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線教育是大中小學校的主要教學活動形式。“學生喜歡怎樣的線上材料?為什么有些線上材料更能吸引學生?教師該怎樣呈現教學材料?”等等。針對這些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的胡誼教授及其團隊,采用基于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fNIRS)的大腦超掃描技術,對教學材料所引發的學生偏好,教師呈現材料的方法,以及師生之間的大腦同步,進行了深入研究。該團隊兩篇論文同時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著名神經影像期刊《Neuroimage》上。論文第一作者分別為華東師大博士生侯瑩瑩和潘亞峰(現為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院博士后)。
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制作了12段視頻;視頻內容是由同一位小提琴手演奏的世界名曲。在演奏過程中,研究者用近紅外儀器,記錄了小提琴手(示范者)的大腦活動,同時進行了錄像;然后,將這些錄好的視頻,播放給學生;學生在觀看這些視頻材料時,研究者也記錄了他們的大腦活動。視頻觀摩之后,研究者評估了學生對這些視頻材料的喜好程度,并計算了學生-示范者之間的腦間同步這一指標。
視頻制作與播放時的大腦活動記錄。華東師大供圖
結果發現,對視頻材料的偏愛與學生-示范者之間的左側顳葉腦間同步有關;相比前期,這種相關性在觀看后期更強;腦同步可區別,甚至預測學生對視頻材料的偏好程度。這些實驗結果表明:一個視頻材料之所以受學生喜歡,是因為這個材料更容易導致學生-示范者的大腦同步;學生較早感興趣于視頻材料所呈現的內容,則可預測接下來的視頻內容;一旦預期得到驗證,就給人帶來一種愉悅感。也就是說,好聽、好看的視頻材料,其原因是眾多觀眾與示范者的“不謀而合”與“大腦共鳴”。
在第二篇論文中,研究團隊還原了具有高生態效度的師生互動教學場景,教師面對面地向學生教授知識(心理學領域);設計了兩類教學方式:一類是教師逐步提供難度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稱為支架式教學;另一類是教師提供一些信息,詮釋重要的術語、概念和原理,這被稱為解釋性教學。在兩類教學活動中,研究者也采用近紅外腦成像技術,全程同步采集師生兩個人的大腦活動。
結果發現,師生間大腦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趨向同步;這種師生腦同步依賴于教師使用的教學策略;這就是,當教師采用支架式教學時,其與學生的腦同步,比解釋性教學時更強;這種增強的師生腦同步,可預測學生的學習表現。為了厘清師生腦同步和具體教學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者用視頻編碼技術,發現了師生腦同步的增強與教師采用的支架行為有關(如詢問引導性問題,提供暗示等);但是,當教師執行解釋行為(如提供定義或澄清概念等)時,師生腦同步則比較弱。基于這些結果,研究建議: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要進行必要的概念解釋外,可以提出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所學內容及其關系;這些問題因人而異時,效果最好。
教學策略調節師生腦同步及腦-行為相關。華東師大供圖
上述兩篇研究論文是華東師大近紅外超掃描研究團隊,著力“心理學、教育學和腦科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加強團隊建設,不斷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一個縮影。該團隊在近紅外超掃描領域,近四年申請到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項上海市社科基金項目;申請2項專利;先后在國際高水平期刊發表10余篇論文。據悉,未來五年,該研究團隊將繼續拓展近紅外超掃描的研究領域(教育、管理、咨詢、健康等),推進國際合作,成為以“腦際認知”為特色、能引領國際學術前沿的心理學科學研究中心。
-
近紅外
+關注
關注
0文章
36瀏覽量
84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無限穿墻技術西安品茶工作室南郊北郊教學簡約網絡延遲
Altera大學成立,助力FPGA教學發展與人才培養
昊量光電攜insion近紅外光譜儀參加第四屆小微型近紅外光譜儀研發與應用交流會并做報告

DLP4500需要使用近紅外光源,如何判斷這個芯片是否適用?
PPEC為電力電子科研教學賦能,開啟教學科研新路徑
使用DLP4500NIR作為紅外掃描鏡,請問紅外的DMD最快可以達到多少?
紅外、光感雙重觸發的條碼掃描器,用于生產線上

分享兩則MATLAB和Simulink助力教學案例

近紅外光譜的新曙光

昊衡科技推出OFDR光纖傳感教學解決方案——助力打造更高性價比的教學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