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央行和其他六個部委,加起來是七部委,發了一個《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所謂ICO實際上指的就是 “代幣發行“ 的英文縮寫。”比特幣中國“ 交易平臺發布公告北京時間昨天9月27日中午12:00關閉數字資產和人民帀充值功能,并將于9月30日中午12:00停止所有交易業務。
我們可以籠統或近似的將業內人群劃分為四類:
一是我們這樣的“吃瓜群眾”看熱鬧,也不排除少數跟進的,
二是別有用心的“投機客”純粹是掙錢或搗亂來的,
三是“鏈圈“ 專業IT技術人員或程序員,
四是”幣圈“ 的兩撥人,一撥是堅信“比特幣造就自由主義經濟制度”,另一撥認為沒有“主義”之分,只有新老經濟之分,新經濟必勝。
比特幣中國關業務對他們而言是好還是壞?對不同的人肯定是有不同的影響。
從比特幣中國上看到了一個名單,大概有幾十種。9月4日的政策公告出來后停了一些,還有繼續交易的,名單也很長。央行的代幣到底是個什么含義,比特幣和非比特幣的那些所謂的代幣,代幣最狹義的理解,就是山寨幣,是基于以太幣的。幣圈來講的山寨幣除了主流的兩種,這之外的都叫山寨幣,也叫代幣。當然我們可以不跟它把法幣相連,法幣是國家信用和國家法律支撐的,不管是電子狀態還是紙幣狀態。
而國家一方面在金融監管方面有擔心,對于參與者而言擊鼓傳花式的傳銷也可能蘊含更大的危機。
津巴布韋比特幣價格高達7200美刀
現在中國是比特幣最大的交易市場,但是比特幣價格更貴的在這個非洲國家,比特幣交易價高達7200美元。
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韋常年惡性通脹。當地政府除了發行和美元等價的債券貨幣已然無計可施。
由此,在津巴布韋,美元多年來成為該國的硬通貨。不過最近,除了美元,比特幣也成為津巴布韋民間青睞的交易工具。
據Coin Telegraphs的報道,津巴布韋再次面臨嚴重通脹。不過,這次民間卻把目光從美元轉向了比特幣。
在津巴布韋停止了信用卡支付,并嚴格管制現金進出該國后,比特幣在津巴布韋的使用量出現了明顯增長。
在津巴布韋,如果民眾想購買汽車他們必須使用比特幣進行付款。同時,租車公司也樂于接受顧客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
在一片混亂中,比特幣在津巴布韋的價格已經飆升到了7200美元。而目前,國際市場上比特幣的價格大約在4200美元左右。
Coin Telegraphs認為,之所以津巴布韋民間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是因為民眾對政府采取傳統措施來控制市場已經喪失信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