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創達,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提供商,產品技術涵蓋應用程序框架、底層架構技術、中間件技術、軟硬件結合技術、元器件認證及圖形圖像處理等,應用領域有手機、平板、汽車電子、無人機、VR、智能相機等;與寒武紀一起為華為麒麟提供人工智能的IP和軟件解決方案。
公司作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平臺技術提供商。2012-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 32.7%,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 23.7%,扣非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 18.4%,公司業績增長迅速。
公司以操作系統為核心,形成了從硬件驅動、操作系統內核、中間件到上層應用全面的技術體系。公司與智能終端產業鏈中的芯片、元器件、終端、軟件與互聯網廠商以及運營商等全球領先企業擁有緊密的合作關系,具有獨特的垂直整合優勢。公司主營智能軟件、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物聯網三大業務。
中科創達手機業務
智能軟件業務
受益于 5G 換機潮。公司智能軟件業務指針對智能終端(主要是智能手機)的 Android、Linux、Windows 和 HTML5 等系統提供產品研發、銷售以及技術服務。
相對 4G 手機,5G 手機有更快的傳輸速度、更低的時延,通過網絡切片技術,擁有更精準的定位。根據 2019 年 2 月,IDC 發布的《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2019 年,5G 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占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 0.5%,2023 年 5G 智能手機出貨量將超過 4 億部,占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 26%。
全球智能手機終端巨頭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戶,我們認為,隨著 5G 商用,全球 5G 手機逐步放量出貨,或將驅動公司智能手機業務快速增長。
智能網聯汽車業務
受益于智能汽車網聯。隨著國內 5G 商用、C-V2X 逐步產業化、《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等法規逐步落地,我們認為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生態向好,行業或將駛入發展快車道。
中科創達智能聯網汽車解決方案
自 2013 年起,公司開始布局智能網聯汽車業務,專注于打造基于公司智能操作系統技術的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品,和高通、瑞薩、TI 和恩智浦(飛思卡爾)等廠商合作密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 100 余家車廠及一級供應商客戶,廣泛分布于北美、歐洲、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其中有 40 余家知名汽車廠商,包括大眾、奔馳、豐田、本田、通用、福特等。我們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業務是公司業績的主要驅動力和未來的核心看點。
智能物聯網業務
5G 帶動下游物聯網應用產品需求增加。2020 年作為 5G商用元年,為下游眾多物聯網應用產品的普及拉開了序幕。公司的 SoM 產品出貨將受益下游應用場景的增加,物聯網業務未來發展可期。
中科創達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
核心競爭力
2012 年,公司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為 13.2%,2019年,該比例為 18.6%,研發支出占營收比例逐步提升。公司在智能操作系統領域已深耕 12 年,在 Android、Linux、Windows 和 HTML5 等操作系統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公司對 Android、Linux、Windows 和HTML5 等操作系統技術持續進行研發投入與創新,形成了從硬件驅動、操作系統內核、中間件到上層應用全面的技術體系。
1) 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 500 家客戶,并覆蓋了超過 1/4 的產業鏈內世界五百強企業。受益于操作系統天然的垂直整合優勢,公司與產業鏈內包括芯片、終端、運營商、軟件與互聯網廠商等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2) 公司上市時,高通、Intel、ARM Limited、TCL 等多個行業巨頭擁有公司股權,與高通、Intel、TI、SONY、QNX、NXP 等巨頭分別運營了多個聯合實驗室,深度綁定行業巨頭。
3) 公司擁有基于芯片底層的全棧操作系統能力,操作系統技術具有稀缺性,此外,終端客戶對于已經選定的硬件平臺轉換成本較高,因而對于公司 具有強依賴性。
4) 公司產業地位中立,上下游垂直一體化意愿不強,有助力公司建立自己生態,成為平臺型企業。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 2020-2022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3.33億元、4.40 億元、6.03 億元,EPS 分別為 0.83 元、1.09 元、1.50 元,對應PE 分別為 70 倍、53 倍、38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事件:5G 手機銷量不及預期的風險、研發風險、物聯網市場發展進度低于預期的風險、行業競爭加劇風險。
-
智能終端
+關注
關注
6文章
929瀏覽量
35217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5瀏覽量
26216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726瀏覽量
5700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物聯網工程師為什么要學Linux?
明遠智睿SSD2351核心板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實踐
嵌入式軟件工程師就業好不好?
華為引領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智能化進程
潤和軟件與潤開鴻攜手加入全球智慧物聯網聯盟

學習SOLIDWORKS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