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15)參觀人潮較往年提高6%,也吸引更多國外媒體前來觀展,然而今年Computex仍有些瑕疵為人所批判。不過,主辦單位以物聯網(IoT)為展覽主題,并規畫多場相關論壇,不僅吸引業者與專業人士參與,從廠商發布的訊息與展出重點也可從中看到幾項趨勢。
趨勢一:物聯網市場眾人垂涎
物聯網可開創的商機相當龐大,因此臺北國際電腦展選擇物聯網議題作為今年主題,而參展廠商也將展出重點鎖定物聯網,深怕若不與物聯網主題有所連結,會得不到買家或其他觀展者的興趣。
事實上,物聯網可以想像的應用相當多,有許多廠商了解物聯網商機無限但卻不知該如何切入市場,因此藉由本次臺北國際電腦展,各家廠商展出的相關展品,以及各家晶片業者如高通(Qualcomm)、安謀國際(ARM)、愛特梅爾(Atmel)…等提出的物聯網軟硬體開發平臺、物聯網生態鏈等工具,協助欲跨入物聯網產業的廠商能更確定要發展的物聯網相關應用,避免如無頭蒼蠅般的產品開發過程。
而大多數半導體業者都是從擅長的技術領域切入到所謂的“物聯網”市場;例如戴樂格半導體(Dialog)以其高整合度的電源管理方案、藍牙智慧 (Bluetooth smart)等技術,鎖定智慧型手機、可穿戴式裝置等偏向消費性電子市場的物聯網應用。Dialog資深副總裁暨連接、汽車與產業業務集團總經理Sean McGrath表示,工業、汽車等領域的物聯網應用也是該公司關注的潛力商機,但目前仍將會以所熟悉的消費性物聯網裝置為目標市場。
Dialog高層齊現身Computex 2015,左起為該公司亞洲區資深副總裁Christophe Chene、執行長Jalal Bagherli、企業發展及資深策略副總裁Mark Tyndall、資深副總裁暨連接、汽車與產業業務集團總經理Sean McGrath。
恩智浦半導體(NXP )的物聯網市場策略則是訴求安全性;該公司在Comptuex展場上特別打造了“New X Possibilities”情境體驗區,展示以各種NFC方案與無線通訊技術所打造的物聯網相關應用,帶領參觀者體驗未來的智慧生活。
NXP展示以NFC方案為基礎的個人醫療保健物聯網應用
趨勢二:電競電腦挽救PC業者人氣并開拓新應用
2015年臺北國際電腦展與物聯網相關的議題備受關注,因此包括以個人電腦(PC)起家的英特爾(Intel)、超微(AMD)等電腦中央處理器 (CPU)大廠,也不斷強調該公司如何致力于物聯網應用市場的發展,種種的跡象不禁讓人思考——曾經為***甚至全球產業帶來豐碩營收的個人電腦何以不再是眾所矚目的焦點?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日益“智慧”、功能不斷提升、螢幕不斷變大,造就人手一機的盛況,更甚者,平板裝置(Tablet Device)的出現,也對PC造成另一波重擊。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料指出,2015年商用換機潮終止、微軟補助措施限縮與英特爾新平臺再度延遲推出等因素影響,PC需求也再度大幅降溫,因此2015年全球筆記型電腦年成長率為-2.7%;桌上型電腦年成長率則是-9.0%。
種種因素影響下,若無微軟新作業系統(OS)或英特爾新中央處理器(CPU)引爆的換機潮帶動,PC市場有年年走下坡的趨勢,也難怪PC不再成為寵兒。雖然商用或個人用PC市場發展不如過去,但是并不能下定論說“PC已死”,至少筆記型電腦仍在平板裝置運算效能無法完全取代的狀況下,預期市場仍可慢慢爬升;而桌上型電腦則朝向電競應用發展。
電競電腦成PC產業新星
許多電競玩家追求游戲的順暢度與畫面的美觀,因此對個人電腦運算的需求相當重視,即使電競用個人電腦占整體個人電腦出貨量較小,但電競電腦不啻為個人電腦的另一新迦南美地,對個人電腦電腦周邊業者而言,亦為新目標市場。如NVIDIA、宇瞻(Apacer)、英特爾、華碩等,也都為電競電腦開發新的機型與應用周邊。
更高階處理器
由于游戲的畫面越發的精致與美觀,期可帶給電腦玩家視覺與聲音的豐富享受,因此電競電腦需要更強大的繪圖處理器(GPU)與音效處理器;另外,游戲玩家也需要連上網路進行與其他玩家的對戰或比賽,游戲的過程中也不能有所延遲或中斷,因此沒有更先進的CUP晶片組,電競電腦將無法滿足專業級游戲玩家嚴格的需求。
因此今年Cpmputex中央處理器與繪圖處理器大廠也都紛紛展示最新一代繪圖處理器,如NVIDIA旗艦GeForce GTX 980 Ti繪圖處理器、AMD與英特爾也有相對應的CPU與GPU。個人電腦制造商如微星(MSI)、宏?、技嘉(Gigabyte)也推出專門滿足玩家需求的桌上型或筆記型電競電腦,甚至,過去個人電腦其他零組件廠商,也跟上這波電競電腦風潮搶推新產品。
游戲精彩的游戲畫面與身歷其境的音響效果,增添玩家的游戲體驗外,主機外觀也須有“一致性”。因此宇瞻科技推出導入發光二極體(LED)背光的固態硬碟 (SSD),以及DDR4超頻記憶體。其中,SSD可隨玩家所欲變換不同顏色,讓玩家有如置身游戲現場的背光及爆閃效果。
更真實的游戲體驗
除針對電競電腦推出新的GPU外,NVIDIA也在Cpmputex展示GeForce VR Experience擬真體驗,利用虛擬實境(VR)讓讓游戲玩家全然置身游戲世界,并可與游戲角色有更深的互動,掀起玩家游戲的新變革。另外,新思科技 (Synaptics)也透過觸控技術打造電競電腦專用鍵盤與滑鼠,期給予玩家更易于操作的人機介面(HMI)。
專為電競電腦開發的觸控滑鼠與鍵盤
不僅如此,Tobii的眼動追蹤技術也瞄準電競電腦,為玩家提供更自然直覺的游戲方式。該公司執行長Oscar Werner表示,很多研究顯示,人眼所及之處即為關注焦點,因此可透過眼球追蹤技術開發新的游戲人機介面。只需要在游戲前做簡單的設定,玩家在游戲時,要往哪個方向前進,眼睛只需要看向游戲畫面的某個方向,再按下鍵盤的行進鍵,游戲角色即可走向玩家想要去的地方,且若是累了需要休息,眼睛只要離開螢幕,游戲即可自動暫停。
Werner并透露,目前微星即將推出的新款電競筆記型電腦已導入Tobii眼動技術模組,Tobi也將與客戶發布結合虛擬實境與眼動追蹤技術的產品。
趨勢三:人機介面要讓IoT裝置更“觸”動人心
物聯網裝置本身的便利性除了聯網技術外,也需加入直覺的人機介面,提升物聯網裝置的易用性,因此無論是電容式觸控業者或其他觸控技術廠商,在今年Computex都發布最新的產品。
在In-cell、On-cell電容式觸控技術逐漸普及的同時,3D壓力觸控感應技術也隨之興起。今年Atmel即展出結合3D壓力觸控感應技術的控制晶片與應用,除了可支援1毫米(mm)被動觸控筆外,因應穿戴式裝置如智慧型手表導入可撓曲面板與圓形面板,Atmel全系列觸控控制器都已支援可撓曲面板,且該公司也推出新的支援圓形氧化銦錫(ITO)觸控感測的控制晶片。
物聯網終端裝置成觸控技術競逐的新市場
而在電容式技術獨領風騷的同時,看準觸控商機,有其他許多觸控技術也開始加入市場,其中光學式觸控技術即打著更低成本、無邊框設計等特性,企圖搶一杯羹。
Neonode***總經理徐士杰表示,透過光學技術,現有的面板無需再犧牲邊框的部分布建電容式觸控技術的電路,僅需要再外加2mm厚度,即可讓裝置擁有光學觸控功能。舉例來說,深壓觸控筆或是一般的畫筆、手指,螢幕即可顯示較粗、范圍較大的畫筆涂布效果。
另一方面,透過光學觸控技術,還可實現非接觸式觸控效果,無論光學感應裝置放在什么位置,都可達到單指或多指觸控效果。更重要的是,光學觸控技術的成本遠低于電容式觸控技術,對筆記型電腦、智慧電視等終端制造商而言,可進一步節省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光學觸控感應模組不用一定要內建在裝置中,做成各種產品型態,無須非得到要觸碰到面板才可有觸控效果,與電容式觸控技術可做到的懸浮觸控效果雷同。
光學觸控聲勢逐漸壯大
趨勢四:智慧家庭傳輸介面混戰持續
為提供消費者更佳的影音饗宴,智慧家庭影音品質進入4K×2K超高畫質(UHD)已逐漸成為常態,除無線區域網路(Wi-Fi)802.11ac以 5GHz頻段提升傳輸速率至Gbit/s等級,為連結行動裝置如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平板裝置,以及智慧家庭成員,包括機上盒(STB)、智慧電視 (Smart TV)等,有線的傳輸介面如第三代通用序列匯流排(USB 3.0)、高畫質多媒體介面(HDMI)與行動高畫質連結(MHL)間的戰火已相當熾熱,而使用60GHz頻段的WiGig 802.11ad技術問世,強打取代有線介面的口號進入智慧家庭市場,智慧家庭傳輸介面隨即陷入混戰。
有線傳輸介面規格再提升
即使有線傳輸介面在各領域有其一片天,比如USB在個人電腦或消費性電子裝置穩坐龍頭,但跨入智慧家庭時,仍遭遇HDMI此一強勁對手,因此USB開發者論壇(USB-IF)提出新的USB 3.1 Type-C規格,除變更其既有的單向接頭規格外,最大可供電100瓦(W),且電壓與電流亦有提升。
Cypress是產業界領先推出USB Type-C晶片解決方案的半導體廠商之一,該公司也在Computex期間展示了各種USB Type-C參考設計;Cypress的USB事業部門副總裁Ajay Sirkrishna表示,具備諸多應用優勢的USB Type-C獲得產業高度關注,看來其市場接受速度會高過以往的USB規格。
Cypress展示采用該公司USB Type-C埠控制器的參考設計
Cypress所提供的Type-C連接埠控制器方案,因為可程式架構而能提供更高的設計彈性,已經獲得不少客戶的青睞,預期年底之前可看到PC相關應用產品的上市,明年則可看到更多配備Type-C的手機等可攜式裝置問世。
左起Cypress USB產品事業部行銷經理陳志強、Cypress USB事業部副總裁Ajay Sirkrishna、Cypress USB事業部行銷總監Ganesh Subramaniam
而HDMI 2.0及傳述速率更高的MHL也分別持續在智慧型電視與行動裝置市場攻城掠地。萊迪思(Lattice)消費電子市場高級總監C.H. Chee表示,至今為止全球已有7千五百萬個裝置搭載MHL技術,且針對最新的USB 3.1 Type-C或其他傳輸面規格,MHL技術規格皆支援。
萊迪思在購并美商晶鐌(Silicon Image)后,也推出新一代支援Type-C的MHL晶片,在傳輸4K、60fps影像時,只需單通道,就可同時支援Type-C與MHL訊號傳輸。此外,在2015年1月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發布的MHL新一代規格SuperMHL,將可支援5K×8K、120fps影像傳輸。
MHL聯盟總裁Rob Tobias (中)于Computex親自解說最新的SuperMHL規格
解決功耗問題 WiGig打進行動裝置
值得注意的是,先前以60GHz高頻段為基礎的802.11ad技術,由于傳輸速率可達4.5Gbit/s,因此被詬病功耗相對也高,因此即使60GHz WiGig技術企圖在幾公分的距離取代USB等實體層介面;在幾公尺的使用距離取代HDMI;并在幾百公尺的使用范圍中如微型基地臺應用取代光纖,但該技術的滲透率仍然有限。
SiBEAN資深產品行銷經理Bill Huang表示,受惠于節電技術的進展,目前60GHz WiGig技術的功耗已能被接受。舉例來說,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制造商樂視旗艦型超級手機Max即整合60GHz WiGig技術。
隨著WiGig技術功耗的降低,目前已有許多行動裝置周邊業者開始研發兼具充電與影像傳輸的底座,Huang強調,行動裝置率先導入WiGig技術后,也將促使智慧型電視或機上盒業者開始引進WiGig技術。
導入WiGig技術的應用終端
趨勢五:臺面上公開狠批競爭對手
臺北國際電腦展的第一天,高通就火力全開,在其Computex記者會中,就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的效能、功耗、資料傳輸吞吐量等規格面,比較幾家競爭對手,包括聯發科(MediaTek)、英特爾與三星(Samsung)的產品,以強化其產品領先優勢的印象予所有與會者。
高通技術市場行銷副總裁Tim McDonough開場時即提到,該公司在***的某位競爭者近期推出十核心的應用處理器,但該公司十核心產品其效能仍有待商榷。接著McDonough提出一張表格,顯示高通Snapdrago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有“多厲害”。
此外,高通也提出比較數據用以證明Snapdragon的優點,比如資料吞吐量較聯發科高10倍、功耗比聯發科低10倍、語音通話時,聯發科晶片失敗的比例高達20%.。.等。高通也進一步比較英特爾與三星的數據機晶片,而聯發科產品與高通都是完整的SoC,也難怪聯發科成為高通主要的箭靶。
不僅高通,HomePlug聯盟也努力批判對手G.hn。有鑒于G.hn陣營不斷釋出市場上已有相關終端產品可購買,抑或者又再度獲得那些晶片與終端業者、電信業者的青睞,并提出具備較佳傳輸覆蓋率…等市場優勢,持續強化G.hn技術的市場發展大過于HomePlug技術。
身為HomePlug聯盟總裁的Rob Ranck當然也要為自家技術平反。他在Computex Home Plug活動會場即以多張投影片進一步說明G.hn發布的消息多為“空穴來風”,且HomePlug聯盟也以不同的三種房屋配置,進行HomePlug AV、AV2及G.hn實際的訊號涵蓋狀況,期可導正一般人對于HomePlug技術市場發展遜于G.hn的印象。
Ranck開宗明義表示,HomePlug AV2技術的發展絕對快于G.hn,原因在于,G.hn陣營過去一直宣傳在零售市場已可買到終端產品,但實際上,HomePlug聯盟在2015年4月才終于在終端市場上買到支援G.hn的產品,而在英國電信(British Telecom)和中國電信(China Telecom)的網站上已可直接購買HomePlug終端。最后,在傳輸速率的比較方面,不用說,比較結果定是G.hn全敗。
今年Computex雖然展出的重點為2014年智慧科技、觸控應用、穿戴式技術、行動運算及云端技術與服務五大主題的綜合——物聯網,新意看似較少,但業者間的唇槍舌戰,不啻也是展場的新亮點。且從業者展出的物聯網相關商品,也能進一步突顯物聯網商機幾已成為電子產業的新“救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