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介紹過可以使用Variant Subsystem或者Model Variant實現帶有條件編譯的代碼(條件編譯助力Simulink模型平臺化開發)。最近了解到,從MATLAB R2016a開始,又有一種新的方式可以實現C代碼中的條件編譯。這就是Variant Sourc模塊的使用。
假設有如下模型:
雙擊Variant Source模塊,可以看到如下配置界面:
不難看出,除了要定義Simulink Variant對象K1、K2之外,還需要勾上Analyze all choices during update diagram and generate prepropcessor conditionals選項。顯然,如果K==1條件成立,則Port 1分支對應的代碼被編譯,如果K==2,則Port 2分支對應的代碼被編譯。這里的K可以定義為Simulink Parameter對象,Storage Class定義為Define(Custom),并且需要指定宏定義的文件。
如此設置之下,得到的模型算法實現函數如下:
voidtestvariantSource_step(void)
{
real_T rtb_VariantMerge_For_Variant_So;
#ifK1
rtb_VariantMerge_For_Variant_So = u1 + u2;
#endif
#ifK2
rtb_VariantMerge_For_Variant_So = u3 + u4;
#endif
y = rtb_VariantMerge_For_Variant_So;
}
這種方式實現帶有條件編譯的代碼也非常簡單,條件編譯的好處可以通過控制宏定義K控制需要編譯哪部分代碼,那么,如果不設置條件編譯呢?
上述模型中,如果不再勾選Analyze all choices during update diagram and generate prepropcessor conditionals選項,我們得到如下代碼:
voidtestvariantSource_step(void)
{
y = u1 + u2;
}
代碼中只有當前參數條件下有效算法的代碼。
跟上次介紹的條件編譯相比,實現方式不同,應用場景也可能不同,如何取舍,這里就不去分析了。但是,在基于模型的開發模式下,到底在模型級別上做選擇,還是通過C代碼級別的條件編譯做選擇,這是個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
代碼
+關注
關注
30文章
4900瀏覽量
70724 -
編譯
+關注
關注
0文章
679瀏覽量
3398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PanDao:實際約束條件下成像系統的初始結構的生成
VirtualLab Fusion案例:K域和X域中的系統建模
使用OpenVINO?條件編譯功能,壓縮Windows應用體積

一種面向飛行試驗的數據融合框架

一種利用CSD16327Q3實現企業固態硬盤鉭電容短路保護的方法

linux驅動程序的編譯方法有哪兩種
LIDAR激光雷達逆向建模能用到revit當中嗎
對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介紹
一種無透鏡成像的新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