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公司的工作之道 - FPGA資深FAE的經驗獨白——駿龍科技Andrew

2014年08月21日 10:11 來源:電子發燒友網論壇原創 作者:Cindy,Cici 我要評論(0)

標簽:FPGA(602396)駿龍科技(12263)

  在小公司工作,竊以為需要鍛煉:

  1. 產品設計的全局觀。主動去研究產品的應用需求,整合現有的方案,揣摩可能改進的部分,將其開發設計為產品的亮點,贏得細分行業的市場。產品本身技術含量不高,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一些技術細節,只要能實現能出產品,就是研發的價值體現。

  2. 技術的廣度。多了解一些常用的芯片平臺,熱門的實現方案。產品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選擇成熟的芯片平臺和結構,降低產品研發的風險和投資。

  3. 溝通能力。小公司的老板一般不太注重研發,對研發的投入力度有限,研發團隊里往往只有光桿司令幾人。長期欠缺溝通,有些朋友可能表現得比較木訥,比較悶騷,其實對今后的職業生涯是有害處的。一定要找機會與公司其他部門的人溝通交流,不要給自己畫圈。平時要積極參加一些線下沙龍,活動,鍛煉自身的溝通能力。

  4. 耐心。人生漫漫,來日方長,剩者為王。所謂干一行愛一行,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朋友。

  3. 電子發燒友:初級工程師應具備哪些專業技能?

  Andrew:至于FPGA工程師的所需的專業技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在第一個問題的回答中也提到若干。

  這里專門羅列一下我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1. 時序的設計和仿真能力。時序是設計出來的,一些常見的電路模塊必須要掌握,如流水線操作,狀態機,localbus接口,存儲器讀寫等電路的時序設計。FPGA相關的著作多如牛毛,這里推薦兩本:《FPGA Prototyping by Verilog Examples》,美籍華人Pong P. Chu針對Xilinx Spatran3E 開發套件編著的Verilog基礎教材,可以在網上下載英文版的pdf,可以自行打印成冊參考;另外一本有中譯本出版,可以在Amazon購買,作者克里茲,孟憲元翻譯的《高級FPGA設計 結構、實現和優化》,書很好很薄,翻譯得有待改進。這兩本可以作為學習FPGA方法論的“紅寶書”。

  2. 電路調試能力。穩定的產品是建立在不斷調試改進的基礎上的。熟練使用常用的測試工具,如萬用表示波器、邏輯分析儀等。熟悉FPGA廠家提供的調試工具,對于FPGA設計事半功倍,如前面提到的SignalTap II。一些輔助的調試工具最好也能夠掌握,如串口、網絡報文分析工具等等。電子設計相關的小工具有很多,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適當選擇。

  3. 文檔閱讀和編寫能力。作為一名FPGA工程師,免不了與器件軟件的英文文檔打交道,閱讀文檔要先是搞清楚幾條:讀哪些文檔哪個章節,在哪里找這些文檔。我想這些一時半會也講不完,我曾經在某論壇發了一個關于ALTEAR FPGA資料列表的帖子,很受歡迎,至今仍然在熱帖之中。建議經常主動與相關芯片廠家的FAE溝通,獲取有效的直接的技術支持;當然文檔是需要自己讀的,別人不能永遠幫你讀。再一個,公司內部技術積累,編寫文檔也是必要的,有一些工具需要掌握,如畫波形的TimeGen或者Timing Designer,字處理軟件Word或者WPS等。關于文檔建設,有些公司不太重視,其實文檔很重要很必要,對團隊內部審閱討論,對未來的自己參考都是有用的。

  4. 演講溝通的能力。俗話說,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說又練真把式。團隊內部討論產品需求,方案規劃,問題診斷,都需要演講溝通。甚至請求老板加薪,羅列自己的成果也需要一定的演講溝通能力。可以適當地借用工具來輔助,比如ppt。

  4. 電子發燒友:自從業以來,遇到最大的困難與挑戰是什么?能否給我們分享些您的經驗以及心路歷程?

  Andrew:對我個人而言,在學習FPGA的道路上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是在大學期間發生的。由于高中階段過分著迷于網頁設計,疏忽了學業,結果只考上一所不太有名的工科大學。大一結束的暑假,沒有回家,被老鄉介紹到當時由某老師組織的DSP小組中打雜。小組里有兩撥人,一撥人研究基于TI DSP的指紋識別,另外一撥人研究ALTERA FPGA,基于友晶的DE1開發板。當時剛剛念完《電路》,比較好奇附錄章節的MATLAB實驗,所以玩過一陣子MATLAB,用來解電路的習題。那個時候對DSP和數字電路都不懂,剛好小組里研究DSP的人比較多,FPGA小組還有名額,我就被分到FPGA小組。短短兩個月暑假,老師給我們分配了MIT的《基于MATLAB的數字信號處理實驗》中的一些習題任務,同時我們也自學了《數字電路》中的部分章節,學會了 Quartus II的基本操作流程。大二上學期,我基本把DE1開發板所配套的僅有的幾個實驗例程都跑通了,算是入門了。那時也不曉得FPGA能干啥,反正就是比較著迷。老師平時給我們介紹一些學習方法,布置一些實驗任務,剩下的就是自我學習完成。好景不長,不曉得什么原因,我們那個老師失蹤了,至今我都沒有他的音信。加上學校懂FPGA的人屈指可數,我請教過很多老師,但都是玩單片機和DSP的居多。也郵件聯系過駿龍科技和艾睿電子,最終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回信。所以從大二開始,我對FPGA純粹就是獨自在學習。這對我來講,是FPGA學習道路上最大的困難和挑戰。

  還好我在網上發現了蕭鴻森 oomusou的博客,他以前搞軟件的,當時他30多歲在臺大讀研究生同時負責本科FPGA實驗的助教,他寫了上百篇基于友晶DE系列開發板的實驗步驟及心得的博文。我幾乎把蕭老師的大部分博文都深入研究實驗過,蕭老師寫的博文主要是為了帶臺大本科的FPGA實驗課,行文完全按照寫論文的格式,論述深入淺出,對實現原理和代碼的解說非常詳盡,所引用的內容也一一標出。這段自學經歷對我有深遠的影響。再后來我認真研究過SOPC系統和Nios II軟核處理器,加入了著名的“SOPC技術聯盟”QQ群,群主騰龍大哥,張景秀,是《SOPC系統設計與實踐》的作者。在此群中我認識了很多FPGA愛好者,一直相處到如今。所以我認為網絡的力量是無窮的,不論身在何方,只要感興趣,可以自學任何技術,我個人的經歷就是生動的案例。

  最后我拿楊振寧老先生解說過的“真情妙悟著文章”來總結一下FPGA的研習心得。

  首先要存真情,要有興趣去學習,去摸索,興趣是第一老師;然后如果能夠在學習研究的同時獨立或者與別人合作完成一些小成果,比如參加電子競賽實現一些力所能及并且能體現自己想法的功能模塊,這就是妙語,有自己的積累和閃光點;最后著文章,就是經年累月,在項目實踐中學習總結,逐步沉淀為一定的專業修養,將自己的思想凝結在產品的開發設計中。

  5. 電子發燒友:您認為從“Junior”工程師成長為“Senior”工程師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呢?

  Andrew:這個話題有難度有深度,恐怕我個人能力不夠,不好駕馭。竊以為從產品設計的層面上講,初級工程師也許只能覆蓋一些基本的指定的功能模塊開發設計,可能還比較吃力,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向先進請教,工作的獨立性也需要逐步加強,所開發的產品可能考慮得不全面。但是他們有優勢,年輕好學,積極主動,沒有明顯的過時的思維慣式和不良的工作習慣,欠缺的只是工作經驗,如果公司內部有好的人才培養機制,那么成為高級工程師是早晚的事。相比較于初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更加擅長于系統架構層面的工作,可能具體的執行層面不一定比初級工程師熟練,但是他們身經百戰,對行業應用了如指掌,能夠敏感地挖掘出行業潛在的需求,并及時轉化到產品項目的研發架構及計劃中。他們是戰略性人才,是研發型公司不可或缺的頂梁柱。

  一般來講,在初級工程師階段,所能做的就是打打下手,做一些別人指派的工作,研究實現某些具體的簡單的可能有參考的項目模塊,同時逐步積累一些已經驗證過的項目模塊的開發經驗。然后下一步就是自己能夠獨立承接并完成一些有規劃的有指標要求的項目,有一些獨特的見解和專業的沉淀,這個過程可能對于不同公司不同產品在時間跨度上各有差別。那么最終就是量變導致質變,項目開發的多了,對行業應用的認知就越來越清晰,自然而然就升華蛻變為高級工程師。

  6. 電子發燒友:在您生命中曾經有哪些人對你造成過影響? 給你的啟示又是什么呢?

  Andrew:很多人,主要是我不同時期的老師們和朋友們。給我的啟示就是學習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展示自己的特別之處。

  7. 電子發燒友:身為一名資深FAE不知道您對這個崗位又有怎樣的看法呢?

  Andrew:有一個小故事,大家可能耳熟能詳。從前有個人去看醫生,他說自己很沮喪,生活無情而殘酷,在這充滿威脅世上覺得非常孤獨。醫生說:“不要緊,城里的馬戲團有位著名的小丑,會說所有笑話。看了他的表演,你就不會再煩惱了。”那個人哭著說:“可是醫生,我就是那個小丑。”這個故事可能有些夸張,但我認為也在一定層面上反映了咨詢支持從業人員的現狀,FAE可能也概莫能外吧。

  FAE是研發人員最真誠的朋友

  他們給研發人員推介最先進最合適的技術方案,幫助解決一個又一個已經遇到的技術難題,并且及時指出可能出現問題的規避方法;在加快研發產品速度的同時,也間接地直接的被傳導了一些研發壓力,那么當不同方向的壓力傳導到單個FAE的身上,FAE的壓力也在倍增。他們可能有時沒有及時回復你的郵件,沒有接你的電話,那是因為太忙了,請不要罵娘,請耐心等待。

  FAE是一份極具挑戰的工作,

  尤其是主動器件的FAE。需要時刻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第一時間把芯片廠商的最新技術學習消化并及時傳播給研發朋友們;需要良好的腦力和體力,才能夠在短時間內響應及回復來自于不同公司、不同項目、不同研發人員的不同層面的技術問題。

  FAE是一份幸運的工作,

  他們能夠接觸各種各樣的行業應用,能夠向各種各樣的研發人員學習,領略他們寶貴的絢爛的開發設計思想。


——電子發燒友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

上一頁12全文

本文導航