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GSM系統的技術規范及其主要性能
GSM標準共有12章規范系列,即:01系列:概述 02系列:業務方面 03系列:網絡方面 04系列:MS-BS接口和規約(空中接口第2、3層) 05系列:無線路徑上的物理層(空中接口第1層) 06系列:話音編碼規范 07系列:對移動臺的終端適配 08系列:BS到MSC接口(A和Abis接口) 09系列:網絡互連 10系列:暫缺 11系列:設備和型號批準規范 12系列:操作和維護
(2).3GSM系統關鍵技術
工作頻段的分配
(2)-1.工作頻段
我國陸地公用蜂窩數字移動通信網GSM通信系統采用900MHz頻段:
890~915(移動臺發、基站收)
935~960(基站發、移動臺收)
雙工間隔為45MHz,工作帶寬為25 MHz,載頻間隔為200 kHz。
隨著業務的發展,可視需要向下擴展,或向1.8GHz頻段的GSM1800過渡,即1800MHz頻段:
1710~1785(移動臺發、基站收)
1805~1880(基站發、移動臺收)
雙工間隔為95MHz,工作帶寬為75 MHz,載頻間隔為200 kHz。
(2)-2.頻道間隔
相鄰兩頻道間隔為200kHz。 每個頻道采用時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為8個時隙,即8個信道(全速率)。每信道占用帶寬200 kHz/8=25 kHz。
將來GSM采用半速率話音編碼后,每個頻道可容納16個半速率信道。
(2)-3多址方案
GSM通信系統采用的多址技術:頻分多址(FDMA)和時分多址(TDMA)結合,還加上跳頻技術。
GSM在無線路徑上傳輸的一個基本概念是:傳輸的單位是約一百個調制比特的序列,它稱為一個“突發脈沖”。脈沖持續時間優先,在無線頻譜中也占一有限部分。它們在時間窗和頻率窗內發送,我們稱之為間隙。精確地講,間隙的中心頻率在系統頻帶內間隔200 kHz安排(FDMA情況),它們每隔0.577ms(更精確地是15/26ms)出現一次(TDMA情況)。對應于相同間隙的時間間隔稱為一個時隙,它的持續時間將作為一種時間單位,稱為BP(突發脈沖周期)。
這樣一個間隙可以在時間/頻率圖中用一個長15/26ms,寬200KHz的小矩形表示(見圖)。統一地,我們將GSM中規定的200KHz帶寬稱為一個頻隙。
(2)-4在時域和頻域中的間隙
GSM系統中,每個載頻被定義為一個TDMA幀,相當于FDMA系統的一個頻道。每幀包括8個時隙(TS0-7)。每個TDMA幀有一個TDMA幀號。
TDMA幀號是以3小時28分53秒760毫秒(2048?51?26?8BP或者說2048?51?26個TDMA幀)為周期循環編號的。每2048?51?26個TDMA幀為一個超高幀,每一個超高幀又可分為2048個超幀,一個超幀是51?26個TDMA幀的序列(6.12秒),每個超幀又是由復幀組成。復幀分為兩種類型。
26幀的復幀:它包括26個TDMA幀(26?8BP),持續時長120ms。51個這樣的復幀組成一個超幀。這種復幀用于攜帶TCH(和SACCH加FACCH)。51幀的復幀:它包括51個TDMA幀(51?8BP),持續時長3060/13ms。26個這樣的復幀組成一個超幀。這種復幀用于攜帶BCH和CCCH。
(2)-5無線接口管理
在GSM通信系統中,可用無線信道數遠小于潛在用戶數,雙向通信的信道只能在需要時才分配。這與標準電話網有很大的區別,在電話網中無論有無呼叫,每個終端都與一個交換機相連。
在移動網中,需要根據用戶的呼叫動態地分配和釋放無線信道。不論是移動臺發出的呼叫,還是發往移動臺的呼叫,其建立過程都要求用專門方法使移動臺接入系統,從而獲得一條信道。在GSM中,這個接入過程是在一條專用的移動臺--基站信道上實現的。這個信道與用于傳送尋呼信息的基站――移動臺信道一起稱為GSM的公用信道,因為它同時攜帶發自/發往許多移動臺的信息。相反地,在一定時間內分配給一單獨移動臺的信道稱作專用信道。由于這種區別,可以定義移動臺的兩種宏狀態:
空閑模式:移動臺在偵聽廣播信道,此時它不占用任一信道。
專用模式:一條雙向信道分配給需要通信的移動臺,使它可以利用基礎設施進行雙向點對點通信。
接入過程使移動臺從空閑模式轉到專用模式。
(3)4GSM信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