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了芯片廠商,下面來講講運營商。
從去年開始,包括中國、韓國、歐洲、中東、北美的多家主流運營商已經開展了基于pre-standard 的NB-IoT技術的試點,并開啟了端到端的技術和業務驗證。
1、中國電信
中國電信正在積極跟進NB-IoT技術發展,并正式立項對NB-IoT關鍵技術、終端和業務開展研發。在具體部署方案上,將基于全覆蓋的800M LTE網絡部署NB-IoT;基站同時支持LTE和NB-IoT與800MLTE基站共享基帶、射頻及天饋資源。同時,為了規避可能的頻率干擾,并考慮LTE800后續演進的靈活性,優先考慮獨立工作模式。
另外,在今年7月召開的“2016年天翼智能終端交易博覽會”上,中國電信聯合高通、華為、中興、英特爾、博世、SAP、IBM、愛立信、深創投、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北郵和東南大學12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天翼物聯產業聯盟”。
2、中國移動
對于中國移動來說,其公眾物聯網平臺自2014年11月底正式商用,截至今年6月,用戶已超過2700萬。目前,中國移動正加快推進全球統一標準窄帶物聯網產業成熟和物聯網應用創新,構建物聯網開放實驗室,促進芯片和模組成熟發展,打造一張低成本、低功耗、廣覆蓋、高可靠的公共物聯網,力爭2017年實現商用。為了建設NB-IoT物聯網,預計在2016年年底至2017年年中,中移動將會獲得FDD牌照,并且允許重耕現有的900MHz、1800MHz頻段。
3、中國聯通
中國聯通在2015年7月,建成并開放全球第一個NB-IoT新技術示范點;2016年上半年上海迪斯尼物聯網啟動商用; 2015年-2016年開展了NB-IoT業務試點及試驗,目前正推進重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銀川、長沙、福州)的NB-IoT商用部署,計劃在2017年實現規模商用,2018年則將開始全面推進國家范圍內的商用部署。
中國聯通部署在900MHz、1800MHz頻段,用于NB-IoT和VoLTE。在900 MHz采用DSSS動態頻譜解決方案,在1800MHz連續覆蓋區域,部署5MHz帶寬的LTE,在沒有1800MHz連續覆蓋的區域,帶寬自動縮窄到 3MHz,但中心頻點保持不變,兩側空出的頻譜,自動部署14個GSM頻點。
從橫向來看,產業鏈每一環節都有NB-IoT、LoRa、Sigfox、ZETA、Ingenu等不同技術標準的廠商存在。
說到這些,不得不重提下之前的LPWAN,NB-IoT、LoRa、Sigfox、ZETA、Ingenu都是LPWAN的分支。
像Lora、Sigfox等,屬于工作在非授權頻段的技術,這類技術大多是非標、自定義實現;而像GSM、CDMA、WCDMA等較成熟的2G/3G蜂窩通信技術是工作在授權頻段的技術,這類技術基本都在3GPP(主要制定GSM、WCDMA、LTE及其演進技術的相關標準)或3GPP2(主要制定CDMA相關標準)等國際標準組織進行了標準定義。
下面我們會選取目前已形成較為完善產業生態的NB-IoT和LoRa兩種技術標準,對每一環節的市場集中度進行大體預估,集中度的大小反映在下圖對應矩形框的長度,長度越長,集中度越高,長度越短,集中度越小。(集中度越高表示市場壟斷率越高)
在底層芯片領域,眾所周知,當前華為海思、高通、英特爾、MTK、中興微電子、大唐、展訊等廠商已有NB-IoT芯片的研發計劃和實施步驟,原有LTE芯片能力的廠商均可參與,沒法形成前2-3家壟斷大部分市場,不過由于這一領域的廠商數量并不多,因此也不會形成大量市場參與者,市場集中度會保持在50%以下;而在LoRa陣營中,目前射頻芯片供應集中在Semtech一家廠商,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從而形成大于80%的市場集中度。
在模組環節,由于具備渠道、技術、規模的優勢,很多NB-IoT模組的出貨量應該掌握在原來擁有2G/3G/LTE模組產品線的廠商手中,這一群數量相對較多,再加上一些新的廠商進入該領域,故也無法形成較高的市場集中度;在LoRa模組群體中,原有廠商多為中小企業,在LoRa應用越來越多的情況下,還有不少廠商入局,使得整個市場形成相對充分競爭狀態,市場集中度較低。
在終端環節中,由于低功耗廣域網絡通信技術是大量行業、消費終端所需要的,而終端的種類多種多樣,無法形成少數企業擁有大規模終端的市場,因此終端市場極為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
在通訊設備和平臺環節中,由于華為、愛立信、中興、諾基亞等通訊設備廠商是NB-IoT標準的核心參與者和推動者,在蜂窩通信市場上,這些主流設備廠商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在NB-IoT的商用中,也不可避免占據絕大多數份額,可以說在這一環節的市場集中度較高,可能達到80%以上;而對于LoRa來說,一開始就有大量中小企業參與LoRa基站設備和管理平臺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具備整體方案提供能力的廠商很多,因此并不能形成高市場集中度,而在國內中興通訊發起的中國LoRa應用聯盟(CLAA)推出的共享模式或在一定程度提升設備和平臺的集中度,但仍然不會達到NB-IoT在這一環節的高集中度。
在運營商環節,主流運營商非常明確會部署并運營NB-IoT網絡,也就是說,未來的NB-IoT網絡運營仍將集中在三大運營商手里,所以這一領域的市場集中度為100%;而對于LoRa網絡運營來說,由于要滿足各類政企行業用戶多樣化的需求,將來可能會出現多種形式的運營商,包括CLAA的跨地域云網絡運營商、行業級網絡運營商、企業私網運營商等,因此市場集中度非常低。
至于應用環節,不論是NB-IoT還是LoRa網絡,均要面對成千上萬多樣化的應用需求。這些物聯網的應用沒法形成如傳統通信時代數億級同質化應用業務,而是碎片化特點突出,即時同一行業中也有千差萬別的需求,因此應用環節不會形成高度的市場集中態勢。
總結來看,非常明顯的是NB-IoT的產業鏈上多個環節具有高度市場集中度,可以看出這一領域更多是巨頭主導;LoRa產業鏈上芯片環節形成高度市場集中度,其他環節皆是大量參與者的形態。
四、NB-IoT市場投資機會
目前NB-IoT市場炒作非常熱,產業鏈也包含了許多不同的硬件:芯片、模塊、終端設備等等,可以說給各個層面的企業及產業資本提供很大的機會,縱觀這些投資機會,DR君覺得以下兩個創投領域非常值得關注:
1、傳感器
NB-IoT無疑促進了物聯網的產業生態,讓傳感器可以深入到細分市場,帶來巨大的商業機會。全球傳感器產業到2020年前后將擁有接近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有券商認為,中國企業將在這個千億級的傳感器市場中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額,發展空間巨大。
2、應用
雖然底層硬件非常重要,但真正讓這些裝置發揮加值效果,體現數據的價值和利益分享的價值,還是需要為了特定服務目的開發的應用軟件,這些更是未來巨大的市場,將為進入該領域的業者和資本提供更大的機會。
相比面向娛樂和性能的物聯網應用,NB-IoT面向低端物聯網終端,更適合廣泛部署,在以智能抄表、智能停車、智能追蹤為代表的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生產等領域的應用將會大放異彩。
人與人通信的移動終端數量增長已看到天花板,而物與物通信才剛剛開啟,我們相信未來隨著NB-IoT的落地,物聯網將得到飛速發展,應用前景將大大廣闊,大量的數據勢必帶來的無窮無盡的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