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正遭遇產業化路上新的挑戰。WCDMA已徹底突破2003年時的瓶頸并進入快速增長期,CDMA2000則依靠技術相對平滑演進的特點使其它制式難以快速替代其市場份額,GSM更在傳統話音市場建立了穩固的統治地位,在這張產業環境下,如果跟其它兩種3G制式同時在國內進入商用,作為產業規模上處于劣勢的制式,TD-SCDMA的市場前景確實難以令人樂觀。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有學者推出了TD-SCDMA模仿PHS模式,在不發放3G牌照的情況下使TD-SCDMA形成事實規模,從而爭取加速發展并縮小跟其它兩種制式的差距。下面,文章將在產業、市場與政策等方面對TD-SCDMA與PHS在國內的發展進行比較,并探討TD-SCDMA復制國內PHS模式的發展前景。
TD-SCDMA與PHS的對比分析
單純從技術上看,PHS跟TD-SCDMA沒有可比性,PHS是比2G更為落后的技術,TD-SCDMA則是國際3G標準制式,而且在某些方面具有比WCDMA和CDMA2000更優越的特點。然而,市場上取得成功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技術,如果把2003年作為PHS在國內全面發展的起點,PHS在四年時間里就發展到目前的9000多萬,其發展歷程仍然可以給TD-SCDMA的未來帶來某些啟示,下面將在產業建設、市場基礎與政策環境三方面對PHS與TD-SCDMA在國內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
(一)產業建設
從產業鏈構成看,雖然PHS目前的國內市場規模遠大于其在日本當年發展最高峰時的規模,但日本廠商仍掌握PHS的核心專利,只是設備與終端的生產主力轉移到國內的UT、中興等廠商上,這些都是PHS作為日本自有制式所根本決定的。
由于尚未真正進入大規模商用,目前TD-SCDMA產業鏈處于初步形成的階段,而且主要以產業聯盟的形式存在。從產業聯盟的構成看,大部分國際主要廠商都已參與,這是PHS不曾具備的,而國內廠商的數量則略占多數。
與PHS相比,TD-SCDMA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經過商用的檢驗,這種風險對于具有強大移動運營經驗支撐的運營商來說可能還可以承受,但對于缺乏真正移動運營經驗的運營商來說就需要一個從逐步認識-接納-積極化解的過程。
(二)市場基礎
PHS于1995年進入日本市場時,日本移動電話普及率僅不到8%,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包括DoCoMo在內的運營商希望通過PHS這種成本較低的技術加速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而當時PHS的資費也僅相當于移動電話的1/3,這些都是PHS能夠在短期內迅速發展的原因。在國內,1997年PHS被引入時國內的移動電話普及率也僅有1%,依靠與固話同資費而且真正單向收費的優勢,PHS取得了高速增長。
與PHS相比,TD-SCDMA要面對的市場環境則要更為復雜而且不確定性較大,其中TD-SCDMA的運營主體因素影響最大。如果TD-SCDMA發放給固網運營商,由于目前PHS發展趨于停滯甚至面臨進入衰退,PHS已無法起到抵御移動電話的作用,而話音收入仍占移動通信收入的80%以上,因此固網運營商獲得TD-SCDMA后除了培育和發展數據業務市場外,更為緊迫的則是爭取在話音市場穩住自身的地位進而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如果TD-SCDMA發放給現有移動運營商,由于現有移動運營商都已擁有完善的2G語音網絡,TD-SCDMA因此應主要解決高速移動數據業務的提供問題。但從現實的市場需求看,國內高速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以及中西部市場的中高端用戶群,跟話音及消息類業務相比,這部分的需求還相對有限而且需要運營商大力培育,但在這種地位下TD-SCDMA由于有2G網絡及其收入的支撐,其面臨的競爭與發展壓力將相對小一些。
(三)政策環境
PHS在日本的發展最初都有明顯的政府行為性質,日本政府曾計劃把PHS扶持成為國際標準。在國內,雖然至今沒有發放PHS牌照,但對PHS政府還是有一定政策扶持的,只是這種扶持更主要是針對固網運營商而不是針對PHS這種技術本身。
與PHS相比,TD-SCDMA從標準提出到目前的小規模放號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在未來TD-SCDMA走向商用市場前,政府的支持與直接投入仍將是TD-SCDMA發展的重要動力,而TD-SCDMA走向商用市場后,如何為TD-SCDMA營造有利的競爭與發展環境,則是政府現在就需要開始著手解決的緊迫課題。
?TD復制國內PHS模式發展前景探討
與PHS發展中,固網運營商是主要推動力不同,目前四大運營商對TD-SCDMA都缺乏明顯的運營動力,因此TD-SCDMA要進入事實商用的初期,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仍將起主要推動作用。未來TD-SCDMA的運營主體將從現有四大基礎運營商中產生已成業界共識,但如果要所有運營商都商用TD-SCDMA,在缺乏牌照制度的情況下難以保證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TD-SCDMA首先由個別運營商投入事實商用的可能性較大。
下面將假設不進行運營商重組的前提下,從運營主體分別是固網運營商與移動運營商兩個維度對TD-SCDMA的發展前景作出分析與探討。
(一)固網運營商是事實上的發展主體
1、技術驅動力方面,缺乏實踐檢驗與組網經驗是運營商的主要顧慮。
PHS進入國內前在日本已有現成的組網經驗,而TD-SCDMA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雖然通過幾年的測試與小規模商用摸索出一定的組網與運營經驗,但如果要全國大規模建網,這對缺乏真正移動網絡建設與運營經驗的固網運營商來說,挑戰仍然巨大。
2、市場驅動力方面,TD-SCDMA如何跟現有2G競爭話音市場是難題。
固網運營商獲得TD-SCDMA牌照后,作為國內移動市場的后進入者,其發展初期主要解決的發展課題是提高話音市場的份額,具體來看就是TD-SCDMA場跟現有2G展開正面競爭,但無論從資費現狀、趨勢還是成本來看,TD-SCDMA面臨的壓力和風險都會比較大。首先,國內移動電話資費跟固話資費趨同已是客觀事實,即使未來固網運營商將固話跟移動電話捆綁,也難以取得明顯的價格優勢,這跟當初PHS剛進入全面發展時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差異明顯。其次,雖然TD-SCDMA在單位話音成本上較2G制式有優勢,但TD-SCDMA畢竟是新建網絡并面臨投資回收壓力,而國內2G網絡的初始投資早已回收,而且目前2G擴容成本也已比較低廉,因此綜合來看TD-SCDMA難以在成本上與現有2G網絡進行競爭。最后,國內話音市場發展的不均衡會給TD-SCDMA的投資帶來新的風險,東部地區的話音市場仍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而非短信類的數據業務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體規模仍有限而且不足以支撐整個網絡的持續發展。
3、政策扶持與有效實施是化解技術與市場風險的關鍵。
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都是上市公司,既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要完成國資委的考核,因此難以主動承擔TD-SCDMA帶來的技術與市場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并有效實施就顯得比較關鍵了。首先,出臺有別于其它電信運營商的考核辦法是提高運營商采用TD-SCDMA制式積極性的前提,這是運營商仍是國有控股企業所決定的。其次,在資費、網絡漫游、站址共享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并對相關運營商予以扶持,這對TD-SCDMA迅速進入市場并形成競爭力尤為重要。
(二)移動運營商是事實上的運營主體
1、技術驅動力方面,由于WCDMA和CDMA2000產業鏈更強,而且已經廣泛投入商用,運營商將更傾向于這兩種制式,但由于運營商仍是國有控股企業,而且企業負責人由政府任免,在建網成本可控而且不影響整體經營效益的前提下,運營商并不會拒絕TD-SCDMA。
2、在市場驅動力方面,與固網運營商相比移動運營商大規模運營TD-SCDMA的意愿將相對較低,這是運營商現有業務利益及市場需求現狀所共同決定的。對現有移動運營商來說,3G是作為現有2G的升級主要解決高速數據/增值業務的提供問題。因此,除非競爭對手獲得了3G并構成對其的足夠威脅,否則現有移動運營商只會在熱點地區建設3G網絡并繼續利用現有2G網絡滿足話音與中低速數據業務的需求。
3、從管制角度看,如果移動運營商,尤其是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政策環境建設就相對簡單。移動運營商運營TD-SCDMA不僅使TD-SCDMA暫時避開了跟WCDMA、CDMA2000的正面競爭,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跟2G在話音上展開激烈的價格戰,而且如果是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由于中國移動的強大2G網絡及收入的支持,TD-SCDMA能夠爭取到相對穩定的發展地位并逐步壯大。
總結
在不發放3G牌照的情況下使TD-SCDMA形成事實發展規模,是暫時避開WCDMA/CDMA2000正面競爭從而爭取加速發展的理想化思路,但具體的實施效果變數較大。如果固網運營商成為運營主體,從市場需求基礎看TD-SCDMA在一定程度上有希望達到目前PHS的發展規模,但TD-SCDMA需要面臨激烈的話音資費競爭,市場風險較大,政策環境建設水平將成為影響這種模式成敗的重要因素。如果移動運營商(尤其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技術與市場風險較低,政策上也不需要作特別的扶持,但可能使TD-SCDMA產業鏈演進相對緩慢,如何既激勵TD-SCDMA運營商又能平衡各運營商利益(尤其是避免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市場失衡格局繼續擴大)是主要挑戰,而TD-SCDMA能否利用有限的市場規模快速趕上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的后續發展與國際化前景則會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有學者推出了TD-SCDMA模仿PHS模式,在不發放3G牌照的情況下使TD-SCDMA形成事實規模,從而爭取加速發展并縮小跟其它兩種制式的差距。下面,文章將在產業、市場與政策等方面對TD-SCDMA與PHS在國內的發展進行比較,并探討TD-SCDMA復制國內PHS模式的發展前景。
TD-SCDMA與PHS的對比分析
單純從技術上看,PHS跟TD-SCDMA沒有可比性,PHS是比2G更為落后的技術,TD-SCDMA則是國際3G標準制式,而且在某些方面具有比WCDMA和CDMA2000更優越的特點。然而,市場上取得成功的技術不一定是最先進的技術,如果把2003年作為PHS在國內全面發展的起點,PHS在四年時間里就發展到目前的9000多萬,其發展歷程仍然可以給TD-SCDMA的未來帶來某些啟示,下面將在產業建設、市場基礎與政策環境三方面對PHS與TD-SCDMA在國內的發展進行對比分析。
(一)產業建設
從產業鏈構成看,雖然PHS目前的國內市場規模遠大于其在日本當年發展最高峰時的規模,但日本廠商仍掌握PHS的核心專利,只是設備與終端的生產主力轉移到國內的UT、中興等廠商上,這些都是PHS作為日本自有制式所根本決定的。
由于尚未真正進入大規模商用,目前TD-SCDMA產業鏈處于初步形成的階段,而且主要以產業聯盟的形式存在。從產業聯盟的構成看,大部分國際主要廠商都已參與,這是PHS不曾具備的,而國內廠商的數量則略占多數。
與PHS相比,TD-SCDMA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經過商用的檢驗,這種風險對于具有強大移動運營經驗支撐的運營商來說可能還可以承受,但對于缺乏真正移動運營經驗的運營商來說就需要一個從逐步認識-接納-積極化解的過程。
(二)市場基礎
PHS于1995年進入日本市場時,日本移動電話普及率僅不到8%,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包括DoCoMo在內的運營商希望通過PHS這種成本較低的技術加速移動通信市場的發展,而當時PHS的資費也僅相當于移動電話的1/3,這些都是PHS能夠在短期內迅速發展的原因。在國內,1997年PHS被引入時國內的移動電話普及率也僅有1%,依靠與固話同資費而且真正單向收費的優勢,PHS取得了高速增長。
與PHS相比,TD-SCDMA要面對的市場環境則要更為復雜而且不確定性較大,其中TD-SCDMA的運營主體因素影響最大。如果TD-SCDMA發放給固網運營商,由于目前PHS發展趨于停滯甚至面臨進入衰退,PHS已無法起到抵御移動電話的作用,而話音收入仍占移動通信收入的80%以上,因此固網運營商獲得TD-SCDMA后除了培育和發展數據業務市場外,更為緊迫的則是爭取在話音市場穩住自身的地位進而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如果TD-SCDMA發放給現有移動運營商,由于現有移動運營商都已擁有完善的2G語音網絡,TD-SCDMA因此應主要解決高速移動數據業務的提供問題。但從現實的市場需求看,國內高速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以及中西部市場的中高端用戶群,跟話音及消息類業務相比,這部分的需求還相對有限而且需要運營商大力培育,但在這種地位下TD-SCDMA由于有2G網絡及其收入的支撐,其面臨的競爭與發展壓力將相對小一些。
(三)政策環境
PHS在日本的發展最初都有明顯的政府行為性質,日本政府曾計劃把PHS扶持成為國際標準。在國內,雖然至今沒有發放PHS牌照,但對PHS政府還是有一定政策扶持的,只是這種扶持更主要是針對固網運營商而不是針對PHS這種技術本身。
與PHS相比,TD-SCDMA從標準提出到目前的小規模放號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在未來TD-SCDMA走向商用市場前,政府的支持與直接投入仍將是TD-SCDMA發展的重要動力,而TD-SCDMA走向商用市場后,如何為TD-SCDMA營造有利的競爭與發展環境,則是政府現在就需要開始著手解決的緊迫課題。
?TD復制國內PHS模式發展前景探討
與PHS發展中,固網運營商是主要推動力不同,目前四大運營商對TD-SCDMA都缺乏明顯的運營動力,因此TD-SCDMA要進入事實商用的初期,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仍將起主要推動作用。未來TD-SCDMA的運營主體將從現有四大基礎運營商中產生已成業界共識,但如果要所有運營商都商用TD-SCDMA,在缺乏牌照制度的情況下難以保證市場的有序發展,因此TD-SCDMA首先由個別運營商投入事實商用的可能性較大。
下面將假設不進行運營商重組的前提下,從運營主體分別是固網運營商與移動運營商兩個維度對TD-SCDMA的發展前景作出分析與探討。
(一)固網運營商是事實上的發展主體
1、技術驅動力方面,缺乏實踐檢驗與組網經驗是運營商的主要顧慮。
PHS進入國內前在日本已有現成的組網經驗,而TD-SCDMA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雖然通過幾年的測試與小規模商用摸索出一定的組網與運營經驗,但如果要全國大規模建網,這對缺乏真正移動網絡建設與運營經驗的固網運營商來說,挑戰仍然巨大。
2、市場驅動力方面,TD-SCDMA如何跟現有2G競爭話音市場是難題。
固網運營商獲得TD-SCDMA牌照后,作為國內移動市場的后進入者,其發展初期主要解決的發展課題是提高話音市場的份額,具體來看就是TD-SCDMA場跟現有2G展開正面競爭,但無論從資費現狀、趨勢還是成本來看,TD-SCDMA面臨的壓力和風險都會比較大。首先,國內移動電話資費跟固話資費趨同已是客觀事實,即使未來固網運營商將固話跟移動電話捆綁,也難以取得明顯的價格優勢,這跟當初PHS剛進入全面發展時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差異明顯。其次,雖然TD-SCDMA在單位話音成本上較2G制式有優勢,但TD-SCDMA畢竟是新建網絡并面臨投資回收壓力,而國內2G網絡的初始投資早已回收,而且目前2G擴容成本也已比較低廉,因此綜合來看TD-SCDMA難以在成本上與現有2G網絡進行競爭。最后,國內話音市場發展的不均衡會給TD-SCDMA的投資帶來新的風險,東部地區的話音市場仍在增長,但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而非短信類的數據業務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體規模仍有限而且不足以支撐整個網絡的持續發展。
3、政策扶持與有效實施是化解技術與市場風險的關鍵。
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都是上市公司,既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要完成國資委的考核,因此難以主動承擔TD-SCDMA帶來的技術與市場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并有效實施就顯得比較關鍵了。首先,出臺有別于其它電信運營商的考核辦法是提高運營商采用TD-SCDMA制式積極性的前提,這是運營商仍是國有控股企業所決定的。其次,在資費、網絡漫游、站址共享等方面加快形成政策并對相關運營商予以扶持,這對TD-SCDMA迅速進入市場并形成競爭力尤為重要。
(二)移動運營商是事實上的運營主體
1、技術驅動力方面,由于WCDMA和CDMA2000產業鏈更強,而且已經廣泛投入商用,運營商將更傾向于這兩種制式,但由于運營商仍是國有控股企業,而且企業負責人由政府任免,在建網成本可控而且不影響整體經營效益的前提下,運營商并不會拒絕TD-SCDMA。
2、在市場驅動力方面,與固網運營商相比移動運營商大規模運營TD-SCDMA的意愿將相對較低,這是運營商現有業務利益及市場需求現狀所共同決定的。對現有移動運營商來說,3G是作為現有2G的升級主要解決高速數據/增值業務的提供問題。因此,除非競爭對手獲得了3G并構成對其的足夠威脅,否則現有移動運營商只會在熱點地區建設3G網絡并繼續利用現有2G網絡滿足話音與中低速數據業務的需求。
3、從管制角度看,如果移動運營商,尤其是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政策環境建設就相對簡單。移動運營商運營TD-SCDMA不僅使TD-SCDMA暫時避開了跟WCDMA、CDMA2000的正面競爭,更重要的是不需要跟2G在話音上展開激烈的價格戰,而且如果是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由于中國移動的強大2G網絡及收入的支持,TD-SCDMA能夠爭取到相對穩定的發展地位并逐步壯大。
總結
在不發放3G牌照的情況下使TD-SCDMA形成事實發展規模,是暫時避開WCDMA/CDMA2000正面競爭從而爭取加速發展的理想化思路,但具體的實施效果變數較大。如果固網運營商成為運營主體,從市場需求基礎看TD-SCDMA在一定程度上有希望達到目前PHS的發展規模,但TD-SCDMA需要面臨激烈的話音資費競爭,市場風險較大,政策環境建設水平將成為影響這種模式成敗的重要因素。如果移動運營商(尤其中國移動)運營TD-SCDMA,技術與市場風險較低,政策上也不需要作特別的扶持,但可能使TD-SCDMA產業鏈演進相對緩慢,如何既激勵TD-SCDMA運營商又能平衡各運營商利益(尤其是避免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市場失衡格局繼續擴大)是主要挑戰,而TD-SCDMA能否利用有限的市場規模快速趕上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的后續發展與國際化前景則會成為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