衛星互聯網如何實現全球通信
軟通動力入選2024中國工業互聯網年度企業
云互聯網是什么意思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1組衛星
機智云入選2024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TOP100榜單
燒結銀在衛星互聯網中的四大應用
中國衛星互聯網:加速追趕,迎接星地融合新時代
成都匯陽投資關于衛星互聯網建設加速,天地一體化通信可期

直線電機生產廠家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成功發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