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消息,AMD發(fā)布了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AMD銳龍3 3100和銳龍3 3300X處理器,未來將有60余款支持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的AMD B550主板上市。其中,銳龍3 3100定價99美元(約合人民幣701元),銳龍3 3300X,定價120美元(約合人民幣913元)。
全新銳龍3臺式機處理器結合了AMD多項全球領先技術,為全球商業(yè)用戶、游戲玩家和內(nèi)容創(chuàng)作者帶來了突破性的“ Zen 2”核心架構,同時利用同步多線程(SMT)技術提高工作效率。全新銳龍3臺式機處理器線程數(shù)量翻倍,B550芯片組帶寬提升100%,并提供多款即將上市的主板支持,AMD將為整個計算市場提供理想的全面解決方案。
據(jù)了解, 這兩款銳龍3處理器均內(nèi)建18MB大容量高速緩存,內(nèi)存延遲顯著降低,在更依賴CPU計算的游戲中可獲得極為優(yōu)秀的性能表現(xiàn)以及更加平滑流暢的游戲幀數(shù)。此外,全新AMD銳龍3處理器憑借4核心8線程設計和AMD SMT技術提供了更加出色的多任務處理能力和響應速度。
與之前已經(jīng)發(fā)布的、帶顯示核心的Ryzen 5 3400G/Ryzen 3 3200G相比,全新的AMD Ryzen 3 3100/3300X才是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的正牌入門級型號。
AMD Ryzen 3 3100/3300X基于Zen 2核心架構,其最大加速頻率也分別達到了3.9GHz和4.3GHz,是有史以來最快的銳龍3臺式機處理器。這兩款銳龍3處理器支持DDR4-3200內(nèi)存,緩存總量也達到了18MB,可以大幅降低內(nèi)存延遲,提高在依賴CPU計算的游戲中的性能表現(xiàn)。
之前有消息稱,AMD Ryzen 3 3100/3300X有可能采用了全新的核心設計,一個CCD內(nèi)只有一個CCX,對此我們只能等實際測試時再做驗證。不過基于這種猜想,我們認為AMD Ryzen 3 3100/3300X在價格方面將會更具殺傷力。
同時,其還支持同步多線程(SMT)技術,擁有4核心8線程的規(guī)格,這也是AMD首次將SMT技術用于入門級的銳龍3系列臺式機處理器。通過n 3 2300X之間的不同。
除了Ryzen 3 3100/3300X,AMD還公布了AMD 500系列芯片組家族最新成員B550芯片組。B550依然采用socket AM4接口設計,支持AMD Ryzen 3000系列臺式機處理器。通過B550芯片組,入門級和主流平臺終于實現(xiàn)了對PCIe 4.0規(guī)格的官方支持。據(jù)AMD披露,未來將會有60多款支持第三代銳龍臺式機處理器的AMD B550主板上市。
AMD高級副總裁兼客戶端業(yè)務部總經(jīng)理Saeid Moshkelani表示:“游戲和應用對系統(tǒng)要求的水漲船高導致用戶需要更加強勁的電腦。AMD致力于提供滿足并超越所有不同層級計算需求的解決方案。AMD銳龍3新款處理器線程數(shù)量翻倍,性能也大幅提升,將游戲和多任務體驗推向全新高度。”
AMD或許將在今年5月開始銷售 銳龍 3 3100和AMD 銳龍 3 3300X處理器。而華擎、華碩、映泰、七彩虹、技嘉和微星等ODM合作伙伴預計將從2020年6月16日開始在全球銷售AMD B550主板產(chǎn)品。到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在AMD新品和英特爾9100F/9400F之間如何選了呢?當然,它們的對手也可能是酷睿i3-10320和酷睿i3-10300。
責任編輯:gt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791瀏覽量
233401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556瀏覽量
135821 -
線程
+關注
關注
0文章
507瀏覽量
20067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第三代半導體的優(yōu)勢和應用領域
EE-230:第三代SHARC系列處理器上的代碼疊加

EE-220:將外部存儲器與第三代SHARC處理器和并行端口配合使用

第三代半導體產(chǎn)業(yè)高速發(fā)展
高通推出第三代驍龍7s移動平臺
高通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解鎖沉浸式游戲體驗
英特爾發(fā)布酷睿Ultra 200S系列臺式機處理器
AMD全新處理器擴大數(shù)據(jù)中心CPU的領先地位
AMD推出全新銳龍AI 300系列處理器

AMD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價格公布
努比亞Z60 Ultra領先版發(fā)布,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
榮耀Magic V3發(fā)布,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
真我GT6發(fā)布,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
紅魔9S Pro系列發(fā)布,搭載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
AMD推出全新AMD銳龍和EPYC處理器,擴大數(shù)據(jù)中心和PC領域領先地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