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機,3D人臉解鎖的同時也完成了當天的第一次身份識別;購買早餐、購買車票,習慣性地掏出手機指紋支付……每一天,不同的解鎖方式貫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了人們熟知的人臉識別、指紋識別,還有如聲紋、虹膜、靜脈識別,甚至還有遠距離心跳識別等,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即生物識別技術,它們正成為普遍的認證方式。近日,由芯智訊主辦的“融合·創新——2019生物識別技術與應用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探討生物識別的前沿技術,助力行業的創新與變革。
然而,個人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而且終身不能更改,一旦某個特征被濫用,也可能存在隱私泄露的后果。對此,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呼吁,加強生物識別技術的監管,強化技術應用的邊界。
憑聲音辨人、微整形美容,生物識別朝向細分應用
對很多人來說,生物識別技術并不陌生,最常見的是人臉識別,但其應用遠不止于此。
“家用機器人在與主人交互時,如果它能知道是哪位主人發出的號令,那么它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服務,而憑借聲音,可以很好地分辨不同的主人。”聲揚科技首席科學家張偉彬介紹說,把這項技術拓展開來,智能語音會議系統可以解決日常開會中“誰說了什么”,形成自動化會議紀要并節省人力。
聲紋技術還可以面向金融、IoT、政企等不同企業和行業提供相應解決方案。在印尼,島嶼眾多交通不便,以前數以百萬的退休人員在領取養老金時,經常要去當地銀行窗口現場認證,而聲揚科技提供的遠程身份認證解決方案,讓退休人員在家就可通過聲紋技術進行身份認證。“語音包含了很多個人信息,除了內容,還包括情感,我們希望通過挖掘更多語音價值。”
小優科技則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美容微整形術前行業,副總經理代啟強介紹,一張人臉數據在50萬-100萬點之間,通過提取額部、兩眼之間、鼻額交界、鼻尖、人中溝等方面的數據,可以對人的顏值進行評分,掃描出來的真實三維數據還可以方便地對鼻尖、唇部等部位微調,顧客可看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通過指紋或面部識別來解鎖手機已經是再平常不過的事,而現在,汽車領域也在引入更多的生物識別技術,例如,指紋或人臉解鎖開門,免去了遺失鑰匙的苦惱;進入汽車內,汽車會驗證你是誰,并根據你的喜好進行個性化設置溫度、音樂等;在行駛途中,3D傳感器檢測疲勞駕駛程度,以提高駕駛安全;在通過高速公路收費站時,還可以無感支付。
用于城市管理,辨別動物特征找回丟失寵物
當你養的寵物狗走失了,你該如何找到它?是滿大街貼寵物狗的照片,并懸賞高額獎金?
其中的難題在于寵物無法擁有自己的專屬身份,曠視科技選擇鼻紋作為識別的關鍵特征。曠視科技副總裁謝億楠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與人類指紋類似,犬類鼻紋具有唯一性與穩定不變性,即不存在鼻紋完全相同的兩只犬,而且不容易被毛發遮擋,因此鼻紋成為了犬只身份認證的“密鑰”。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研究員陳巍也談到,包括深圳市城管局也希望在犬只管理上作相應識別,目前研究的方向是采用虹膜識別的方式。眼睛結構由鞏膜、虹膜、瞳孔晶狀體、視網膜等部分組成,而虹膜識別技術則基于眼睛中的虹膜進行身份識別。
“同樣,這個技術還可以用于在牛、馬、豬等動物的生長溯源,在深山老林設置監測點用聲紋技術了解真相物種數量,等等。”陳巍說,不過面臨的難題是要先建庫,搜集相關動物的“身份”以便后期進行匹配。
安全和便捷兼具,多種技術融合成趨勢
目前,基于人體的指紋、聲紋、掌形、人臉、虹膜、靜脈(指靜脈及掌靜脈)等特征,開發出了相關的生物識別技術,每一種技術的精度、穩定性、安全性、便利性和成本都有較大差異,在此次高峰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將多種生物識別技術融合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例如,在手機、智能門鎖等智能硬件上,已經搭載了諸如3D人臉解鎖、指紋解鎖、聲紋解鎖等方式。“晚上買菜回家時,我們可能不太方便用指紋解鎖,這時只需刷臉或喊一句‘我回來了’。”芯智訊創始人楊健表示,單一生物識別技術可能還不夠安全,但幾種方式組合下也可能達到近乎虹膜識別的安全等級。
陳巍介紹,虹膜識別技術的特征點比人臉多得多,例如,地球上有10的72次方的人才有兩個相似的虹膜,而一年掉落地球雪片總數是10的23次方。從這個角度來說,虹膜作為穩定的生物識別特征相比人臉更靈敏,相比指紋識別在日常中有更大的優勢。
例如,在礦井中,一些工人只剩下眼睛和牙齒是白的,人臉識別很難分辨,而且長年累月勞作中甚至把指紋磨掉了,這時虹膜技術的優勢凸顯,但虹膜成像距離非常近,近一點或遠一點都可能難以識別,此外,如果背景光太強、過曝也難以拍清楚,總之,多種技術的結合可讓識別更精準。
■縱深
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
業內呼吁立法保護隱私
越來越普及的生物識別技術,對用戶來說,隱私問題也成為關注焦點。楊健舉例說,一些商業組織、連鎖商店通過人臉識別追蹤客戶,以便了解用戶購物習慣、消費能力,只要顧客在其中一家店購買,下一次走進連鎖品牌其他商店,導購員馬上就能知道,消費者買過什么、購物偏好是什么,等等。
他說,從商家的角度,生物識別技術為他們創造了很多價值,但與此同時,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濫用,商家由此更加了解消費者的行為習慣,讓消費者掏更多的錢。
生物識別技術還存在被“攻破”的風險。前不久,一位男子使用了手機購買火車票,在填寫車票信息后,手機跳轉到支付寶的付款界面,并出現人臉識別窗口。他使用了一個以自己為原型的3D打印人頭,順利支付。
“我們任何人的生物特征只有一個,而且終身不能更改,一旦這個特征被濫用后,會造成連鎖反應,甚至涉及社會問題、人身安全和金融安全。”掌靜脈識別技術研發者于巧紅說,技術也一把雙刃劍,哪些地方能用,哪些地方不能用,都需要規范和明確使用環境。
優點科技總經理孟勤海則關注到信息的存儲安全。他說,與隱私相關的信息應該用最安全的方式存儲起來,比如大數據存儲在服務器上,其所在的機房是不是被嚴格管控,機房的出入是否有嚴格登記,等等。
“指紋等信息存儲的區域,應該是外界獲取不到的。”思立微高級產品經理孫云剛也認為,什么樣的企業可以獲得核心數據,應該有相應的資質。代啟強建議,可效仿電影分級制度,生物識別領域針對公眾安全和商業應用劃分不同等級。
信息安全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就在近日,央行科技司負責人在金融網絡安全論壇上表示,包括生物特征等看似與金融無關的信息現在已變得與金融安全密切相關,隱患持續增多,個人金融信息保護面臨嚴峻挑戰。他強調,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刻不容緩。
-
生物識別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80瀏覽量
13937 -
虹膜識別
+關注
關注
4文章
428瀏覽量
40132 -
人臉識別
+關注
關注
77文章
4089瀏覽量
842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HarmonyOS 5】鴻蒙應用隱私保護詳解
富士通創新生物識別身份驗證技術介紹
富士通手掌靜脈識別PalmSecure再升級

景區AI行為識別系統作用

佛瑞亞車攜手Smart Eye推出車內安全生物識別認證技術
家庭攝像頭:如何正確守護安全而非制造隱私危機?

生物傳感器的主要組成包括_生物傳感器的分類
生物芯片有哪些分類
智能語音開關:離線控制,守護隱私的新選擇

生物傳感器:科技前沿的生物監測利器
英飛凌SECORA? Pay Bio增強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支付的便利性和可信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