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起,美國對華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稅率從10%提高到25%;同時,美國擬對部分中國高科技企業實行禁售黑名單。中國也于近日出手,連續在關稅、稀土出口、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等方面入手進行反制。至此,歷時一年多的中美貿易爭端已經從貿易戰擴大到了科技戰、產業戰。
與華為一樣,作為高新技術產業和相對優勢產業,中國安防、物聯網、人工智能企業也在所難免受到波及。5月22,媒體報道,美國正在考慮將??低?/u>、大華股份、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以及依圖科技等5家中國企業列入與華為類似的 " 黑名單 ",以阻止這些公司得到美國的技術、零部件和軟件。
為什么制裁上述企業?
關于這個問題,從去年到現在,深度的解讀,無論是電視還是網絡、紙媒體的報道非常多,說的都非常有道理。這次的禁售黑名單,再次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美國對于中國的貿易戰,初衷應該是基于貿易間的逆差、制造業回歸和提振美國經濟、增加自身收入而來。但到最后,在各種政治因素的左右下,已經從單純的貿易和經濟爭端,演變成了科技領域的爭端,進而轉向政治打壓和圍堵。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要依靠在特定領域的霸權來維持自己的地位,也就是所謂的美國四根支柱(Four pillars for U.S hegemony),即科技霸權、軍事霸權、美元霸權和輿論霸權??萍及詸嗍桥旁诘谝晃坏?,也是美國從崛起到稱霸的安身立命之本。
過去一段時間的美國制造業“衰退”,就本質說并不是衰退,而是篩選。留下高利潤的高科技上游產業,將相對低端、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通過全球化分工進行逐步輸出或淘汰。這也促使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能夠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時,自己建立制造業完善的產業鏈和配套設施,在分工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一個國家想要不斷發展,光有加工制造是遠遠不夠的,科學技術中我們的技術做的很好,但科學因為長期積累造成的落后需要大力追趕。21世紀前半段,最重要的產業從目前看是大數據相關產業和生物產業。2017年和2018年人工智能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抬升到國家戰略產業層面,正是因為它所服務的對象恰恰是大數據領域。從目前看,無論是人工智能、物聯網,還是5G,除了在服務自身用戶之外,都是大數據的相關產業。
用通信、視頻等獲取的海量信息形成結構化數據,服務于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商業、政務、農業、環保、旅游等等具體領域。中國的產業轉型,在科研領域選擇了這個方向。5G、視頻物聯網、AI算法,因為戰略傾向和時間積累、后發優勢,我們目前相對較為先進。如果讓中國一直平穩的發展下去,從產業轉化科研,再將科研付諸更大的規模型產業,美國在這方面的科技霸權將受到很大威脅。
這不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對美國科技霸權將形成挑戰。所以制裁上述中國企業,也就順理成章了。換個角度看,生物科技中國比美、英落后太多,制藥的知識產權和先進的基因技術大部分掌握在西方手中,所以人家根本懶得制裁你。本著“小打不如大打,局部不如全部”的理念,美國從貿易、科技、軍事(臺海和南海)三方面入手,準備來一場遏制中國發展的全面阻擊戰。
中國安防行業會受到多大影響?
一、市場規模
2018年中國安防產品(供應端)市場約為2216億元,安防工程市場為3671億(包含重復計算的安防產品844億,占工程市場23%),安防運維與報警服務市場為342億,減去工程中重復計算的安防產品844億,2018年安防行業市場供應端市場規模達到5385億元,增長8.42%(細分產品線數據請見下圖)。安防產品內銷比例約為68%(包括外資企業),安防產品出口減去進口為709億。
按照供應端的數據5385億元計算,安防市場在2018年GDP中占比約為0. 598%。2019年中國GDP增速預計為6%-6.5%。根據摩根斯坦利報告,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預計在0.2-0.3個百分點,加之今年更加密集的制裁手段和更大范圍的提升關稅,最壞的情況約為拉低中國GDP增長1%,即增長率為5%-5.5%。根據安防行業占GDP比值及摩根斯坦利數據可以得出,貿易戰后,中國安防行業2019年規模約為5519/5540-5483億元。
在出口方面,以視頻監控為例,北美和美國市場約占總體出口的25%,在征收25%的高額關稅后,給出口北美市場造成的影響至少在5-8個百分點。以2018年安防產品出口總額709億元計(產品設備),視頻監控占50%,約為355億元,北美市場出口額約為88.75億元。受貿易戰影響,北美市場將出現維持現狀或進一步走低的情況,約為90.85-87.85億元。
當然,匯率、原材料、供應鏈、關稅等影響市場數據的因素非常多,也很復雜,現在又摻雜了更加錯綜復雜的政治因素,所以以上數據是根據既往發生數據的算數結果推論,僅為基礎參考,具體情況還要根據各種因素的變化而不斷調整。
二、產業格局
1、由于美國對芯片等核心關鍵技術和產品的出口管制,短時間的影響有限,但中長期將會限制我國安防設備迭代和技術升級。安防監控目前供應鏈的國產化率比較高,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截止2016年,編解碼芯片國內出貨占比中海思已經占到了62%,遠高于TI、安霸和恩智浦。但由于ARM的停止授權,使得海思短期內只能依靠原有IP核基礎上設計芯片,而迭代產品需要等待機遇。時間周期存在一定風險。除了ARM外,諸如X86等授權,因為同樣原因,也會出現類似的問題。
X86服務器日前已經出現了部分地區供貨趨緊的勢頭,而英偉達等企業受出口禁令限制,與國內企業的合作也將會存在一定問題,但由于用量和可替代等原因,包括視頻企業對AI芯片的自主研發進程加快,總體風險是可控的。美國對于芯片等源頭產業的封鎖,無疑將會加速我國芯片自主研發的進程。
以通用芯片和場景化AI芯片研發為主的自主企業將會崛起,而且將會在整個電子科技產業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芯片等核心科技產業也必將會成為國家重點關注的戰略產業。
2、出口方面,由于受到美國高額關稅的制約,將導致眾多企業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方式,大力開發亞非拉市場,這在2018年就已經有所體現。???、大華、宇視等龍頭企業已經在越南、巴拿馬、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加大分公司建設進度,并加大在上述區域的投資力度,以求攤薄關稅成本、開拓新興市場。如果美國維持高額關稅和高壓禁售政策,北美市場在未來3-5年,將會進一步萎縮,從出口占比25%降至10%左右。
3、更多國際型企業將會重視國內市場,未來國內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近兩年來,華為和阿里這類巨頭企業跨入安防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國際環境的惡化,將會加快巨型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的腳步。這從今年華為安防的一系列峰會以及大力拓展渠道伙伴和阿里最近入股千方科技就可見一斑。
而傳統的安防行業強者,如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也加快了跳出安防、賦能百業的進度。中國安防和視頻領域的需求端市場遠未見頂,隨著AI、5G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設備的智能化和云端的智能化帶來的用戶需求的提升和平臺、設備的更新換代將會加快,誰能在智能化數據這一輪大潮中分得一杯羹,最終的格局將會如何確定,3年內會見分曉。
三、未來發展方向
1、以華為和阿里為代表的云端優勢企業,將在大型項目上進行深挖,抓緊接關鍵口所帶來的產業升級和職能轉型的機遇,在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智慧公安等數據量需求龐大的產業大力建設云平臺,將云端從技術轉化成服務,獲得除安防外更大的市場。
2、??低?、大華股份、宇視科技和天地偉業等安防企業,將在保持安防甲方優勢和產品、解決方案優勢的前提下,向數據型和服務型企業方向大力轉型。將自身在視頻領域積累的經驗和技術,賦能給更多行業用戶,在之前并沒涉及到的運維、服務等領域發力。從傳統的設備商向方案商、軟件商過渡,通過內生SaaS、外延PaaS,最終走向技術服務商。
3、行業化將會更加細分,每一個小的領域,都將存在1-2個絕對優勢性企業。這種細分行業市場也許并不大,但其好處在于競爭相對緩和、利潤較高且持續穩定。之前走新三板的企業,將會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逐步向科創板邁進。
四、應當注意的兩大問題
1、數據的敏感性。因為有部分安防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將自身前端積累的視頻等數據進行結構化轉型,向數據公司發展,這其中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合法運用數據。數據的所有權歸用戶,運營需要授權,也要確保信息的安全和穩定。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以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過去在數據變現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商機,但互聯網行為數據和視頻具象數據是有本質區別的。
一個是看不見、摸不著,靠規律判斷;一個是看得見、摸得著,靠行為判斷。用好了提升效率、利國利民;用不好風險也很高。另外一方面,在大數據公司轉型的路上,必須要面對的是國際化的問題。如果要做國內的數據運營,在企業國際化的道路上或將成為很大的阻力。大部分國家出于國家安全考慮,很難將項目交付到一個在所在國掌握核心數據的企業手中。魚和熊掌,要找到中間道路進行合規的評估和潛在風險規避。
2、生態建設。近兩年來,無論是華為、阿里,還是???、大華,都在自己的會議上提出了生態的建設。其核心要領是提供云和算法平臺,讓合作伙伴在底層應用上無限開發、尋找商機。生態的建立,最大的基礎是互利和分利。如何能讓伙伴在納入生態的時候,自身的利益得到滿足,才是維系生態穩定的基礎。
這就像IOS和安卓系統的生態一樣,他們提供平臺,軟件商在平臺山自主研發,上架,獲利后分利,這是一個完整的鏈條,是在生態建立之初就設計好的。視頻云和算法開放平臺的建立,應該借鑒更多寶貴的經驗,能夠明確的讓合作伙伴知道如何獲利、如何分利,以激發生態下伙伴的熱情。也讓企業在技術服務公司的道路上能走得正、走得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