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關村在線)
3D打印自誕生以來,已有超過30年的歷史。在過去的十年中,3D打印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線,人們對于3D打印的認知也歷經了“萬物皆可3D打印、每個家庭都會擁有3D打印機”的不切實際的期望,以及在這一泡沫破裂后出現的悲觀情緒和相對的沉寂。
然而,這個看似沉寂的行業近幾年卻在波瀾不驚地發生著變革。新材料的發展,更好、更快速的打印機的出現,以及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都為其注入了新的動力,使3D打印在當下站在了一個全新的起點上。要使3D打印獲得更大規模的應用,未來幾年最大的增長點無疑是在被譽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制造業。Materialise中國聯手營銷服務提供商Beats Group,對制造業從業人員進行了一次調研,以深入了解當前中國制造業對3D打印的看法。
調研針對包括消費電子、工業設計、工業自動化、汽車、機械制造、食品生產、航空航天、塑料制品加工、包裝和醫療器械行業在內的10個主流制造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定向投放問卷,共收到有效回復127份。
參與調研的人員包括企業決策層(CEO、CTO、COO),技術管理者(總監、經理)以及資深技術人員。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62.2%。對于作為經濟支柱的制造業,如何在工業4.0時代尋找新的突破口是從業人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對于新興的3D打印技術,制造企業究竟是欣然接受還是隔岸觀火,或許調研會給出答案。
從調研結果看,多數制造企業對3D打印還處觀望狀態。數據顯示,超過60%的制造業受訪者從未深入了解3D打印,當前正在應用的更是不足5%。其余的或是正在考慮,或是曾經做過一些不太成功的嘗試。由此可見,3D打印離在制造業中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3D打印的出現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制造方式,為制造業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被問及3D打印和傳統制造之間的關系時,“3D打印會是對傳統制造的一種補充” 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多數(57.5%)受訪者的認同。
然而,面對“3D打印對于哪些應用已經成熟”這個問題時,回答主要集中在生產外觀原型件(63%)、生產功能性原型件(33.9%)、生產模具和工裝夾具(43.3%)上,僅有11%的受訪者認可3D打印是一種成熟的生產終端部件的方式。可見,雖然多數受訪者將3D打印視作一種補充性制造技術,但仍將其作用局限于對傳統制造的局部流程進行替代和改進。
3D打印作為一種補充性技術,不僅體現在制造原型件上,更體現在制造終端產品上。因為3D打印可以對現有垂直應用進行設計優化,還具有在新市場上創造重大商機的潛力。在過往十余年中,3D打印在制造終端產品上已經有了不少成功案例。如今,其應用領域還在持續擴大。Materialise認為,3D打印具有在12萬億美元的全球制造業市場中占據更大份額的美好前景。
在談到應用3D打印的障礙時, 相當多的(41.7%、38.6%)制造業受訪者提到了“3D打印機、3D打印材料的成本過高”。而在被問及3D打印的優勢時,“降低成本”也是最不被認可的(28.3%)。由此可見,在大量受訪者的眼中,3D打印與昂貴往往聯系在一起,“昂貴”一詞使很多制造企業對3D打印望而卻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調研還顯示,有40.9%的受訪者認為“企業缺乏3D打印技術人才”,另有29.1%認為“缺乏合適的3D打印應用”。總而言之,阻礙3D打印被更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專業知識”。
Materialise一直堅信專業知識的重要性,因為當前的很多限制其實是可以運用知識和經驗來應對甚至克服的。如果生搬硬套傳統制造的思維模式,盲目使用3D打印,必然會付出“昂貴”的代價。只有找到真正適合3D打印的應用、運用面向增材制造的思維去設計產品、從TCO(總體擁有成本)的角度來衡量3D打印的收益,才能真正發揮3D打印的價值。
(責任編輯:fqj)
-
工業制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9瀏覽量
28306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7文章
3585瀏覽量
1114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自帶尺寸標注的3D預覽為制造商組件提供更強勁的客戶體驗
? SLA立體光固化成型:一項實現3D打印領域高精度數字模型實體化的先鋒技術
3D打印技術,推動手板打樣從概念到成品的高效轉化
3D打印在珠寶行業的設計和制造應用-CASAIM

3D打印汽車零部件模型定制服務,多種材料、快速打印-CASAI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