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CMP協議
ICMP全稱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控制信息協議)
提起ICMP,一些人可能會感到陌生,實際上,ICMP與我們息息相關。在網絡體系結構的各層次中,都需要控制,而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分工和控制內容,IP層的控制功能是最復雜的,主要負責差錯控制、擁塞控制等,任何控制都是建立在信息的基礎之上的,在基于IP數據報的網絡體系中,網關必須自己處理數據報的傳輸工作,而IP協議自身沒有內在機制來獲取差錯信息并處理。為了處理這些錯誤,TCP/IP設計了ICMP協議,當某個網關發現傳輸錯誤時,立即向信源主機發送ICMP報文,報告出錯信息,讓信源主機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它是一種差錯和控制報文協議,不僅用于傳輸差錯報文,還傳輸控制報文。
ICMP報文格式
IC M P所有報文的前4個字節都是一樣的,但是剩下的其他字節則互不相同。。
類型字段可以有1 5個不同的值,以描述特定類型的I C M P報文。某些I C M P報文還使用代碼字段的值來進一步描述不同的條件。
表示ICMP頭部的數據結構
typedefstruct icmp_hdr
{ unsigned char icmp_type; //消息類型
unsigned char icmp_code; //代碼
unsigned short icmp_checksum; //校驗和
unsigned short icmp_id; //ID號
unsigned short icmp_sequence; //序列號
unsigned long icmp_timestamp; //時間戳
} ICMP_HDR,*PICMP_HDR;
? ?ICMP報文的類型
ICMP 經常被認為是 IP 層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傳遞差錯報文以及其他需要注意的信息。ICMP 報文通常被 IP 層或更高層協議(TCP 或 UDP)使用。ICMP 報文是在 IP 數據報內部傳輸的。IP 協議是不可靠協議,不能保證 IP 數據報能夠成功的到達目的主機,無法進行差錯控制,而 ICMP 協議能夠協助 IP 協議完成這些功能。下面是 ICMP 報文的數據結構:
類型:一個 8 位類型字段,表示 ICMP 數據包類型;
代碼:一個 8 位代碼域,表示指定類型中的一個功能,如果一個類型中只有一種功能,代碼域置為 0;
檢驗和:數據包中 ICMP 部分上的一個 16 位檢驗和;
ICMP 差錯報文
當發送一份差錯報文時,報文始終包含 IP 的首部和產生 ICMP 差錯報文的 IP 數據報的前 8 位字節。這樣,接收 ICMP 差錯報文的模塊就會把它與某個特定的協議(根據 IP 數據報首部中的協議字段來判斷)和用戶進程(根據包含在 IP 數據報前 8 個字節中的 TCP 或 UDP 報文首部中的 TCP 或 UDP 端口號來判斷)聯系起來。
下面各種情況不會導致產生 ICMP 差錯報文:
ICMP 報文差錯(ICMP查詢報文可能會產生ICMP差錯報文);
目的地址是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 IP 數據報;
作為鏈路層廣播的數據報;
不是 IP 分片的第一片;
源地址不是單個主機的數據報,也就是說,源地址不可能是零地址、環回地址、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
以下針對 ICMP 差錯報文的類型進行分析:
1、ICMP 目標不可達消息:IP 路由器無法將 IP 數據報發送給目的地址時,會給發送端主機返回一個目標不可達 ICMP 消息,并在這個消息中顯示不可達的具體原因。
2、ICMP 重定向消息:如果路由器發現發送端主機使用次優的路徑發送數據時,那么它會返回一個 ICMP 重定向消息給這個主機,這個消息包含了最合適的路由信息和源數據。主要發生在路由器持有更好的路由信息的情況下,路由器會通過這個 ICMP 重定向消息給發送端主機一個更合適的發送路由。
3、ICMP 超時消息:IP 數據包中有一個字段 TTL(Time to live,生存周期),它的值隨著每經過一個路由器就會減 1,直到減到 0 時該 IP 數據包被丟棄。此時,IP 路由器將發送一個 ICMP 超時消息給發送端主機,并通知該包已被丟棄。
4、源抑制消息:當 TCP/IP 主機發送數據到另一主機時,如果速度達到路由器或者鏈路的飽和狀態,路由器發出一個 ICMP 源抑制消息。
各種類型的I C M P報文如圖所示,不同類型由報文中的類型字段和代碼字段來共同決定。圖中的最后兩列表明I C M P報文是一份查詢報文還是一份差錯報文。因為對I C M P差錯報文有時需要作特殊處理,因此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區分。例如,在對I C M P差錯報文進行響應時,永遠不會生成另一份I C M P差錯報文(如果沒有這個限制規則,可能會遇到一個差錯產生另一個差錯的情況,而差錯再產生差錯,這樣會無休止地循環下去)。
當發送一份I C M P差錯報文時,報文始終包含I P的首部和產生I C M P差錯報文的I P數據報的前8個字節。這樣,接收I C M P差錯報文的模塊就會把它與某個特定的協議(根據I P數據報首部中的協議字段來判斷)和用戶進程(根據包含在I P數據報前8個字節中的T C P或U D P報文首部中的T C P或U D P端口號來判斷)聯系起來。6 。 5節將舉例來說明一點。
下面各種情況都不會導致產生I C M P差錯報文:
1) ICMP差錯報文(但是,I C M P查詢報文可能會產生I C M P差錯報文)。
2) 目的地址是廣播地址或多播地址的I P數據報。
3) 作為鏈路層廣播的數據報。
4) 不是I P分片的第一片。
5) 源地址不是單個主機的數據報。這就是說,源地址不能為零地址、環回地址、廣播地
址或多播地址。
這些規則是為了防止過去允許I C M P差錯報文對廣播分組響應所帶來的廣播風暴。
下面是幾種常見的ICMP報文:
1.響應請求
我們日常使用最多的ping,就是響應請求(Type=8)和應答(Type=0),一臺主機向一個節點發送一個Type=8的ICMP報文,如果途中沒有異常(例如被路由器丟棄、目標不回應ICMP或傳輸失敗),則目標返回Type=0的ICMP報文,說明這臺主機存在,更詳細的tracert通過計算ICMP報文通過的節點來確定主機與目標之間的網絡距離。
2.目標不可到達、源抑制和超時報文
這三種報文的格式是一樣的,目標不可到達報文(Type=3)在路由器或主機不能傳遞數據報時使用,例如我們要連接對方一個不存在的系統端口(端口號小于1024)時,將返回Type=3、Code=3的ICMP報文,它要告訴我們:“嘿,別連接了,我不在家的!”,常見的不可到達類型還有網絡不可到達(Code=0)、主機不可到達(Code=1)、協議不可到達(Code=2)等。源抑制則充當一個控制流量的角色,它通知主機減少數據報流量,由于ICMP沒有恢復傳輸的報文,所以只要停止該報文,主機就會逐漸恢復傳輸速率。最后,無連接方式網絡的問題就是數據報會丟失,或者長時間在網絡游蕩而找不到目標,或者擁塞導致主機在規定時間內無法重組數據報分段,這時就要觸發ICMP超時報文的產生。超時報文的代碼域有兩種取值:Code=0表示傳輸超時,Code=1表示重組分段超時。
3.時間戳
時間戳請求報文(Type=13)和時間戳應答報文(Type=14)用于測試兩臺主機之間數據報來回一次的傳輸時間。傳輸時,主機填充原始時間戳,接收方收到請求后填充接收時間戳后以Type=14的報文格式返回,發送方計算這個時間差。一些系統不響應這種報文。
ICMP 查詢報文
----ICMP 回送消息:用于進行通信的主機或路由之間,判斷發送數據包是否成功到達對端的消息。可以向對端主機發送回送請求消息,也可以接收對端主機回來的回送應答消息。
----ICMP 地址掩碼消息:主要用于主機或路由想要了解子網掩碼的情況。可以向那些主機或路由器發送 ICMP 地址掩碼請求消息,然后通過接收 ICMP 地址掩碼應答消息獲取子網掩碼信息。
----ICMP 時間戳消息:可以向那些主機或路由器發送 ICMP 時間戳請求消息,然后通過接收 ICMP 時間戳應答消息獲取時間信息。
Ping 程序
Ping 程序利用 ICMP 回顯請求報文和回顯應答報文(而不用經過傳輸層)來測試目標主機是否可達。它是一個檢查系統連接性的基本診斷工具。
ICMP 回顯請求和 ICMP 回顯應答報文是配合工作的。當源主機向目標主機發送了 ICMP 回顯請求數據包后,它期待著目標主機的回答。目標主機在收到一個 ICMP 回顯請求數據包后,它會交換源、目的主機的地址,然后將收到的 ICMP 回顯請求數據包中的數據部分原封不動地封裝在自己的 ICMP 回顯應答數據包中,然后發回給發送 ICMP 回顯請求的一方。如果校驗正確,發送者便認為目標主機的回顯服務正常,也即物理連接暢通。
例如:在終端上 Ping 下谷歌的地址,神奇的發現谷歌地址既然不用翻墻都能上了,而且丟包率 0%。
$ ping www.google.com
PING www.google.com (173.194.127.14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1 ttl=48 time=11.0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2 ttl=48 time=10.8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3 ttl=48 time=11.1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4 ttl=48 time=10.8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5 ttl=48 time=11.1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6 ttl=48 time=11.0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7 ttl=48 time=10.5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8 ttl=48 time=9.96 ms
64 bytes from hkg03s13-in-f20.1e100.net (173.194.127.148): icmp_req=9 ttl=48 time=10.9 ms
^C
--- www.google.com ping statistics ---
9 packets transmitted, 9 received, 0% packet loss, time 8009ms
rtt min/avg/max/mdev = 9.963/10.830/11.123/0.368 ms
Traceroute 程序
Traceroute 程序主要用來偵測源主機到目的主機之間所經過的路由的情況。
Traceroute 使用 ICMP 報文和 IP 首部中的 TTL 字段,它充分利用了 ICMP 超時消息。其原理很簡單,開始時發送一個 TTL 字段為 1 的 UDP 數據報,而后每次收到 ICMP 超時蕭后,按順序再發送一個 TTL 字段加 1 的 UDP 數據報,以確定路徑中的每個路由器,而每個路由器在丟棄 UDP 數據報時都會返回一個 ICMP 超時報文,而最終到達目的主機后,由于 ICM P選擇了一個不可能的值作為 UDP 端口(大于30000)。這樣目的主機就會發送一個端口不可達的 ICMP 差錯報文。
??ICMP協議的運用
1 ICMP地址掩碼請求與應答
I C M P地址掩碼請求用于無盤系統在引導過程中獲取自己的子網掩碼。系統廣播
它的I C M P請求報文(這一過程與無盤系統在引導過程中用R A R P獲取I P地址是類似的)。無盤
系統獲取子網掩碼的另一個方法是B O O T P協議。如圖
I C M P報文中的標識符和序列號字段由發送端任意選擇設定,這些值在應答中將被返回。
這樣,發送端就可以把應答與請求進行匹配。
我們可以寫一個簡單的程序(取名為i c m p a d d r m a s k),它發送一份I C M P地址掩碼請求報
文,然后打印出所有的應答。由于一般是把請求報文發往廣播地址,因此這里我們也這樣做。
目的地址(1 4 0 。 2 5 2 。 1 3 。 6 3)是子網1 4 0 。 2 5 2 。 1 3 。 32的廣播地址。
sun% icmpaddrmask 140.252.13.63
receivedmask = ffffffe0, from 140.252.13.來3自3 本 機
receivedmask = ffffffe0, from 140.252.13.來3自5 b s d i
receivedmask = ffff0000, from 140.252.13.來3自4 s v r 4
在輸出中我們首先注意到的是,從s v r 4返回的子網掩碼是錯的。顯然,盡管s v r 4接口
已經設置了正確的子網掩碼,但是S V R 4還是返回了一個普通的B類地址掩碼,就好像子網并
不存在一樣。
svr4% ifconfig emd0
emd0:flags=23《UP,BROADCAST,NOTRAILERS》
inet140.252.13.34 netmask ffffffe0 broadcast 140.252.13.63
S V R 4處理I C M P地址掩碼請求過程存在差錯。
我們用t c p d u m p命令來查看主機b s d i上的情況,輸出如圖6 - 5所示。我們用- e選項來查看
硬件地址。
發到廣播地址的ICMP地址掩碼請求
注意,盡管在線路上什么也看不見,但是發送主機s u n也能接收到I C M P應答(帶有上面
“來自本機”的輸出行)。這是廣播的一般特性:發送主機也能通過某種內部環回機制收到一份廣播報文拷貝。由于術語“廣播”的定義是指局域網上的所有主機,因此它必須包括發送主機在內。
接下來,b s d i廣播應答,而s v r 4卻只把應答傳給請求主機。通常,應答地址必須是單播地址,除非請求端的源I P地址是0 。 0 。 0 。 0。本例不屬于這種情況,因此,把應答發送到廣播地址是B S D / 3 8 6的一個內部差錯。
R F C規定,除非系統是地址掩碼的授權代理,否則它不能發送地址掩碼應答(為
了成為授權代理,它必須進行特殊配置,以發送這些應答。參見附錄E)。但是,正如
我們從本例中看到的那樣,大多數主機在收到請求時都發送一個應答,甚至有一些主
機還發送差錯的應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