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階段
第一階段:掃描輸入信號,比如ADC采樣,電壓、電流、壓力等傳感器輸入。
第二階段:分析數據,根據輸入信號判斷該執行的程序
第三階段:執行命令,輸出控制數據,如LCD顯示,執行繼電器的開合,電動機的啟動停止等。
PLC可編程控制器的工作方式
采用循環掃描方式。在PLC處于運行狀態時,從內部處理、通信操作、程序輸入、程序執行、程序輸出,一直循環掃描工作。
注意:由于PLC是掃描工作過程,在程序執行階段即使輸入發生了變化,輸入狀態映象寄存器的內容也不會變化,要等到下一周期的輸入處理階段才能改變。循環掃描過程如下:
PLC可編程控制器工作過程
主要分為內部處理、通信操作、輸入處理、程序執行、輸出處理幾個階段。
1)內部處理階段:
在此階段,PLC檢查CPU模塊的硬件是否正常,復位監視定時器,以及完成一些其它內部工作。
2)通信服務階段
在此階段,PLC與一些智能模塊通信、響應編程器鍵入的命令,更新編程器的顯示內容等,當PLC處于停狀態時,只進行內容處理和通信操作等內容。
3)輸入處理
輸入處理也叫輸入采樣。在此階段順序讀入所有輸入端子的通斷狀態,并將讀入的信息存入內存中所對應的映象寄存器。在此輸入映象寄存器被刷新,接著進入程序的執行階段。
4)程序執行
根據PLC梯形圖程序掃描原則,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步序,逐句掃描,執行程序。但遇到程序跳轉指令,則根據跳轉條件是否滿足來決定程序的跳轉地址。若用戶程序涉及到輸入輸出狀態時,PLC從輸入映象寄存器中讀出上一階段采入的對應輸入端子狀態,從輸出映象寄存器讀出對應映象寄存器的當前狀態。根據用戶程序進行邏輯運算,運算結果再存入有關器件寄存器中。
5)輸出處理
程序執行完畢后,將輸出映象寄存器,即元件映象寄存器中的Y寄存器的狀態,在輸出處理階段轉存到輸出鎖存器,通過隔離電路,驅動功率放大電路,使輸出端子向外界輸出控制信號,驅動外部負載。
-
plc
+關注
關注
5037文章
13962瀏覽量
475137 -
可編程控制器
+關注
關注
6文章
539瀏覽量
394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TIA 博途與SIMATIC S7-1500可編程控制器選型手冊
PLC遠程控制模塊應用
PLC可編程控制器的簡介
可編程電阻焊控制器:智能化工業焊接新解決方案探究
PLC與RTU二者的區別

PLC維護檢修方法與技巧
可編程控制器在自動化控制領域有哪些應用?
PLC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運作方式詳解
未來展望:PLC遠程控制網關與工業物聯網融合的發展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