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11:在雙層板中,電源走線附近必須有地線與其緊鄰、平行走線。
原因:減小電源電流回路面積。
原則12:在分層設計時,盡量避免布線層相鄰的設臵。如果無法避免布線層相鄰,應該適當拉大兩布線層之間的層間距,縮小布線層與其信號回路之間的層間距。
原因:相鄰布線層上的平行信號走線會導致信號串擾。
原則13:相鄰平面層應避免其投影平面重疊。
原因:投影重疊時,層與層之間的耦合電容會導致各層之間的噪聲互相耦合。
原則14:PCB布局設計時,應充分遵守沿信號流向直線放臵的設計原則,盡量避免來回環繞。
原因:避免信號直接耦合,影響信號質量。
原則15:多種模塊電路在同一PCB上放臵時,數字電路與模擬電路、高速與低速電路應分開布局。
原因:避免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高速電路以及低速電路之間的互相干擾。
原則16:當線路板上同時存在高、中、低速電路時,應該遵從高、中速電路遠離接口。
原因:避免高頻電路噪聲通過接口向外輻射。
原則17:存在較大電流變化的單元電路或器件(如電源模塊:的輸入輸出端、風扇及繼電器)附近應放臵儲能和高頻濾波電容。
原因:儲能電容的存在可以減小大電流回路的回路面積。
原則18:線路板電源輸入口的濾波電路應靠近接口放臵,
原因:避免已經經過了濾波的線路被再次耦合。
原則19:在PCB板上,接口電路的濾波、防護以及隔離器件應該靠近接口放臵。
原因:可以有效的實現防護、濾波和隔離的效果。
原則20:如果接口處既有濾波又有防護電路,應該遵從先防護后濾波的原則。
原因:防護電路用來進行外來過壓和過流抑制,如果將防護電路放臵在濾波電路之后,濾波電路會被過壓和過流損壞。
原則21:布局時要保證濾波電路(濾波器)、隔離以及防護電路的輸入輸出線不要相互耦合。
原因:上述電路的輸入輸出走線相互耦合時會削弱濾波、隔離或防護效果。
原則22:單板上如果設計了接口“干凈地”,則濾波、隔離器件應放臵在“干凈地”和工作地之間的隔離帶上。
原因:避免濾波或隔離器件通過平面層互相耦合,削弱效果。
原則23:“干凈地”上,除了濾波和防護器件之外,不能放臵任何其他器件,原因:“干凈地”設計的目的是保證接口輻射最小,并且“干凈地”極易被外來干擾耦合,所以“干凈地”上不要有其他無關的電路和器件。
原則24:晶體、晶振、繼電器、開關電源等強輻射器件遠離單板接口連接器至少1000mil。原因:將干擾會直接向外輻射或在外出電纜上耦合出電流來向外輻射。
原則25:敏感電路或器件(如復位電路、:WATCHDOG電路等)遠離單板各邊緣特別是單板接口側邊緣至少1000mil。
原因:類似于單板接口等地方是最容易被外來干擾(如靜電)耦合的地方,而像復位電路、看門狗電路等敏感電路極易引起系統的誤操作。
原則26:時鐘、總線、射頻線等關鍵信號走線和:其他同層平行走線應滿足3W原則。
原因:避免信號之間的串擾。
原則27:電流≥1A的電源所用的表貼保險絲、磁珠、電感、鉭電容的焊盤應不不少于兩個過孔接到平面層。
原因:減小過孔等效阻抗。
原則28:差分信號線應同層、等長、并行走線,保持阻抗一:致,差分線間無其它走線。
原因:保證差分線對的共模阻抗相等,提高其抗干擾能力。
原則29:關鍵信號走線一定不能跨分割區走線(包括過孔、焊盤導致的參考平面間隙)。
原因:跨分割區走線會導致信號回路面積的增大。
原則30:信號線跨其回流平面分割地情況不可避免時,建議在信號跨分割附近采用橋接電容方式處理,電容取值為1nF。
原因:信號跨分割時,常常會導致其回路面積增大,采用橋接地方式是人為的為其設臵信號回路。
原則31:單板上的濾波器(濾波電路)下方不要有其他無關信號走線。
原因:分布電容會削弱濾波器的濾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