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標簽 > 柔性屏
柔性屏幕,指的是柔性OLED。柔性屏幕的成功量產不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機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彎曲的特性對可穿戴式設備的應用帶來深遠的影響,未來柔性屏幕將隨著個人智能終端的不斷滲透而廣泛應用。
文章:156個 瀏覽:21924次 帖子:2個
膚白貌美大長腿的時髦精,手拿柔性屏包包,立馬氣場兩米,吸睛度滿分,化身fashion icon輕輕松松實力搶鏡。不論是大氣女王風,還是俏皮優(yōu)雅風,柔性屏...
佩戴在手腕上,同時又帶有手機的功能,成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不僅是外媒,還有國外消費者以及同行,甚至連三星都在努比亞展臺吸取經(jīng)驗,可見努比亞α的發(fā)布,在...
柔宇科技正式面向全球發(fā)布首款可折疊屏手機——柔派FlexPai
柔宇科技在2017年8月3日同一天向知識產權局遞交了兩份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書,申請兩種折疊終端的連接方法,申請?zhí)柗謩e為“201720965588.3”和...
國內銷量最火的OPPO手機“折疊屏”技術,如何與華為、三星展開競爭?
雖然我們都知道“折疊屏”的實現(xiàn)是依賴于柔性屏與兩個相似殼體之間的連接實現(xiàn),但值得關注的是,根據(jù)OPPO在2017 年9 月6日申請的專利號為“CN 10...
工藝方面,OLED制造工藝的關鍵,被稱為OLED面板制程的“心臟”的蒸鍍機完全依賴于進口,日本、韓國幾乎壟斷了高端OLED制造所需的真空蒸鍍機,由此,有...
目前三星和華為先后發(fā)布了 自家的折疊手機,雖然兩款手機的噱頭十足,但是高達2000美元的價格,也是讓不少用戶敬而遠之。除了價格太高之外,這兩款折疊手機 ...
柔性玻璃—WillowGlass薄如名片,只有0.1mm厚,外面有一層層壓塑料,人們可以輕松將玻璃壓彎。由于WillowGlass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如...
2019-03-10 標簽:柔性屏 1.1萬 0
2012年康寧公司發(fā)布willow-glass(垂柳),厚度為0.1mm。可以在表面或邊緣加裝一層塑料來提高他的柔性。大多數(shù)文獻中,實驗者們所使用的都是...
2019-03-10 標簽:柔性屏 1.6萬 0
廣東領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廣東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與領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功資產重組后更名注冊,主要業(yè)務板塊包括磁性材料、精密零部件...
2019-03-10 標簽:柔性屏 7113 0
采用浮法技術進行生產柔性玻璃的廠家有旭硝子、電氣硝子等。目前,常用的拉薄成形工藝有兩種:徐冷拉薄法和低溫拉薄法。采用浮法工藝的優(yōu)點是可以連續(xù)生產大噸位和...
2019-03-10 標簽:柔性屏 6651 0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格力手機一定會順應科技發(fā)展趨勢,同時跟上5G手機和柔性屏的大勢。
3月5日業(yè)界資訊,各家玻璃廠商正爭先恐后的研發(fā)折疊屏玻璃蓋板。平板手機廣為應用的大猩猩玻璃制造商康寧、德國肖特、日本NEG和AGC均在進行折疊屏手機蓋板...
柔性顯示器由于其在移動和可穿戴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汽車顯示器和可穿戴智能設備等)的潛在應用前景,而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柔性顯示器具有薄、輕、不易破碎的特...
努比亞在巴塞羅那舉辦新品發(fā)布會,正式推出柔性屏新物種努比亞α
官方介紹,努比亞α使用柔性屏有著巨大的挑戰(zhàn),OLED有很多層,當彎曲時層會移動。如果設計不當,會起皺并脫落,為了克服這一難題,我們采用了一種特殊、強力、...
別急著買Mate X,柔性屏技術成熟,或下半年國產手機均推出折疊手機
折疊手機成為當下的市場熱點,分別發(fā)布了折疊手機的華為和三星更是成為當下智能手機市場被受關注的兩家手機企業(yè),然而筆者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
各大廠商都相繼發(fā)布了新款手機,這些新機都有什么新亮點呢?
除了折疊屏幕之外,Mate X還是一款支持5G網(wǎng)絡的旗艦機型。Mate X采用了Balong 5000基帶,通過與麒麟980的配合,實現(xiàn)了多項“業(yè)界記錄...
2019-02-26 標簽:柔性屏5G網(wǎng)絡折疊屏手機 3767 0
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MWC很快就要在開啟,從現(xiàn)在得到的消息來看,很多手機巨頭都會在這次展會上展示自家新品的5G、折疊屏等前沿技術。
繼大年三十亮相央視春晚、大年初一亮相廣東衛(wèi)視春晚后,柔宇科技產品再次亮相 CCTV-3央視綜藝頻道、深圳衛(wèi)視黃金時段播出的2019年深圳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衡量產業(yè)發(fā)展成熟度的另一維度是論文產出量。1998年至2018年間,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產出量最多是美國,達14.91萬篇,中國以14.18萬篇緊隨其后...
編輯推薦廠商產品技術軟件/工具OS/語言教程專題
電機控制 | DSP | 氮化鎵 | 功率放大器 | ChatGPT | 自動駕駛 | TI | 瑞薩電子 |
BLDC | PLC | 碳化硅 | 二極管 | OpenAI | 元宇宙 | 安森美 | ADI |
無刷電機 | FOC | IGBT | 逆變器 | 文心一言 | 5G | 英飛凌 | 羅姆 |
直流電機 | PID | MOSFET | 傳感器 | 人工智能 | 物聯(lián)網(wǎng) | NXP | 賽靈思 |
步進電機 | SPWM | 充電樁 | IPM | 機器視覺 | 無人機 | 三菱電機 | ST |
伺服電機 | SVPWM | 光伏發(fā)電 | UPS | AR | 智能電網(wǎng) | 國民技術 | Microchip |
Arduino | BeagleBone | 樹莓派 | STM32 | MSP430 | EFM32 | ARM mbed | EDA |
示波器 | LPC | imx8 | PSoC | Altium Designer | Allegro | Mentor | Pads |
OrCAD | Cadence | AutoCAD | 華秋DFM | Keil | MATLAB | MPLAB | Quartus |
C++ | Java | Python | JavaScript | node.js | RISC-V | verilog | Tensorflow |
Android | iOS | linux | RTOS | FreeRTOS | LiteOS | RT-THread | uCOS |
DuerOS | Brillo | Windows11 | Harmony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